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您正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单元。透过本会亲教师的解说法义内容,传达正法,闻熏正见、思惟正理可以种下学习正法的因缘,欢迎您收看。
我们继续上集所谈论:“五阴略说内涵”。其实五尘也属于五阴,因为人类都是具足十八界法的,十八界法合成五阴身,使五阴各有功能差别,故亦名为五阴身;五阴因为有功能差别而能令人一一反观其功能的界与差别,每一阴都各有不同的作用,分明可见,故名为身;合五种阴的作用,就称名为五阴,表示五阴中的一一阴都不是无作用法。但五阴不能漏掉十八界的任何一界而不含摄,应当同时含摄六尘,故将相分五尘含摄在五阴的色阴之中,故五尘也摄归色阴。若是对于比较深入二乘佛法的圣者,就又为他说明色法之中另有法处所摄色,故五尘上所显的法尘也是色尘所摄——仍归属色阴,所以色阴不但是五色根的扶尘根与胜义根,也函盖内、外相分的五尘及法处所摄色;这样的分类,也因为六尘相分是识阴所识别的对象,六尘是相对于识阴而存在,也是识阴所依缘之故。是故,唯有在说及十八界法的细相时,才会另外列举六尘相分;然而六尘相分各有内、外相分之差别,内相分五尘及内相分五尘上显现的法处所摄色,都属于色阴所含摄的法,所以十八界都摄入五阴之中,所以五阴是含摄六尘相的;这是四阿含中已曾隐说及明说的。
犹如本章的第二节中所说,此处不再重说。然而有情的内色阴,内色阴是指身体,是由谁来制造出来的?是一神教的天神吗?或是大梵天?或是父母呢?或是冥性、四大等法制造出来我们的色身呢?其实都不是,因为一神教的天神是否存在,早就成为西方哲学所质疑的大问题了;是无法被证实此状况是确实存在的,哲学界早已提出质问:“上帝在哪里,谁能找到他?”哲学界已确定:上帝只是人类想象创造出来的。
所以近代早就有一种说法:流行了“人造上帝”。上帝的灵也是无法被信徒们实证的,不像佛陀亲在人间教导的有情本体如来藏——创造有情色身的本识,可以一再的被佛子实证,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而一神教《圣经》记载的上帝意识智慧,也只能达到欲界天,并且对欲界天的了解也是很有限的,上帝的境界尚不能到达色界境界,何况能证得出三界的解脱智慧呢?何况能知晓法界的实相呢?而古今禅宗祖师证悟之后也都证实人类的色身及其余四阴,都是由有情各自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制造出来的。大众称呼这个上帝——假设真的有上帝,他的意识既然不具有大种性自性、不能接触物质,又如何能制造我们的色身呢?而上帝至今仍不知他自己的如来藏何在,连他自己在欲界天中的色身,是如何产生出来的他都不知道,何况能制造出我们的色身呢?再观察初禅天的大梵天王,他也只是依其行善及具足修得初禅而往生的果报,他也是在三界中受报而被动性的被出生者,当然也没有能力来制造出我们的色身。
“冥性”则只是外道想象出来的意识心中的一种观念而已,他们所说的冥性也是无法实证的,其实他们所说的冥性能制造出我们的色身及觉知心;其前后次第及内容也是不符合现象界真理与法界真理的,当然也不可能是制造我们色身的法。
那么是四大极微吗?也不是,因为四大只是被用来制造我们色身的材料,四大既不是心、也不是有情,自身不能运作任何行为,当然是无法主动制造我们的色身。看来似乎只有父母能制造我们的色身了!但是仍然不对;因为我们现见所有的父母,都不曾看见他们每天用观想来制造胎儿的头、手、眼、鼻等,也不曾对其胎儿施以种种工作来完成孩子的五脏六腑、头手四肢。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入胎以后自然就会有四大——地、水、火、风来制造我们的色身,不必神我、梵我、或父母来劳心劳力的出生我们的色身,只是自然性而已;这样说法的这种人,其实是无因外道、自然外道。
色阴是如何形成的?且不举证大乘经典的说法,我们仍然遵循四阿含诸经中的说法为南传佛法解脱道修行者说明。《长阿含经》卷10经文如下:
佛说:“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识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识由名色,缘名色有识,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怕各位对法义内涵产生误解,我们有以下的略释:阿难!我说缘于入胎识而有名与色蕴,这个“名”是指受、想、行、识,色蕴是指五色根及五尘,这是什么道理呢?如果这个识不进入母胎中的话会有“名”与“色”的形成吗?阿难尊者答说:不会有名色出生的。如果这个识入胎以后就永远都不出胎的话,会有这一世的名色吗?阿难尊者答说:不会有的。如果这个识出胎以后,婴儿的色身被毁坏而腐败了,婴儿的名色能够增长否?阿难尊者答说:不可能增长。阿难!假使没有这个入胎识的话,会有名色吗?阿难尊者答覆说:没有名色了。阿难!我释迦牟尼就是以这个缘故,知道名与色都是由这个入胎识出生,都是因为缘于这个入胎识而有名色的,我所说的“缘识有名色”这一句话,道理就在这里。阿难!“缘于名色才会有入胎识”,这是什么道理?如果入胎识不住于名中或名色之中,那么入胎识在三界中就没有可以安住的地方了;假使三界中没有能让祂安住的名或名色处所,难道还会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吗?阿难尊者答覆说:没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了。阿难!如果没有出生了的名或名色,难道三界中还会显示出有入胎识存在吗?阿难尊者答覆说:三界中就看不到入胎识了。阿难!我释迦牟尼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知道入胎是由于有了名色才会在三界中出现;由于众生缘于名色的缘故,所以三界中才会有入胎识显现,我所说的“缘名色有识”道理就在这里。
