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第076集 六识论者的无明 杨正旭老师
2017-02-22 11:10:06  类别:常见外道法--广论一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观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今天继续讲“常见外道法——广论”。
首先我们来看《广论》第181页对无明的解说:
此中能治明者,谓正明了补特伽罗无我之义,此相违者,谓补特伽罗我执萨迦耶见。(《菩提道次第广论》卷7)
补特伽罗就是有情,或者称为众生。宗喀巴这一段的意思是说:能对治无明的明,就是只要明了有情无我的义理,就是明;与这个义理相违的,就是有情我执萨迦耶见。
在佛法中称萨迦耶见为我见或者是身见,真正的萨迦耶见的意思是说:把无我的五阴的全部或一部分当成是常住不坏的我。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是组成人类的五种法;阴是遮盖的意思,因为五阴有功能可以很明显地看见或体验到它们的存在,所以众生就被这五法给遮盖住了,认为五阴就是他们真实生命的所依,而看不见生命的真实相貌;也就是不知道本来就具有一个无生无灭的如来藏,这个才是生命的真实相貌,而错认了会生灭的五阴就是真实我或者是我所,而自己在五阴上面产生执著,导致不断地在三界当中轮转生死。因为这五种法会令众生落入虚妄法中而自己却都不知道,实相的智慧就被这五种法给遮盖住了,所以就把这五种法称为五阴。
然而,宗喀巴其实是完全不了解我见的内涵,而说出前面这样的话。宗喀巴应成派中观的这些人所说的人无我的义理,是在六识论的大前提下,说一切众生的我完全是由众缘假合而成,死了之后就是一切法空,这就是他们所说的人无我。然而 佛陀说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的时候是要把五阴灭尽的,如果人死了以后是一切法空,那岂不就是断灭了;如果说我们死了以后是断灭,那么我们学佛之后仍然是一场空,那我们干嘛那么辛苦来学佛,学佛要干什么呢?因此,宗喀巴这些人为了怕人家说他们是断见外道,所以另外建立了一个意识常住的说法,主张人死了以后,意识是可以到未来世去的,认定意识是有情轮回的主体,他们这样的主张反而又变成了常见外道。
大部分的常见外道都是主张意识是常而不坏的,但是 佛陀说过“意法为缘生意识”,在《楞严经》里面是这样子说;而且在四部《阿含经》当中,对解脱道的开示也都是处处这样子说,在《杂阿含经》里面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杂阿含经》卷9)意思是说,一切意识如果要生起,需要有意根、法尘为缘才能生起;然而每个人的意识不是只有一个吗?为什么说“诸所有意识”?佛陀为什么要这样子说呢?其实每一个众生能思惟、能分别境界的心虽然都称为意识,但是功能却有差异。譬如说,还没有证得禅定的时候,意识是没有办法缘在定境法尘上面,缘在定境法尘上面的意识跟散乱的意识心当然不同;还有,意识从总相来说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却刹那刹那变异,每一刹那的意识各不相同,因此 佛陀才说“诸所有意识”。佛陀这么说主要是为了让众生了解不论什么样的意识,都是藉由意根跟法尘为缘而生起,是因缘所生法,是虚妄法、生灭法,不能到未来世去;这样子众生才不会把一念不生、离念灵知、禅定境界等等有种种变相的诸所有意识,当成常住不坏的心;众生也才不会把证得禅定的意识境界,当成常住不坏的涅槃,而每天一味地打坐。禅宗的祖师说这样的人就是在鬼窟里打活计,永远也不会悟得真正的禅。
因此,宗喀巴建立意识是常住不坏的说法,已经明显违背了 佛陀的开示,而且落入了 佛陀所说的常见外道的见解当中。而宗喀巴建立意识是常住法,无疑的就是否定阿赖耶识的存在;而否定阿赖耶识的人就是真正的无因论者,因为阿赖耶识是一切法出生的因,无因论者所说的人无我就是戏论。因为阿含诸经都是以有常住不灭的涅槃本际第八识来说人无我,只有真正证得本来无我的主体阿赖耶识,而能现前观察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第八识心,而能生起般若中道的智慧,才是大乘法中的明;如果只是能确实观察意根跟法尘为缘才能生出意识的人,他只是小乘法当中的明。宗喀巴既然主张意识常住不灭,不知道意识是因缘所生法,是生灭法,显然仍然是具足无明,我见俱在,不与断我见的明相应。宗喀巴又否定本识阿赖耶识,违背四阿含解脱道所说的“依本识出生名色,六入处具足以后才能有意根触法尘而生意识”的这样的正理,所以说他是具足无明的凡夫,不与解脱道的明相应。宗喀巴连声闻解脱道最基本断我见的明都不能相应,更深妙的大乘般若智慧的明,当然更无法相应,何况是诸佛的一切种智?
