成佛之道
第026集 六根体性(三) 正惠老师
2019-06-14 17:08:08  类别:阿含正义一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继续来讲有关意根的部分。因为意根比较难懂,所以要花一点时间来讲。可能对初学者来讲比较深,但是因为一入耳根永为道种,对于大家将来的修学佛法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大家就先把祂了解,这样就有一个正确的知见在,对大家修学佛法是非常大的帮助。
刚刚我们在阿含里面有讲“意为彼依”,这个“彼”它是在说五色根,也就是说意根是五色根的所依根,这个说法其实是依大乘佛法来讲,也是有点问题的。只因为意根祂是心,五色根它是色法,它又不是心,所以心(意根)能够统摄这个色法,那这个还是有一点问题。
祂能够统摄色法的,一定要有大种性自性才行。其实这个功能是只有第八识心体才具有大种性自性,也就是四大种:地、水、火、风这四大种,这个是第八识如来藏的七种性自性里面的第四种。如来藏才有这功能,第七识不能有这个功能。如果第七识也有这个功能,那这两者就乱了,就不能叫作“界”,五阴十八界;然后诸法它不重复,六根、五阴十八界各有各的功能差别,那这重复就不对了,所以这个说法是有点过失的。也就是色法,色法就是四大种,四大种它是第八识才能够有大种性自性这个功能。好!五色根都是色法。五色根都是色法,这个根,这个五色根它是怎么组成呢?当然是地、水、火、风,既然是地、水、火、风,就只有第八识才具有大种性自性,才能够出生五色根。所以应该说第八识才有可能是五色根的所依,这样说法才是比较正确。意根因为祂没有大种性自性的缘故,所以祂并不能摄受五色根,当然意根就不可能成为色根的所依;因为意根是心,祂不是色根。所以我们意根又叫作第七识,识是心的意思,所以祂不是色根,祂本来就没有大种性自性,所以祂不能接触到五色根,何况去摄受五色根呢?所以祂当然不可能是五色根所依。
实际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意根,祂是六识心王的所依根;从眼识到意识都必须有意根作为所依根,才能够出生、现行、乃至运作。因为在五蕴丛林中“意”为先导;因为这个缘故,意根为前六识的共同所依根。此外我们如果假设,没有这个意识藉著意根的缘来出生,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说意、法为缘生意识,所以意识当然是意根所出生的。好!那前五识也不可能出生的,因为意识是前五识的所依,所以意识心同时也是前五识的所依根,这个是从大乘唯识来讲,这样就一目了然。
接著我们来讲五色根都各有扶尘根与胜义根——也就是净色根。胜义根又叫作净色根,相对于扶尘根这个名词来说,它有两个部分;第一个,我们来说五色根的扶尘根,它包括哪一些呢?眼根是眼球,其他的眼、耳、鼻、舌、身,我们一一来说,眼根就是眼球,耳根就是耳朵,鼻根就是鼻子,舌根就是舌头,身根就是身体。这些五色根,依这个扶尘根所行的境界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外相分的五尘,这是属于外五入所摄,也就是说扶尘根所面对,所接触的是外五尘。
好!那我们来讲第二个部分,我们说五色根有净色根的部分,那净色根是说哪一个部分呢?也就是说,净色根它是掌管视觉乃至触觉,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能够识别的部分。它是在哪里呢?都是在脑部,也就是说我们脑部能够掌管视觉乃至触觉,这五种了别的这个部分。一般现在国中一年级都已经有讲到脑部的部分;这个也可以用现代的科学,可以证实佛法的正确性。那这五种了别都在脑部,所以脑部的这个部分叫作净色根,也就是五种的净色根,它的所行境界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外相分;因为它在脑部里面,所以它是内相分的五尘,属于内五入的部分所摄。也就是说外相分要透过如来藏,把它转成内相分,然后这个净色根去接触到内相分,才能够起了别的作用。所以一般佛法都是在讲内相分的部分,大家要非常小心来看,要不然佛法就学不懂。学不懂,因为凡夫的话一般就是:你的眼珠去看到你的外面的色尘;佛法一般来讲它是内典,内典大部分都是讲内相分。
