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第092集 熏习与本际(上)
正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探讨了〈我与无我〉的主题,今天我们接著来探讨〈熏习与本际〉这个主题。
熏习一法,是第三转法轮唯识增上慧学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可是这方法在初转法轮的《杂阿含》、《增一阿含》诸经中,世尊已经大略地说明了。这也可以显示出来《杂阿含》与《增一阿含》本来就属于大乘经典的内容,只是因为结集的为二乘人,所以只结集他们听得懂的部分,因此只留下解脱道的二乘法了。当菩萨们看见了所结集出来的内容,只有解脱道的二乘法,一定不同意,所以菩萨们当场就表示“吾等亦欲结集”,也因此就有随后立即展开在七叶窟外的大乘经典千人结集。但是这次大乘经典的结集,并没有被记载于百年后第二次七百声闻人结集律典的内容中,但是声闻圣人在 佛世时,既然已经当面听闻了大乘法,虽然因为对大乘法没有胜解而无法记忆全部义理,但是和解脱道相关的义理以及大乘法的某些名词,往往因为有记忆而被结集下来。熏习的道理就是因为这样被结集在阿含部中,所以种子熏习的道理,不是后来大乘经典中才有的,而是四阿含中就已存在的开示。
近代在日本有一些学者,因为看不出佛在初转法轮的四阿含经中,已经有讲到大乘经典的法义,因此就用自己的想象推测,而有“大乘非佛说”的错误结论。更可悲的是,台湾有一些佛门的出家法师因为智慧不够,又以为外国的月亮会比较圆,也盲目地附和这种错误的讲法。
我们今天就要以“熏习与本际”这个主题,来证明在初转法轮的四阿含经中,佛已经有提到大乘的法义。在《阿含经》中有许多地方都谈到,有情众生造了善业或恶业而导致未来世受报流转的事实,这样的记载背后隐含的义理,就是一定有一个常住法,祂能够超越生灭无常的物质身体,祂在有情众生上一世的身体坏灭,转世投胎到下一世的身体,这中间执持著这有情上一世所造的善业或是恶业,而让下一世所出生的物质身体来承受这善恶业的果报。也就是说,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心,祂能储藏有情所造的业种,不依赖有情的物质身体,而将这些业种带到这有情未来世的身体,随著因缘的具足而显现其果报出来,导致有善恶果报差别的事实。
熏习的内容是有《阿含经》的经文可以作证的,在《中阿含经》卷10中有这样的记载: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习,非无习。”何谓有爱习?答曰:“无明为习。”“无明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无明习?”答曰:“五盖为习。”“五盖亦有习,非无习。”
以上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以下是我亲自听闻的内容:有一次佛陀游行来到了舍卫国,住在胜林给孤独园中。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三界有的贪爱,它的本际是不可知的,本来是没有贪爱的,但是今生却对三界有起了贪爱,由此便可以得知本际的存在了。由于作为本因的种子有贪爱的缘故,有了贪爱就会有熏习,不是没有熏习的。那么何谓三界有贪爱的熏习呢?众比丘回答说:是以无明为熏习。无明也是有熏习的,不是没有熏习。什么是无明的熏习呢?比丘们回答说:是以五盖为熏习的。五盖也是有熏习的,并非没有熏习。
这段经文是说,众生对三界有的贪爱,出生以来就一直存在著。但是这三界有的贪爱的本际是在哪里呢?三界有的贪爱种子,总不能无中生有而自行存在于虚空中吧!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三界有的贪爱种子(或说是习气、执著的种子)一定是由心来收藏著三界有的贪爱种子,不是可以离开心而独自存在的法,本来就是心所有法之一,当然只能与心相应,只能由觉知心与意根来相应,既然是只能与心相应的心所有法,当然也就只能由心来执持这些种子,不可能自行存在于虚空中。但是现见意识觉知心与意根都没有能力执持这些种子,当然是有一个本际来执持著,而这个本际是不可知的。
