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第025集 六根体性(二)
正惠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阿含正义》,上一堂已经有把经文,阿含的经文稍微念了一下,有关五根运行的各种状况,我们现在来简单的口语来翻译一下,接著再来详细解说。经文的大意就是这样,尊者舍黎子又问:“贤者拘絺罗!有五色根不同的运作,住于不同的境界中,各各触受自己的相应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这五根有不同的运作行为,同样也是住于不同的境界中,各各触受自己相应的境界。这五根,到底是谁接受了他们全部触受的境界呢?到底是谁才能够有这样的作用呢?也就是说,是谁能够作为这五根的所依?”这个问题就比较大,所以大拘絺罗尊者就说:“五根有不同的运作行为、住于不同的境界中,各都有领受不同的境界,都只能领受五尘中的一尘,不能同时领受其余的诸根所领受的四尘。也就是说眼根,耳、鼻、舌乃至身根,这五根各有不同的运作行为、住于不同的境界中,各各领受自己相应的境界;意根是一体地领受这五根为祂所受的境界,因为意根同时也是五根的所依根的缘故。”尊者舍黎子听了以后赞叹地说:“善哉!善哉!贤者拘絺罗!”,尊者舍黎子赞叹过后欢喜奉行。那又再度地请问:“贤者拘絺罗!意根是依什么而安住呢?”贤者大拘絺罗就回答说:“意根是依寿而住,是依寿而住的。”尊者舍黎子闻已就赞叹说:“善哉!善哉!贤者拘絺罗!”就来赞叹他,这时候的尊者舍黎子赞叹完了之后就欢喜奉行。
这边我们先来讲解一下这五根它所面对的是五尘境,然后才产生了五识。也就是说:佛法它是一个整体的,就是整个运作,它是整体的运作,但是为了我们佛法的修证,才把它分成五蕴十八界,这样一一来解说;也就是一部车子,看起来就是整部车子,那至于专业的人员为了要研究车子,或者乃至维修车子,乃至运用车子,然后再把它分成哪一些是车轮,哪一些是方向盘,哪一些是化油器啦!各有各的功能,然后这样才能够产生,能够运用整部车子。一样的道理,凡夫就是只会运用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但是没办法去了知各个五阴十八界的不一样的运作,或者不一样的功能差别,所以就没有办法来修学佛道。小乘就是把整个五阴十八界统统把它厌离掉,然后出离三界,因为三界的境界就是五阴十八界所现起的小乘法;他不要去了解这么多,反正就是快刀斩乱麻,五阴十八界我统统不要,就观察它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样就厌离了;因为它既然是无常,它就已经产生苦,所以就直接快刀斩乱麻,统统不要。至于大乘法,因为要能够知道真妄如何和合运作,所以第八识这个真心找到之外,还要知道这个真心如何现起妄心;因为五阴十八界都是第八识如来藏直接生、间接生、辗转生,所以既然是祂生的,祂就互相能够真妄和合,然后才能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作用,所以这个就是大乘的修法,就是把祂了解之后,把祂不好的贪爱杂染--这个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把这个去除掉而已,但是祂这些妙用还是要保留--五阴十八界的这些功能差别;所以这样的修证,去掉了烦恼之后叫作无漏有为。这个是两个的修证方法不一样。
我们这边继续来说小乘的说法,小乘声闻所说的六根,它就说得很清楚啊!六根,它跟大乘的说法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只不过对于意根,因为小乘法它不用去了知那么多,所以里面就有一些差异了;前五根所面对的当然是不会杂乱的,眼、耳、鼻、舌、身所面对的一定是色、声、香、味、触,然后产生眼识乃至身识,这个不会杂乱,一杂乱的话那就天下大乱了,也就是说神经错乱了;所以了别一定是单方的,一对一这样了别,但是了别之后还是要有一个统筹的,要不然的话就没办法好好的来统筹运作,因为人在这个日常生活中,它是整体运用的,五阴十八界是在日常生活中总体这样配合得非常妙,然后才变成是一个正常的人,如果有出差错、部分差错,那就是残障人士。
