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基础
何谓三昧或三摩地?
2018-12-03 16:40:11  类别:佛法初识
“三摩地”又称为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三摩地的修证,必须意识心于所缘境界中具备审正观察的观,以及心一境性的止;也就是说,意识心于所缘境界中,透过止与观的方法才有三摩地的证入。止、观是能引生三摩地的方法,而三摩地则是由止与观所获得的结果;所以止与观是前因,而三摩地是后果。换句话说,必须藉由止以及观才有三摩地,或称为三昧,也就是正定、正受或是等持的功德产生。
 
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藉由训练意识“心一境性”的“止”,专注一心安止于无相念佛的所缘境;以及藉由“审正观察”的“观”,来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必须再舍离,直到最后可以离开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而于无相念佛安止下来;再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持续不断,如果中断则再令意识心生起无相念佛的念;或是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被五尘境拉走而散乱,若是散失,要再将心回转不攀缘五尘而安止于无相念佛;这样反复透过止观的方法,止了又观、观了又止,止而观、观而止,止、观双运相辅相成,辗转增上,最后可以达到整日无相念佛的功夫持续不中断。这时候心中就可以笃定自己已经锻炼好无相念佛净念相继的定力,也可以确定确实有无相念佛法门可修可证,也清楚了知如何修证无相念佛的方法与过程,而心得决定毫无怀疑,就称为正定;于无相念佛产生一心轻安功德受用,就称为正受;于无相念佛专念持守,远离心的掉举、惛沈、散乱而得到平等安详,就称为等持,这个时候就是达到事一心的念佛三摩地或念佛三昧境界了。如果再以事一心的念佛三昧功夫进而参禅,让心念“止”于所缘境话头上,并藉由“观”来寻觅从来离见闻觉知的金刚心如来藏;最后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证得金刚心如来藏,这时生起般若智慧,心得决定毫无怀疑,就是达到理一心的实相念佛三昧,或称为金刚三昧了。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  <第012集《广论》所说三摩地的错谬(上)>  正雯老师 
 
下一篇:佛法修行中的两大目标
上一篇:山河大地与器世间是怎么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