第三个,我们来讲意根只能在净色根所显示的内五尘——也就是说内五入中的五尘,换句话说就是内相分的内五尘,它所产生的这个法尘。所显示的这些法尘,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法尘很多,譬如说我们有外五色,五色里面譬如说色尘,眼根所面对的色尘产生眼识,祂能够了别青黄赤白;那青黄赤白之外的呢?全部都属于法尘所摄,所以叫作法处所摄色,就是这个意思。青黄赤白那是很简单的,那个叫作眼识的范畴;那其他比较微细的,譬如说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只有显色的部分是属于眼识所摄,那其他的都属于法尘所摄:漂不漂亮、长短方圆这些等等法。我现在这边细说,那么其他就比照办理;其他的各个根、各个尘比照办理。所以你看内五入中的五尘是内相分,那就是内五尘,那意根想要去接触,当然是从内五尘里面上显现的法尘。这些法尘它当然是很昧略,因为意根祂本身祂就是很昧略,那这个就是意根祂所面对的;因为意根祂的五别境只有少分的慧,所以这个了别慧当然就差了;因为祂遍缘诸法,那你看祂既然是“遍”,那祂就不能详细地了别单一的法;所以意根的作用就在这边,叫作“默容诸法”,也叫作遍计执性,衪把前六识都是抓来当成自己。但是因为衪遍缘的关系,所以你看地震的时候,意根衪就能够接触到变动的大法尘,衪就可以唤醒了意识,唤醒了知道地震,那这时候已经醒来了,因为有意识了别的缘故,知道危险,然后赶快逃难,这个后续的这些动作。好!由地震来举例,希望对大家很有帮助。
第四点就是:如果意根不再与意识的配合,那意根也就无法领受五尘,及其相关法尘的细相。现在说的是细相,也就是意根要靠意识来领受五尘,这样才能够详细地了知五尘境的法尘细相,譬如说气质很好很美丽,就是刚讲的这个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里面只有这个显色之外,它是属于眼识所摄,其他的要都靠意识。至于意根衪其实就是很昧略,所以真正的详细要靠意识;以上也就是说在五尘上的显现,想要体会比较细的法尘,完全要依靠意识才行,意根没办法作到这么微细,这个就有分工;因为意识衪有五别境,所以衪能够详细了别这些五尘上所显现的法尘。注意听喔,意识并不是去了别五尘境,是了别五尘境上所显现的法尘,应该这样说才是周到。
好!第五点,我们来说意根统摄五色根所行的境界。这个道理其实还是有一点问题,我们现在等于说作一个结论,因为五色根的外五入及内五入,所谓的五入其实都是兼有法入——就是法尘;也就是说,这些五入上面都能够显现它的法尘,也就是前五尘上跟著都有法尘在,所以意根其实衪没有办法在五色根的外五尘上去运作的。意根衪是在内,因为如来藏已经把外相分的外五尘,已经变成内五尘了,所以意根当然不用那么麻烦,就直接在意根直接面对法尘,就是内法尘去运作就可以啦!所以衪其实是了别内法尘这个部分,其实都是很小的范围。所谓小是说昧略,衪没有办法像意识那么有办法,能够详细了别。
好!我们再来细细地来说明,第一个就是:五根中的扶尘根都属于外入处,都是比较粗的色根;所谓扶尘根都是比较粗糙的,地、水、火、风所形成的这些,就是肉体。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偃月、身若肉桶,我们都可以看得见的这个部分。第二个,我们再看看五根的胜义根;相对于扶尘根来说,我们还有一个胜义根,这个是属于内六入;也就是说,在我们脑的部分,它是胜义根所在,这个部分当然就是说内六入,相对于扶尘根来说它是内,它当然是一个有色根,脑的组成也是四大,当然是有色根,所以脑这个部分在古代人来讲,它是不可见的,但是它有对的,因为他知道有这个作用。第三个,我们来说意根,祂是属于内入处,所以意根是心,祂不是色,所以祂是不可见、无对的。我们大概大略地讲到这里。
我们接著再来看经文,阿含里面又有一段经文,我们再来好好地了解。经文说:
佛告彼比丘:“眼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耳、鼻、舌、身内入处亦如是说,复白佛:“世尊! 如世尊说:‘意是内入处。’不广分别。云何意是内入处?”佛告比丘:意内入处者,若心、意、识,非色、不可见、无对,是名意内入处。(《杂阿含经》卷13)
我们简单地再语译一下,就是说 佛告那位比丘:眼根是内入处,是藉著地、水、火、风四大所制造出来的清净色,不会被外面的尘境所污染,也不是肉眼可以看得见的,但是它是可以面对它,而感觉到它存在的。佛对眼、耳、鼻、舌、身内入处,也是这样说明。比丘又向佛禀报:世尊!譬如世尊您所说的,意是内入处,不为我们广作分别说明,意是内入处的意思是什么呢?佛告这个比丘,又开始说:意是内入处的意思就是说,意根就像过去心、未来意、现在识,这三个心就是三世心,过去、现在、未来,这都不属于有色根,是无法以肉眼看得到的,祂也不能像意识一样,能够让凡夫感觉得到,所以不可面对,凡夫无法了知意根的存在,所以就无法面对意根,这样就是说意内入处。这句话有点难懂,我们再换一句话来说,佛对于二乘人方便说法的时候,开示说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色根;这个并不是根性比较迟钝的人就能了知,所以说是非色,不可对。在二乘法中,因为二乘人的智慧不像菩萨那么深利,所以常常将意根与意识合并来说,所以就有这样的方便说。但是现在我们这边谈的是六根,不是六识,所以经文说的“意”当然是说意根,不是指意识;因为现在的范畴是在讲根,意根既然是无色根,所以祂当然是一个心体,当然就无法接触到外色法的五尘,因为外色法的五尘,它是属于四大所摄。