好!那我们继续来讲解,五识在五胜义根所在的处所领纳了五尘,祂各自应该领受的境界;也就是说,眼识祂领纳的就是在眼根的胜义根,去领纳什么?领纳有关内色尘的部分,然后领纳完、了别完毕了,这样就产生眼识,其他的就依此类推。所以五根就各自领受五尘中一尘的境界,也就是自己相应的这个境界,那这样五根是没办法统筹的,这样的话就必须要有另外一个心,来统合这五根对五尘的领受,这样日常生活才能够起五阴十八界的一个正常运作,否则就变成各个有情,各个根各自领受不同的境界,没办法做成一个完整的运作,这样生活就会产生错乱。所以根领受尘之后产生了识,也就是根尘触产生这个识,这个是先对五尘来说,就是一个尘、识对应之后,如果没有同时有一个统筹的识,这样的话,也就是一个尘对应相对的根之后,再对应其他的四个尘,它如果是分先后的次序来领受,这样就麻烦了,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同时领受,没有办法同时运作的话,那就有一点神经错乱,这是精神病患的状况了,或者是反应就比较慢了,那就是残障;也就是说正常人是五阴十八界一起运作的,这样对我们生活上才有办法很快的反应,比如说眼睛所看到的这些色尘,里面包括刚说的: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都一起把它领纳进来,然后再根据各个识的需要,然后同时去了别,这样的话才有办法能够及时地反应,比如看到危险,就马上可以做一个反应,那这些东西是什么来统筹呢?这边就说是意根来统合五根,然后去全面地领受这个五尘境界。可是这边就有一个问题了,说意根祂是依什么而住呢?这边文中就回答说“意”就是意根,是依据寿来住,也就是依寿而住;这个回答就有点问题了,因为依二乘来说,寿是命根成立的一个要素之一而已,命根是什么来说?命根它的决定因素有三个,它的正确答案就是:“寿、暖、识三个来说为命根。”那问题来了,意根若是依寿而住,意根应该就只能存在一世,因为人的寿命就只有一世、一世,所以这个叫分段生死。那么意根在有情入胎,或者是受生的时候,到底是在什么时候生呢?如果是只有一世,就是在入胎的时候有,或者是受胎的时候,是在什么时期生起呢?是在哪一个阶段,这些就是变成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一一来讨论一下,就是说意根如果从一开始就存在,那意根就不可能是依寿而住,然后依寿而生起,因为寿命终的时候就会毁坏;也就是说寿命终的时候意根就坏了,这样的话,就不能说意根是一直都存在的,也就是说意根就会断灭;与这个前提就不符了,所以非依寿而住,因为寿命只有一期的生死,这样就不能说祂一直存在。所以这个前提就已经否定掉了,这个就是不合理的一个例题。好!那我们再说第二个,意根祂如果是受生之后才出生,这样来说,说是依寿而住,这样的说法好像有点道理,我们就开始来说明,意根是什么时候出生呢?祂是不是生灭法呢?能不能作为意识及前五识的所依根呢?所以如果我们把意识跟意根合称为意,把两者,它其实是两个,然后把它笼统地说是意;因为二乘法它就是想要出三界而已,所以它不用分得很清,所以有时候笼统来说,反正你就统统把它断掉,那这样就出离三界,所以二乘法常常是意识跟意根两个合称。我们来看它能不能经得起考验。好!意根与意识若是同一个心,这还是有问题,因为十八界就少了一界,因为意根祂是一个界,意识又是一个界,合起来才会有六根、六尘、六识,所以那样五阴十八界,这个建立就是虚妄建立,所以意根跟意识是两个不一样的界。如果是意根跟意识合在一起,那世间也不会有睡眠这个法相,或者是说睡眠这个定义,这个法相的定义要做修改,为什么呢?我们后面一一来解说,如果说意根就是意识,因为睡觉的时候、眠熟的时候,因为意根还在的,意根如果是等于意识,就变成意根也有意识的了别性,有这个功能,这样才叫说两个是一个;我们都知道意识如果存在的话,祂一定有五别境的心所,所以这个时候祂一定能够了别境界,了别境界之时候他一定是清醒的,他没有睡著啊!所以这个法这样,那又是矛盾了,所以在眠熟后,如果意根等于意识的话,也就是说意根既然是不灭,那也就是说意根有意识的了别性,眠熟的时候,祂还是继续在清楚明白地了别,所以应该知道自己正在睡觉啊!既然自己知道,就表示是清醒著,这样就不是睡著眠熟,所以这个就矛盾了,这个是不行的这种说法;因此如果是这个道理,意根等于意识这个道理通的话,那睡眠这个定义也要重新界定了。眠熟位的时候是这样子说,同样的闷绝、正死位,无想定中、灭尽定中,这个道理都是相同的,这个都是同样的道理;这个是不合理的,说意根等于意识,这个说起来是矛盾的,经不起现实的事实上的状况。所以一般人都是睡著眠熟,意识就不存在了,这个才是正确的道理,所以说意根依寿而住,这种说法它是值得商榷的,所以如果说“寿”到底是怎么的一个状况,应该来说“寿”是我们出生之后,有了五根它才有这个寿的问题,有寿命的问题呀!所以寿是依五根不坏而说有寿,如果五根坏了,那你就叫作命终正寝,也就是说人就要死掉了,五根坏灭就叫寿命已经没啦,就是已经断寿了,这个常理我们都懂。
