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第055集 有为界与无为界(一) 正才老师
2019-02-15 21:53:10  类别:阿含正义(二)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从这一集开始,我们要为各位介绍“有为界与无为界”。在《长阿含》部卷8当中,有一部经典是这样记载:世尊在某一天晚上,多说了许多法以后,就告诉舍利弗说:“今天晚上有从四面八方来的各位比丘聚集在这里,大家都共同精进勤修,舍弃了睡眠。我今天晚上因为有背痛的关系,想要停止说法,要休息了,你现在可以为各位比丘说法。”
那么在继续讲舍利弗怎么为诸位比丘说法之前,我们先简单为各位说一下佛的背痛的事。因为也许有些人还不太了解,认为既然已经成佛了,怎么还会有病痛?然而这背痛其实只是 佛的示现,是 世尊藉这样的因缘来告诉众生因缘果报的道理,也在警惕大众要善护自己的身、口、意行,千万不要造作恶业。
佛陀背痛这件事情的原因,佛曾经在《佛说兴起行经》中说过,内容是这样子的:很久以前,在某个国家的节庆聚会当中,举行了相扑摔角的比赛,那么参加的两个力士,一个是婆罗门种姓的力士、一个是刹帝力种姓。婆罗门种姓的力士就跟刹帝力种姓的力士说:“你不要把我扑倒,那我之后会给你很多财宝。”刹帝力的力士在比赛当中就没有使尽全力,结果两个人最后都受到国王的奖赏;可是这个婆罗门力士后来竟然没有依照先前的约定,回报给刹帝力力士。之后又有一次节日聚会中,一样举行相扑比赛,这个婆罗门力士又再一次请求刹帝力力士不要尽力,也说他会回报的,但是他仍然爽约;就这样同样的事情总共发生了三次,那么到了第四次,婆罗门力士说连以前的会一起回报,可是这一次刹帝力力士就不再相信他了,相扑时就将他给弄死,因此而得到国王的奖赏。佛接着就说:“那个刹帝力力士就是 佛陀的前身,而婆罗门力士就是提婆达多的前身。”又说:“因为刹帝力力士当时起了贪财之心以及瞋恚心,而杀了婆罗门力士,所以下堕地狱中好几千年。”那么现在虽然已经成就佛道,但是那个时候恶业的残缘仍然导致今天的背痛,因此大众应当以此作为警惕,要善护自己的身、口、意行,不要造作种种恶业。
除了佛的背痛,大家比较常听到的是佛的九难、九恼或者九罪报。譬如提婆达多从山上推石头下来,砸伤了 佛陀的脚拇指等等。可是这难道表示 佛也有罪报要受吗?其实不是的,因为 佛陀在经中已经说了,当时因为恶心、染心,杀了婆罗门力士之后就下堕了地狱,受了应受的果报。佛只是藉用这样的因缘来教导众生,佛陀是一切烦恼都断尽、一切恶法也都断尽的最究竟成就者,一切法都是纯善、纯净,福德也都圆满无缺,怎么还会有罪报要受?没有这个道理的,这都是为了怜悯众生,方便度化,因此而故意藉这样的因缘来示现,来教导众生应当善护身口意,不要造恶,来世才能得安隐,修道也才能顺利。所以不要读到经论里说,佛陀有种种的灾患,就认为 佛陀也有罪报要受,这些其实都是 佛陀的慈悲示现,藉这样的事情因缘来教导众生。
那么我们回到《长阿含经》来,因为佛陀的背痛示现,所以就请舍利弗来为大众说法。那么接着舍利弗就告诉诸位比丘说:“在波婆城,有一位外道尼干子,舍报后不久,他的弟子们便分为两派,常常互相诤讼,都说对方的法不对,自己的才对,甚至互相对骂;那时候的人民对这样的事情,都觉得非常厌恶。”然后舍利弗就说:“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们应该将 世尊讲过的法、律结集起来,来防止诤论和诉讼的事情发生,也使清净梵行能够长久安立,产生更多的饶益,诸天及众人也能因此获得安乐。”
舍利弗便开始讲述 如来讲过的种种一正法、二正法、三正法等等,一直讲到十正法。其中讲到二正法-也就是两类正法-的时候,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复有二法:二因二缘,一者有为界,二者无为界。诸比丘!是为如来所说,当共撰集,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长阿含经》卷8)
意思是说:还有两个法----二因与二缘,第一种因与缘是有为法上的功能界限、第二种因与缘是无为法上的功能界限。诸位比丘!这就是 如来所说的法义,应当共同撰写结集起来,防止诤讼,使梵行能够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那么舍利弗讲完各种的两个法之后,接着又说种种三个法、四个法等等。但是由于我们这里主要是要为各位菩萨解说“有为界与无为界”,所以其他种种的分类,就不在这里为各位详细说明了。
虽然刚刚已经为各位简单语译了“有为界、无为界”的意涵,但是在详细说明什么是有为界、无为界──也就是有为法、无为法上的功能界限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什么是界以及法界。
“界”在《成唯识论》中说是种子差别名,又说种子是功能差别,所以“界”其实就是在说功能差别。那么“法界”就是每一个法,都有它的功能局限,与其他不同的法都有功能上的差别,所以才叫做法界。我们有时候会听到某些修行人将修行的功德回向法界,其实这是没有意义的,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都是因为对“法界”这两个字的意涵不清楚所导致的。这不只是发生在一般的人身上、乃至古今佛教界的修行人,甚至所谓的大师-也就是凡夫大师-也都因为不了解,而误会这两个字的意思。那么我们就来探讨看看,所谓“法”,譬如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切身口意、一切事、一切物,统统都是法。这些法也都是由本识如来藏所出生的,乃至山河大地也是由共业众生-各自的本识所含藏的业种-共同合力所出生的法,来作为受报及造业的舞台;所以一切法都是由本识所出生。
再来凡是法都有它的功能,既然有它的功能,那么就必定会有界限、局限,不可能单独由某一个法来具足一切法的功能;除了万法根源的实相心以外,都是不可能具足一切法的功能。所以一切法的功能当然就都有界限,一切法既然都有它自己的界限而不能函盖其余诸法的功能,当然一切法就会被称为法界。所以法界的意思就是在讲“诸法功能的界限”。