我们接下来看《缘起经》卷1怎么来说无明:
云何名为缘起差别?谓无明缘行者,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于业无知……。(《缘起经》)等等;最后佛说:
于因无知,于果无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缘起经》)乃至
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缘起经》)等等;然后说:
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缘起经》)
《缘起经》所说的无明是先说:“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前际就是过去世,后际就是未来世,前后际就是现在世;也就是说,不知道过去世、现在世以及未来世的种种以及关联,就是无明。然而无明的范围不是只有如此,《缘起经》接下来说种种的无知都称为无明。众生都是被无明所笼罩,因此对于这里经典所说:“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这一段经文当中所说对于种种法处,都没有办法如实知,也没有办法发起如实正确的见解还有现前观察,这样子的愚痴、无明、黑闇,就叫作无明。众生最大的无明,就是把会生灭的五阴错认为真实不坏的我、我所;尤其是把识阴当中的意识错认为真实我,而不知道涅槃的本际—第八识阿赖耶识—才是五阴的根源,在漫漫长夜中处于无明,修行一生却唐捐其功,于是在三界中继续轮转生死。
就如同经中所说的,我们来看《杂阿含经》卷6:
诸比丘!令彼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本际?(《杂阿含经》卷6)
这里所说的本际,指的就是苦的本际,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众生被无明所覆盖,贪爱名色五阴,在三界当中轮转生死,而有生老病死这八种苦;然而这八种苦都是由五阴而来,而五阴却是来自入胎生身的识——也就是横跨三世生死的主体——“第八识阿赖耶识”,因此说“苦的本际”指的就是阿赖耶识。如果不知道有本际阿赖耶识,就不知道出生的时候名色五阴到底是从哪里来?死了又到哪里去?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知,对蕴处界无知,对六入无知,对四圣谛无知,对善恶无知,对有罪无罪无知种种,这就是三乘菩提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明。我们从《广论》当中就可以证实宗喀巴对这些无知是具足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说不知道生死流转的主体是阿赖耶识的人,就是没有开悟的人;禅宗的开悟就是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众生执著意识是常住法、不生灭法,就是未断我见、未证初果的凡夫。应成派中观的六识论者就是没有开悟,也没有断我见的凡夫,因为他们认为诸法是无自性生,认为无自性是诸法的体性;换句话说,他们认为无自性而能生出诸法,意识也可以这个样子自己出生而常住不坏,而一切法出生以后也没有自性,就这样子互生,这就是他们所谓的“缘起有,自性空,没有前际,也没有后际”,但这样子的主张就是地道的无因论。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与七转识相应的烦恼其实共有五种,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有爱住地烦恼(也就是无色界爱),还有无明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惑,第二、三、四种是思惑,这四种合称为一念无明,是修小乘的阿罗汉所断;一切的地上菩萨也都断,但地上菩萨在入地之前勇发十无尽愿,不取证无余涅槃,因此故意留下一分思惑,继续在三界当中受生来度化众生。
最后一种也就是第五种,就是无始无明住地烦恼,这一种烦恼是不回小向大的阿罗汉所不能断除的,唯有菩萨随佛修学才可以把它断除,所以无明有一念无明跟无始无明。十二因缘法当中所说的无明是属于一念无明,一念无明的烦恼种必须存在阿赖耶识当中,在意识、意根生起的时候,才能流注出来与意识、意根相应,而成为行支生起的缘,导致造作有漏之行而有下一世名色的出生跟灭坏;因此,想要不再在三界当中轮转生死,就是要灭除一念无明。如果阿赖耶识当中的一念无明种子被灭除了,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灭除一念无明的阿罗汉,如果不回小向大,他死了以后就会入无余涅槃。然而八地以上的菩萨,虽然在入八地之前,把故意留下的最后一分的思惑给灭除了;但因为佛来教授他“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因此他可以不入无余涅槃,继续留在三界当中受生,度化众生到成佛。
从上面所说的道理,就知道如果没有依阿赖耶识而有无明,那么无明就变成是无因而起的无明,这就是宗喀巴所说的无明。因为宗喀巴否认有阿赖耶识,认为无明是自行存在的,不是依于有情的本际心阿赖耶识而存在;如果真是这个样子,那么无明业种将会乱起、乱灭、还有乱现,这样子造作恶业的人可能会得到善报,那么行善的人也可能得到恶报,你造的业可能由别人来承担,佛说这样子的见解就叫作恶见。
因此,宗喀巴这样子的主张是不能符合因果律的,也违背了 佛陀至教量以及法界的现量,所以说宗喀巴具足无明。如果像宗喀巴所说无明是缘起法,而无明有缘起却没有阿赖耶识为根本因,那么无明应该就会另有出生的因缘;而出生无明的缘,也必定有另外的因缘来出生,那么能出生这个缘的缘,又必定另外有其他的缘,这样子辗转追溯它的所缘,将会永远没有穷尽;也就是主张无明是缘起法,却不是依阿赖耶识而有,就会有无穷尽缘起的过失。这样子尚且不知道无明的起处,又怎么能够断无明呢?这就是六识论的应成派中观主张没有阿赖耶识的过失;然而在正法中,无明种子是执藏在每个众生各个本具的阿赖耶识心体当中,就不会有前面所说的这样的无穷尽的过失。而法界当中的真实相也正是这个样子,一切法出生的根源都只能追溯到本际阿赖耶识为止,过去就没有任何一法。因此 佛在《杂阿含经》卷12开示十因缘法的时候说:【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杂阿含经》卷12)经中讲的十因缘法的第一支,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
那么今天因为时间已经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077集 业果愚及真实义愚 杨正旭老师
上一篇:第075集 《广论》自设之三昧耶戒(下)范正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