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释印顺之性空与空性
在佛法中,性空与空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名相,但释印顺却把它们混淆而揉成一团,譬如空相与空性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名相,但释印顺解释到最后却变成空相即是空性,结果让读者错会佛法,迷失于茫茫佛法大海中,完全摸不著学佛的正确方向。这些名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甚或同样的文字只是字序前后排列不同,但所代表的法义内涵却是天差地别,学人千万不可含糊笼统地不分辨清楚。
释印顺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
正观缘起,即能远离戏论,这是般若大慧的妙用。前品已明正观缘起,这品就再辨正观所远离的。一般声闻学者,也说观缘起,常见、断见、邪因、无因等即能远离,才能入于还灭。但他们,每遣邪见而存缘起的实有。不知观缘起的所以能离邪见,就因为是性空的。性空,在胜义谛中,当然离一切戏论;就是在性空的缘起中,也能远离。真能离一切戏论,那必然是悟入缘起的空性了。1
释印顺说:“性空,在胜义谛中,当然离一切戏论;就是在性空的缘起中,也能远离。”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在十二因缘法中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就是讲一切法因缘具足而生,因缘散坏而灭,都无自性,其性本空,故说为缘起性空。这就是在讲蕴处界中的一一法,法法皆空,没有一个是真实而不坏灭的法;如果佛法只是探究到这里,则当蕴处界灭尽的时候,就是一无所有的一切法空,则本质与断灭见的外道有何不同?释印顺这样的说法,若具有佛法正知见的学人听了,一定能察觉有问题而提出质疑“性空与空性究竟是同还是异”;然而释印顺为了要闪避读者的质疑,所以就随即作出结语说:“真能离一切戏论,那必然是悟入缘起的空性了。”但他前一句刚谈“性空的缘起”能远离一切戏论,接著又说真能离一切戏论,就必然是悟入“缘起的空性”了,但学人听闻到他这样的说法,一定是已经晕头转向难解其意了。然而,善良的学佛人在无法确实理解之下,总是会认为是自己的智慧不足,所以无法懂得这位“印顺导师”所说的“甚深法义”,因此只能信受而无法简择。但是,这绝对不是学人智慧不足才读不懂,而是释印顺他自己都弄不明白,因为这些只是释印顺的文字语句的堆砌游戏,根本只是佛法名相的移花接木,和法义不如理作意的颠倒思惟,完全不符合世出世间的逻辑法则,以致推演出他自认的真理“缘起性空、一切法空”之错谬法义,误导无数的随学大众。
佛法不是只有讲一切法空的性空之理而已,还要进一步探究到此缘起性空之法,因何而有?于是有二转法轮的般若,与三转法轮所说的唯识。佛告诉我们,有一个甚深极甚深的微妙无上大法,出生了缘起性空之法,这个法无形无色,犹如虚空,而且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就称祂为具有空性的法。外道行者或附佛法外道,由于不知更没有能力实证佛法,或是以智慧探讨佛法真实的甚深微妙义理,只能看到表象,因此都普遍地误以为缘起性空,或一切法空就是佛法的核心,所以也人云亦云地泛称佛教为空门,完全不知所谓“空门”的真实义理。况且缘起性空之法,无因唯缘就能生起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因为诸法不但是不能自己出生自己,更不能没有因而说唯有缘就能出生。因此 龙树菩萨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在《杂阿含经》卷2 所开示的大乘佛法中说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2 一切法都必须是“有因有缘”的,而此“因”即是空性心如来藏,也就是涅槃本际。