那么我们再以大家熟知的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来说,欲界法的功能,只能局限在欲界中出生以及运作、领受,譬如男女之法、饮食之法,是只有在欲界才有;色界、无色界就都没有这些法,因为色界都是中性身没有男女相,无色界则是没有色身的。色界以上都是以禅定为食,不需要饮食;所以像这些男女之法、饮食之法,都只能存在于欲界,所以都有局限。同样的道理,色界法乃至无色界法也都是一样,这些法的功能也都有各自存在的界限,所以才被叫做欲界法、色界法、无色界法。
再譬如十八界----也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比如眼识来说,眼识只能了别色尘,不能拿来听声音或闻香臭,所以有它的界限,因此叫做眼识界;同样的道理,耳识乃至意识,也都是有自己的功能界限。六识是这样,六根、六尘也是一样,比如眼根只能摄取色尘,不能摄取其他五尘,因此都是有各自的功能界限,不能跨越,所以才分为十八界。
又譬如十法界----也就是四圣六凡法界。四圣法界是由于声闻、缘觉、菩萨、诸佛等四类圣人的功能,各有其不同的界限,才这样划分的;四圣都至少有断我见的解脱功德及智慧,才能称为圣。所以譬如声闻圣人有可以度人解脱的功能,但是声闻、缘觉圣人本身没有证得诸佛菩萨所证的法界根源的本识如来藏,因此当然无法让人也证得本识,所以也有局限;乃至诸佛有广度人、天成佛的功能。但是祖师有时也说:“诸佛也有无缘不度等三不能”。就像这样来说有四种圣人法性的界限,叫做四圣法界。那么六凡法界也是同样的道理,六凡是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都是还没有断我见的凡夫境界,可是每一个法界也都有他们各自的功能界限,不能互相跨越,所以称为六种凡夫的法界,乃至其他种种法的功能,也都是各有他们的界限,这就是法界的意思。
那么各位也许会想:一切法的根源如来藏,应该就没有界限了吧?即使是一切法界根源的入胎识如来藏,祂的功能其实也还是有一些限制条件的;万法虽然都是由祂出生,但是也不能单凭祂一个因,而不藉其他种种助缘就直接出生万法。祂也得要以祂自己的心所法来运作,才能出生意根;有了意根,然后才能出生五色根;有了这六根才能再出生六尘,之后才能再出生六识;这样才能具足十八界法,然后才能再出生世间、出世间等等万法。所以祂也是有祂的次第限制与条件限制,才能出生万法的,不能够不藉种种助缘就直接出生万法;这也是入胎识的法界,表示这个本识法也有祂功能上的界限。但是一般来说,入胎识本识不摄属法界之中,因为所有法界都是从祂直接、间接、辗转出生的,所以祂不摄属于法界,而是法界摄属于祂。所以才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大乘般若的真实义,不是二乘圣人所能现前知见的。
但是以上所说的都是有为界,都是在十八界法,以及由十八界法作为助缘而辗转从入胎识中出生的一切法,这些是有为界。有为的意思是说有功能作用,这些法都是有它们的功能差别的,所以也都是有功能上的局限,所以都是三界中的有为法,叫做有为界。
那么什么是无为界呢?无为界是说不住于生死轮转的法中,也就是说无余涅槃的本际第八识如来藏。既然叫做无为,就表示没有功能作用,因此无为界本身是没有功能性的,所以无为界不能使人产生有为法上的功用;譬如说不能使人在三界法中产生行来去止、饮食增长等等有为法上的功用,只能显示祂的清净等等的体性,譬如显示真如无为、不动无为、虚空无为等等的无为法。但是无为界也有它另一方面的功用,所以也不可以完全说是无为的,所以才说它为“界”,称为无为界;因为无为法既然是界,当然也是会有功能差别的,可是如果有功能差别,似乎又不该说它是无为法了,但是因为它们能显示无为法的清净、解脱、常住、涅槃等等的体性,使佛法中的修行人可以依止而进修成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无为法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上面,其实也是有它功能差别的,所以就被称为界。
譬如本识的无为界,可以使众生由于实证而出生了解脱的智慧、般若智慧乃至于种智;实证解脱及智慧,就是本识所有的无为法的功能差别,所以叫做无为界。无为界的种种功能差别,虽然不同于世俗法的有为性,可是不能因为本识的这种无为界,没有世间法上的功能、没有世俗法上的有为性,就说这些智慧没有功能差别。因为如果无为法在出世间法上也都没有功能,那么就不应该会有三乘菩提的种种差别了,也正因为无为法的功能差别有所不同,才会有三乘菩提的不同。因此在大乘法中的《金刚经》才会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大乘律部的《优婆塞戒经》中,佛也说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的三种不同,所以证得声闻菩提的人会成为初果乃至四果圣者,证得缘觉菩提的人会成为辟支佛圣者,证得佛菩提的人会成为贤位、圣位菩萨,乃至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无为法其实只是在三界有为法中没有功能而已,但是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修行上来讲,其实仍然是有它的功能的,只是不在三界有为法上有所作为罢了!因此无为也可以称之为界:也就是无为的功能差别,就叫做无为界。
我们今天这个单元就为各位说明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056集 有为界与无为界(二) 正才老师
上一篇:第054集 略说“界”的意涵(四) 正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