可是在众生刚出生以后的今世中,都是尚未熏习过任何一法,但却现见刚出生的婴儿就有了三界有的贪爱,显然这婴儿是与生倶来带著这些种子而出生的;从本无而新生出的觉知心与生就俱有这些贪爱种子,就可以推理知道,一定有一个带著种子的本际心存在。所以 佛说:“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由此可知,往世的种种现行,经由熏习而成为种子。所以这一世刚出生后,就有种子的现行,显现众生刚一出生,就有著对于三界有的贪爱。这是从圣教来显示声闻人曾经听闻 佛说大乘经典,但却结集成为声闻解脱道经典,所以他们结集的四阿含中就会记载著熏习的道理。因此不该说原始佛法中,没有讲过第三转法轮唯识学的“种子熏习”道理,因为声闻人亲闻 佛说的大乘诸经,也是原始佛法,同样属于 佛所说的最原始时期的法义。
另外,以上经文所说的本际,在《长阿含经》卷10中又称为“入胎识”,佛说:【“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以上这一段经文,佛问阿难尊者说:要缘于这个识才会有未来世的名和色出生,这是什么道理呢?如果这个识不进入母胎,会有未来世的名和色出生吗?阿难尊者回答说:不会有未来世的名和色出生。以上经文所说的“名”,就是五阴中的受、想、行、识这四阴,也就是说要缘于这个入胎识,才会有未来世的识阴出生,所以这里的入胎识当然不是后来才出生的识阴,这又呼应了《阿含经》中所说的熏习,是要透过这入胎识的持种,才能够带到未来世去。
所以这入胎识就是《阿含经》里所说的本际,也就是能够执持因果业种的常住法。这些在四阿含诸经中许多地方早就讲过了,而不是那些日本学者和台湾某些法师所说的,阿含诸经中没有提到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不是在第一次五百结集之后,立即另由菩萨结集的大乘经典。特别是唯识经典中才阐释的既有能熏的识阴六识,当然就会有受熏的入胎识持种,否则无法说明有情众生的三世因果是如何串接起来的。这些道理极为明确,怎能否定祂的存在呢!
譬如断我见后仍然不能断我执的人,应当长期以正法思惟观察熏习,而将我执灭掉,乃至历经七次的人天往返才能证得阿罗汉果,这讲的正是熏习之法。若是识阴(特别是指意识心)不肯接受正确熏习所得“意识应该灭除”之知见,那么意识就不肯自我消灭,意根就会继续受持我见、我执的种子,使得入胎识中保有这一类邪见种子,于是导致有情众生往生后,中阴身现起的入胎识流注我见、我执相应的异熟果种子,使得中阴阶段的意识觉知心坚定地寻求入胎受生天界的机会,因此就不断地一世又一世投胎,不断地流转生死。若没有入胎识的持种,熏习就不可能成就,这是极简单的道理,绝对不是那些日本学者和台湾某些法师所主张的,原始佛法中没有讲过“种子识与熏习”的道理,是后人创造的大乘经典才开始有的,这些主张实在是非常荒唐。
关于解脱道的修行方法,佛在《杂阿含经》卷12中是这样开示的:复次,比丘思量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名色何因、何集、何生、何触?”知彼名色“识因、识集、识生、识触”,彼识欲灭无余,则名色灭。彼所乘“识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识灭。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识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知彼识行因、行集、行生、行触,作诸福行,善识生;作诸不福不善行,不善识生;作无所有行,无所有识生;是为“彼识行因、行集、行生、行触”,彼行欲灭无余,则识灭;彼所乘“行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行灭。