对于“空”的论述,在佛教的典籍中可说是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大乘佛法中,说诸法有能生之法及所生之法,所生之法都是因缘和合而出生,没有真实自在的自体,不能单独存在,都是依因藉缘所生所显故,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有生之法终归坏灭,故非真实常住法,因此说为自性空。然而佛法中说“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此世出世间诸相,可以分为七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乃至二十空等等,虽各有所诠然皆不离真实空的第一义谛而说。佛法所说“空”,虽然义理深奥、解析细微而复杂,但只要掌握住“性空”与“空性”不同的意涵,就不会混淆不清而错解经论义理。《大毘婆沙论》说十空以对治萨迦耶见: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边际空(无始空)、本性空(性空)、无所行空、胜义空(第一义空)、空空。巴利小部《无碍解道》说二十五空以释“世间诸法空”。此中最难理解的是第一义谛的胜义空,祂不是蕴处界所包含的法,所以不是性空的空相诸法;而是能出生蕴处界空相诸法的空性如来藏。空性指的是能生之法,而蕴处界是所生之法;蕴处界诸法皆无自在性故,称之为性空。
此空性心又称为实相、真如、法性、实际、第一义谛、如来藏等等,这些都可说是空性心的异名,证悟空性心如来藏所发起的智慧称为般若。以下略举 平实导师于诸多著作中之开示,以利学人了知空性之真实义理〔编案:欲深入了解空性心广大胜妙义理的读者,可自行请阅平实导师的相关著作。〕:空性者谓般若空—如来藏空性—《般若心经》所说之心也。蕴处界万法依父母及四大为缘而幻生幻灭,然须依因方能有此蕴处界万法之缘起缘灭;若离空性如来藏因,尚不能现起蕴处界,何况能有蕴处界所生万法?(《楞伽经详解》第二辑)
大乘法讲的空,是讲空性,是说“空”有一个真实性能生蕴处界诸有,故名空性。(《维摩诘经讲记》第五辑)如来藏有真实性;可是如来藏空无形色,却又有这些自性能生起五阴十八界以及缘起性空的佛法出来,因此祂叫作空性;所以空有真实性,不是无性。(《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
空性是说真实心虽然无形无色犹如虚空,但是有真实自性,所以称为空性。(《维摩诘经讲记》第六辑)佛所说空性心,自无量劫来,恒住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中,恒离见闻觉知,不曾起一刹那之妄想。因为空性非因空无而名空性,祂有真实体性,不可名空。但因众生多病在有,执著蕴处界有为实,欲破有执,故以空性名之,非无真实体性也。(《宗门道眼》)既然“空性者谓般若空”,也就是能从般若智慧相应于空性,我们亦不妨看看释印顺对空性与般若的理解如何?释
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又如求水,拙慧者非凿开冰层,从冰下去求水不可;而巧慧者知道冰即是水,一经般若烈火,冰都是水了。所以,巧慧者的深观,法法都性空本净,法法不生不灭如涅槃,法法即实相,从没有减什么增什么。这不增不减、不失不坏慧,即金刚般若。3#p#分页标题#e#
蕴处界诸法之中,法法都是性空,因为都是因缘所生之法,所以无有一法真实不灭;既然都是虚妄生灭之法,又怎么可以说:“法法不生不灭如涅槃,法法即实相,从没有减什么增什么。这不增不减、不失不坏慧,即金刚般若。”释印顺不知不证不解金刚般若所说的,乃是证悟第八识如来藏以后,现观性空之蕴处界诸法都摄属于空性心如来藏,无有一法外于如来藏而存在,因此从实相的分位而说法法即是实相;但释印顺在否定有真实如来藏可证的情况下,把性空与空性当作是同一个,而他这个错误可是非常的巨大,将生灭有为的性空诸法赋予具有不生不灭的金刚空性,在这种情况下,更令他的读者与信徒分不清性空与空性的名、义、自性及其中的差别。因为不知道性空与空性的差别,也就不会懂得佛法真正是在说什么了。
所以,性空(也就是空相的蕴处界诸法)与空性(也就是空性心如来藏)是截然不同的义理,法界中的实相唯有一法,即是空性;能够了知此“不增不减、不失不坏”的金刚般若实相智慧,即是相应而亲证于此空性才能发起,此空性即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又称本净。所以“法法性空”不是本净,法法是蕴处界中的一切诸法,这些法都是缘起性空,没有真实不坏的法;都是缘生缘灭的,不是不增不减、不失不坏的,故了知“法法性空”只能算是世间智慧而无金刚般若可说,没有本净的清净智慧可言。释印顺完全说错了,而他会妄说错解佛法的原因,就在于他把性空与空性当作同一个,结果若不是把片面的佛法搅和成一团,要不就任意分割而理不清了。