这个我们再来一一说明。第一,在外五尘上显示出来的外法尘,意根当然是没有办法去接触这些色法的。第二个,由外六入,这个部分是属于具有大种性自性如来藏来变现它,变成内相分的内六尘,这时候五胜义根,才能够在内六入这边,才能够接触到内相分。第三个,因为本识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祂所变现的内相分六尘,它是一种似色非色,它由自己的第八识心所变现;这个时候意根才能够接触到这些似色非色的内相分,也就是说在内六入的法尘上,意根才能够作极昧略的了别,这个就是意内六入的真正道理。第四个,我们说意的外入处,这个只是意根藉著如来藏对山河大地及四大、五色根等法的直接摄受。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来藏才能够面对外面的这些四大,这些外色尘;那意根只是在这上面起遍计执性而已。这个并不属于阿罗汉所断除的我执,也就是不是三界爱——思惑的内容。这怎么说呢?也就是说:意根祂有遍计执性;所以祂会把前六识的功能都妄计为是祂自己,甚至连第八识的功能祂都会妄计来执著以为是自己。
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一段经文,就比较简单,我们来说一下:
如是六根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乐境界,不乐余境界:眼根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色则生其厌;耳根常求可意之声,不可意声则生其厌;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则生其厌;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则生其厌;身根常求可意之触,不可意触则生其厌;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则生其厌。此六种根,种种行处、种种境界,各各不求异根境界。(《杂阿含经》卷43)
这边讲的道理就是说:我们对六根、六尘它的境界,都会觉得顺自己的意,这个可意的就是好的,那我们就喜欢去接触;如果不可意的呢,我们不如意,那我们就讨厌。但是这个说法还是有问题的,我们再继续解说。这里的根的体性是依识,两个把它混在一起了,所以根跟识这两个就同时,自性把它混在一起说,这个是方便说,因为小乘。其实根的自身它并不是识心,所以它当然不可能有贪念,或者是喜欢的心行,这才是心的功能、识的功能。所以这个“根”,用根来说是不合理的;但是这里是将六根与六识的自性,把它合在一起说,为了方便解脱道能够断对五阴十八界的贪爱,所以方便说;这个对解脱道的行门,当然来说是可以的,因为他反正六根都要断、六识也要断,乃至六尘也要断;是断他的贪爱,所以把它混在一起通通断掉,断除就好了,所以就不用这么细分。但是对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来讲,经过种智唯识这个种智来解说,这还是有点不合理的。我们都分得很清楚,这边已经标明:眼根只乐于眼尘境界,不是乐于耳根所行的声尘境界;“界”就是有界限,眼根就是对色尘,不能越界,越界就错乱了;也就是说,眼是对色、耳是对声,这个就是根、尘两个相应的境界。那我们说呢,只要是觉得可意的境界他就喜欢,觉得不可意他就讨厌;那耳、鼻、舌、身、意根,都是一样的自性。
依这个来推理都可以知道:阿含中就把这个六根的自性,把它说这个叫作六根的自性,但是意根透过五根、五识,去攀缘执著六尘中的一切境界法,这样的意根才能够现起这些贪爱执著,所以在大乘佛法的无生法忍中,才能够现观到意根所缘的这些境界;不只上面说的这个,因为祂是遍计执性,能够默容诸法,这个范围当然就很广。在小乘佛法我们只能说,因为意根祂这样的攀缘执著,所以导致众生不断地轮回生死,乃至轮回三恶道中受无量的苦,这边我们大概就这么说。
再看下一段的经文:
云何比丘诸根寂静?于是比丘若眼见色,不起想、著,无有识、念,于眼根而得清净;因彼求于解脱,恒护眼根。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想、著,无有识、念,于意根而得清净;因彼求于解脱,恒护意根。如是比丘诸根寂静。(《增壹阿含经》卷12)。
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修行人想要得到寂灭的境界,也就是说,要对根尘相触的时候,不要继续去产生了别,然后又去变成执著、贪爱,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至于详细地解说,我们下一堂课再说。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027集 六根体性(四) 正惠老师
上一篇:第025集 六根体性(二) 正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