这就是佛教界许多人在此段经句中弄不清楚的地方。阿含部经典所说的“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识”,前句是说:名(含意识)及色阴从入胎识出生,是由入胎识出生名色等五阴;后句是说众生如同大乘菩萨所说的恒内执入胎识为我,于是入胎识就不断的受生而驻在三界中,使这个本识一直在三界中出现,不能独住于无余涅槃中。这也就是有时 佛陀所简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互相攀缘的意思。由此可知,色阴的五色根及五尘等法,都是因为入胎识进入母胎以后——这个入胎识不是意识,意识不能入胎,在入胎时就消失了;也不是意根,意根虽能入胎,但没有大种性自性,所以无法摄取四大来制造色身;——这个入胎识凭借祂独有的,不共前七识的大种性自性,才能执取受精卵物质而能安住于母胎之中,再摄取母体所供应的血液中的四大来聚合,才能依照业种而制造出我们此世的色身。
所以色阴是入胎识制造出来的,不是一神教天神、大梵天、冥性、自然性、上帝的觉知心,或我们的意识意根制造出来的,假使入胎识因为实现往世所造恶业种的缘故而中途离开了,胎身就开始毁坏——成为死胎而流产,或者胎身受到外力破坏而毁坏了,入胎识就无法再执受胎身、就不得不离开母胎;胎身只能流产而毁坏就不可能会有此世的我们色身,及五尘相分、法处所摄色的出现。这就是此段经文中 佛陀开示的真理,证明五阴是由入胎识——如来藏藉父母、四大等缘出生的。反过来说,假使入胎识不依靠受、想、行、识等四种名作为所缘,也不依靠色身作为所缘,祂就只能单独存在于无余涅槃的无境界中,不能在三界法中显现、存在及运作。所以在大乘经中如此记载: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佛说即使是究竟佛的诸佛大智慧、大威德力,也都不可能再找得到阿罗汉的入胎识所在了;因为祂无形无色,又不再显现任何的界——任何的功能性,所以当然无法再找得到入无余涅槃后的阿罗汉们的入胎识了,三界中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这个圣人的入胎识存在。所以这一段经文才会说“缘名色有识”,只有缘于名与色而驻留于三界中时,才有可能找得到阿罗汉们的入胎识。一切有情也是如此,都必须入胎识驻留于三界中,并且有意识分明的运作才能由意识找到入胎识,这个入胎识当然不是意根,也不是意识;当然是与意识意根同时同处的另一个识——那当然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正是大乘经典中及南传《阿含经》中所说的阿赖耶识,也是北传《阿含经》中所说的如来藏。若停止了意识心的作用而不理会诸法相,或暂断了意识而入无想定、灭尽定中,或入了无余涅槃不在三界中现行了,就都无法找到自己的入胎识了。所以 佛在阿含中说“缘名色有识”,缘于名与色才会有入胎识在三界中示现;若离名与色就永远找不到入胎识了。佛所说的“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识”的道理,就是如此。
由此阿含中佛陀开示的道理可知:我们的色身、五尘,以及识阴和受、想、行等名都是由入胎识出生的。这个入胎识,正是初转法轮的阿含部经典所说的识、如、真如、入胎识、如来藏、涅槃实际、涅槃本际,正是古今阿含学者所说而不能实证的本识、不可说我;也就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系经典,譬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心经》中所说的心、无住心、不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了;当然就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心、所知依、无始时来界、异熟识、阿陀那识;也就是中国禅宗祖师所悟所证的本地风光、本来面目、佛法大意、吹毛剑、祖师西来意。由于有第八识的入胎才会有色阴所摄的五色根及五尘,也因为有意根的存在而有了法处所摄色,这就能由入胎识藉著祂自己出生的色阴来出生识阴六识;有了色阴与识阴才会有名中三阴的受、想、行出生与运行。像这样五阴就具足了,有了五阴,所以老病死、忧悲苦恼就都跟著存在,使得众生受诸苦恼。若灭了五阴的每一阴,一一灭尽以后就没有五阴了,从此就不会再有生死中的种种苦,就是实证无余涅槃了。
无余涅槃中没有十八界法中的任何一界继续存在,也没五阴中任何一阴多分或少分的存在;是灭尽十八界、灭尽五阴的。这种解脱道的正理,与诸凡夫、大法师、大居士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所以 佛才会说出佛法背俗的开示,《罗云忍辱经》卷1:【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佞相仇,邪常嫉正。】故佛法背俗,一向背于俗法俗理。世俗谛的二乘法就已经是背俗的了,更何况大乘佛法的甚深般若妙义,当知更加背俗,更不是世间人意识思惟所能了知的;所以,佛门内外真悟者少、错悟者多是古今不变的定律;所以现代佛教界的大师与诸学人,对极为粗浅的二乘菩提的断我见的智慧境界尚且都已经误会了,都落在意识心上而自以为已经证得解脱境界;若是胜妙于二乘法百千倍的大乘菩提般若,那就更没有修证的可能了;更何况无生法忍一切种智的上上妙义,又更胜妙于般若系经典所说的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岂非更无希望亲证?所以今日佛教界仍然无法免于真悟者少、错悟者多之现象;古时及现代佛教界如是,未来佛教界仍将如是,永远不可能跳脱于此一现象。
因为时间关系,留待下集继续解说,在此祝愿福慧增长、道业精进、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