我们再继续说,如果意是指意识的话,依寿而住这个法,当然就比较能够通,因为意识是只有一期的生死,意根是能够贯通三世的,所以这样的说法,以意识来说依寿而住,当然可以通;但是问题是现在这一段文里面,意识并不是归纳在六根中,所以这样又不通了。现在是在讲根,讲六根,所以当然是在讲意根,不是在讲意识,这样的说法就很明确,意根祂是恒常的,能够贯通三世,祂当然不是依寿而住;所以这句话“意依寿而住” ,这个就有矛盾了,如果正确的说法我们应该怎么说呢?应该说有了五色根的出生,所以就有了寿命,意根才能够主导意识,然后才示现在人间的这些五阴十八界的现行及运作,这样的说法才比较正确。因此从这边就知道:意根跟意识它是两个法,它不是同一个法,一定是意根与意识,祂两个不同,这样才算是完整的五阴十八界,才能够具足十八界。所以从这边我们就知道说,在这两个心中,就是意根跟意识这两个,因为意根也是心法,但是祂是意识的根,所以叫作意根,所以这两个都是心法,在这两个心中,一个心是根--也就是意根,另外一个心是识--也就是意识。我们继续再来解说,假设这个意根同时也是意识,那么意根就不可能变为意识之所依根,自己哪里可以依自己,这个理上就不通,所以这样就不能说它是意根,因为意根的名义就是意识的所依根,所以这当然是两个,以上就可以说明。如果我们方便来说法就是:意根能统合五根所行的不同境界,这只是一个方便说,事实上严格的来把祂分际,把祂分得清楚,意根只能统合六识所行的境界,并不是意根去统合五根。
大家先来了解这个正确的知见之后我们一一来解说,因为意根只有五别境少分的了别慧的缘故,所以意根祂统合五根所行的境界,只能在五尘所显现的这些法尘上;而且这些是极昧略的法尘上来说,这样才能够说得通,因为意法为缘生意识,意根所面对的是法尘,这要这样子来说才通。那第二我们来想,因为意识祂有五别境的了别慧,祂是很能够了别清楚的,如果意根也像意识一般,统摄五尘的境界相,就表示祂也能够,意根也能够像意识一样,了别五尘的这个细的法相;这样一来就会变成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意根变成像意识一样,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事都能够清楚,这样我们大家眠熟之后,意识灭了,但是意根没有灭,这时候还是可以,继续了别五尘的境界,这些细项都知道,这样眠熟的时候还是一样清清楚楚,明白知道六尘的各种状况;这时候人就没有睡著,所以就没有“睡著”这一法可说,所以前提这样说是六根等于六识,这是不对的。
好!我们再继续说,假设意根可以如同意识这样的功用,那么意识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两个功用是一样,所以意根等于意识,那就没有必要有意识;所以这样只要有六根跟五识就好了,有没有意识没有必要,所以六识减掉意识,就只剩下五识这样就够了。所以这个于理还是不通的,意根单独能够统摄五色根所行的五尘互异的境界,这个是说不通的,这个理上就没有办法通的。所以,实际上我们知道:要有意识与五识的配合;也就是六识,它整个六识,意根才能够依意识的了知,而统摄前五根所摄入的五尘境界。这个是把意根方便说,也就是说内相分与外相分,把它合在一起说,这样来说法;所以小乘的说法还是比较笼统,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合乎大乘唯识种智来说的,因为意根祂其实还是前六识的所依、俱有依,这样来说法是比较合理的;意根直接去面对外尘境,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意根祂接触的是内法尘的部分而已,这样来说是比较正确的说法,因为小乘没有分的这么细,只能说是方便说,大家能够好好去思惟,对大家的佛法就有帮助,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