以上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比丘思量决定要真正地灭尽一切苦,想要达到苦的究竟边际时,心中思量著:名色是以什么因缘而继续出生?以什么因缘而积集名色的后有?以什么缘故而继续在后世出生?以什么为名色的所触?细心观察以后,知道那个名色是由于有识阴的贪爱世间五阴等法为因,由识阴的贪爱而积集名色的后有,由识阴的贪爱为因缘而有世世名色的出生,由识阴来触知名色而起贪爱,所以有世世的名色来出生痛苦。那个能思量的识阴知道都是由于自己的缘故,而导致将来一世一世名色的出生,所以识阴对自己的贪爱就灭尽无余,那么未来世的名色就灭除了,生死痛苦就随著灭除。那位比丘对于自己所要走的识阴灭除方法的道路已经如实知,走向修习那个识阴灭除的法门,也修习种种与灭除识阴有关的次要方法,这就称为比丘迈向真正的灭尽苦恼,究竟到达众苦的边际,也就是我所说的识阴灭除、不再出生。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真正的灭尽苦恼,到达痛苦的究竟边际时,他又思量:那识阴的出生是什么为因缘?造作了什么事业而集藏了识阴出生的原因?识阴是如何出生的?又以什么作为识阴的所触?就了知是以那个识阴的种种行为因,不断造作种种行而集成识阴不断出生的种子,是由行作为因缘而有识阴的出生,是以种种身口意行作为识阴的触。假使识阴造作种种福德善行,就有未来世良善的识阴出生,若识阴造作种种没有福德或不善的行为,就会有后世不良善的识阴出生,假使造作无所有行成就无所有处定,未来世就会有无所有天的识阴出生,这就是那个识阴的行因、行集、行生、行触,假使识阴的种种行,都是想要把自我灭尽无余,就会导致识阴灭除。那位比丘对于所要走的行阴灭除方法的道路已经如实知,接著就修习那个迈向识阴灭除的方法,以及修习一切能导致识阴灭除的方法,这就是比丘迈向真正灭尽苦恼,到达苦的究竟边际,就是我所说的身口意行阴的灭除。
今时修学南传佛法的人或在大乘法中修学阿含道,而想要成为大乘通教的阿罗汉,精勤修学解脱道而不能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被假名善知识误导所致。但假名善知识自身不能有所证,而导致他们误导众生的原因,则是因为读不懂四阿含诸经的真义,读不懂四阿含诸经的原因最主要有两个:一是不肯放弃先入为主的恶见,故对善知识说法不信受;二是对阿含诸经中所说的“识”,无法厘清其分际。
阿含中有时说的识是指第八识入胎识,有时说的识是指识阴六识,但都同说为识,通常都不说是入胎识或是识阴的六识。而意根与意识又往往没有作明确的界定,故意根往往只说为“意”,而“意”有时是指意识,有时则是指意根,有时则是合指意根与意识;若没有很好的般若种智是很难理解的,这时就只好依照解脱道的义理来了解了。而解脱道中的真实义理,大师们其实也没有真的理解,总是以自己思惟而认作是正确的,或是纯依佛学学术研究者错误的研究结论,作为经中所说的佛法真义。所以今天的南、北传佛教界,很少看见有人确实断除了我见,断我执的人就更难觅了。
在亲证阿含解脱道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熏习正知、正见。然而熏习解脱道的知见与行门,都必须有能熏的心与被熏的心。若无能熏的心,也就是识阴及意根,就无法熏习诸法;若无被熏习的入胎识来执持识阴熏习所成就的诸法种子,将使今天熏习的一切善法种子,都在今晚睡熟时全部忘光了,明天一早醒来时将不会再记得。因为意识觉知心是夜夜睡熟就断灭了,已断灭的心不能称之为心,当祂断灭时,所持的种子就散失了,当然没有持种的功能,只有不会断灭的入胎识,才有可能是持种的心。
所以熏习万法时,必定要有能熏与被熏的二种心,才有可能成就熏习的功能。世间法的熏习如此,出世间法的熏习也是如此;能熏习的心就是识阴,特别是指意识觉知心,被熏习的心,就是佛在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本际,有时名为识或名涅槃的本际、涅槃的实际,正是入胎识。这个本际或实际、识、入胎识是被熏的本识心,是执受熏习所得一切种子的心,正是大乘经典中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
所以入胎识被熏、持种,以及能熏习的识阴六识,都是在四阿含诸经中早就略说的,绝对不是那些日本学者和台湾某些法师所说的,是 佛入灭后数百年的大乘经典结集时,才被人结集在第二、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中。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为止,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