平实导师告诉我们,菩萨实证般若之后就是得要“脚踏两条船”,那些无知者听了哈哈大笑,认为脚踏两条船一定会掉入大海淹死;这样深妙的道理,还真是应了老子说的“不笑不足以为道”。要如法地讲道,就要知道有情生命的真相是有一个现象界,还有一个实相法界。现象界就是蕴处界诸法,就是世间的万法万象,无一不是因缘所生之法,都无自性,其性本空,称之为性空;另外一个就是能生蕴处界万法的实相法界,体如虚空而有真实不坏的体性,称之为空性。现象界与实相法界同时存在,这个宇宙中不为人知的生命奥秘,正是佛法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的认知,才能够了知什么是诸法实相。这个诸法实相不是一种思想,而是超越人类文明所知的最深妙义理,也是宇宙中唯一真理。佛所说的真理是超越意识思惟的境界,不是世间人思想之所及,更不是想象建立的东西,所以说祂是“超意境”,经中每说为“不可思议”。这个真理就是空性,祂不是空谈的玄学,而是真实可证的义学,能够亲证此“空性”的真实与如如是名证真如,就称之为实证的开悟者。所以佛法不是只有理论,还必须实证,才能如实地了知宇宙世间的真实相,也就是这空性与性空和合运行交融在一起的真相。
释印顺就只能知道性空的蕴处界生灭诸法,而不相信还有空性的实相法界,结果就把蕴处界诸法生灭无常的缘起性空现象,当作实相法界的空性,于是所说的法就只有一切法空,因此整个佛法的精髓就不见了;学人受其误导,非但无法于实相法界如来藏“空性”心有所实证,反而始终局促于现象界“缘起性空”的虚幻与矛盾中,欲求解脱而无门可及,这对学人来说是何等的无奈,对释印顺而言则是个害人害己的极大过失。
释印顺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4这是错误的说法,因为缘起性空不是诸法实相,缘起性空也不是中道。实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增不减、不失不坏的金刚般若—如来藏—阿赖耶识,即是空性。此空性出生了十八界诸法,但空性不是十八界中的任何一个法;因为十八界的法都是缘起所生之法,而无始以来此“空性”祂法尔如是,是缘起诸法出生的根本因,不是缘起而有的法。而所谓的中道,说的即是永远离于两边的空性,缘起法必须有因有缘,不能离于两边而说能有缘起性空的法存在,故缘起性空非中道。甚至有人想用扭曲八不中道的义理来解释缘起性空,这是完全错误的说法;缘起性空有生有灭,就是有来有去、有增有减,怎么可能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中道呢?所以缘起性空不符合八不中道正理。龙树菩萨所说的八不中道,都是在说明这个空性实相心的体性,因为这空性心“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祂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法才能出生有情的十八界诸法。
另外,释印顺还主张性空唯名就是中道,因此他在《性空学探源》中说:
“性空”,根原于阿含经,孕育于部派的(广义的)阿毘昙论;大乘空相应经,开始发展出雄浑博大的深观;圣龙树承受了初期大乘,主要是《般若经》的“大分深义”,直探阿含经的本义,抉择阿毘昙,树立中道的性空(唯名)论。所以,不读大乘空相应经与《中论》,难于如实悟解性空的真义;不上寻阿含与毘昙,也就不能知性空的源远流长,不知性空的缘起中道,确为根本佛教的心髓。5
这里让我们再次看到,释印顺对 龙树菩萨的无根毁谤与栽赃嫁祸,他竟然说 龙树菩萨树立的是“性空唯名”之论,若菩萨立论只是“唯名”而非真实义之论,那何需建立?建立了又有何用!释印顺不就是在毁谤 龙树菩萨的所说是空言,不正是毁谤 龙树菩萨所开示的第一义谛正法是戏论,而 龙树菩萨又是 世尊金口授记,于 佛陀示现入灭后住持大乘法的菩萨之一,印顺如此毁谤贬抑 龙树菩萨,不也是在毁谤 佛陀所记非人吗?释印顺的这种说法,就是把 龙树菩萨归类为释印顺同类的佛法研究者,而非实证的佛法实践者,更是认为 龙树菩萨跟他一样,是用种种的戏论空言诳惑世人,沽名钓誉、谋取利养者;释印顺这种严重毁谤三宝的谬说,佛弟子们一定要严正的给予破斥以及辨正,以维护菩萨的名声以及三宝的尊严。
在佛法中,不论是大乘或者是二乘,所谓的“中道”只有唯一的一法,那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就是成就二乘解脱道所依的涅槃本际,也是大乘法中修证所依的标的“真如实相心”,也就是成就佛道的根本“如来藏”空性心!只有如来藏才是真正的中道,永远不变、不落两边的中道。“中道”绝对不是释印顺所认为的,在《阿含经》是指修不苦不乐行为中道,乃至说中道即八正道(《中观今论》)。大乘法中 龙树菩萨则以“八不”来描述此“中道”,但这只是 龙树菩萨的略说而已,如果真的要细说这个中道的如来藏空性心,那可是有无量无边的“双非、双不”。
所以,性空在讲缘生缘灭诸法,都无自性,其性本空;缘生诸法都是有生有灭,非不生不灭,故无有“八不”之中道可言,因此缘起性空不是八不中道。若要修因缘观的解脱法,除了要探讨十二因缘法,都是在讲诸法因缘生、因缘灭的缘生之法;还必须进一步从十因缘法中去探讨,确实了知并真的接受“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义理,知道有一个能出生缘生法的第八识,就是确认了这个缘起法出生的根源,而这个根源即是根本识—空性心—如来藏。既然祂是一切万法出生的根源,一切万法当然都不可能超过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有些无知的佛学研究者,不信佛语圣教,还想要再去探究空性如来藏之所依,真可谓愚不可及的我慢深重者!学人应知此最根源,又能出生万法的空性,祂是万法的所依,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所以佛说不能过彼,就是没有一法能超过祂了,那祂还要依个什么呢?释印顺认为佛法的核心,不过就是缘起性空,而他所认知的缘起性空到最后就是一切法空,所以性空只是唯有假名的思想理论,也就是释印顺说的“性空唯名”。甚至影响了缺乏智慧而信受释印顺邪说的人,也因此而跟著他一同毁谤说:“性空唯名系,真正开显毕竟空义的,唯有性空唯名系的思想理论,以胜义空为究竟而归宗于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是为真正空系。本系连真常净心亦空,依空建立一切法。”真是以盲引盲的最典型例子。#p#分页标题#e#
然而,佛法所说的毕竟空,是指藉缘而能生起建立一切法的“空性”,况且法界的事实,也不是“缘起性空”的诸法能够无因唯缘就能建立。这个道理就是连世间哲学研究者都知道的“假必依实”,因为没有一个真实不坏的法,就无法出生一切可坏的虚妄生灭之法。这个真实不坏的实相法就是空性,所生诸法就是缘起性空的蕴处界。蕴处界虽然都是缘起性空的所生之法,但佛法绝不是只有性空唯名的思想,佛法所说最重要的根本是有一个真实法,那就是能出生一切万法的空性如来藏。释印顺会把整个佛法都说错,变成佛法只是性空唯名的思想,其过失的根源也就是因为他否认有第八识如来藏,结果他全部所知、所说的佛法都成了虚妄法,而没有一个真实不坏法能作为根本,因此佛教的胜妙内涵他就这样推翻掉了,这就是因为释印顺对空性的错解。
空性唯识种智的内涵,是佛法中最微妙甚深的法义,祂并不是一种思想而已,而是可以亲证的真实法义;能够实证真实法者称为开悟明心,禅宗祖师也说为亲见本来面目。而且就连佛性都是要用肉眼亲自看见才能称作见性,可见佛法不是只有思想,而是有能够超越思想层面的实证,证明宇宙中确实有一个真理,这个真理就是空性如来藏。释印顺有眼无珠,把有情最重要的摩尼宝珠(空性)当垃圾丢掉了,而用不值一文的肥皂泡(性空)来代替,当然他所说的法就都是言不及义,一戳就破的谎言了。由于释印顺这种错误的思想,因此他才会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6证明了释印顺把缘起性空当作诸法实相,就是把性空当作空性,当然也就是说性空等于空性。可是,缘起性空的蕴处界有无量法,若从蕴来分类最少就有色、受、想、行、识等五类,从处来说有十二类,从界来分就有十八类;然而佛法中的实相却只有一个,是真实而非想象施设的法,那就是空性如来藏,而不会是缘起性空之法。
平实导师在《楞伽经详解》第八辑中开示说:
诸法空相之根源—自心如来—如来藏;由有此心故,能含藏众生无始劫来造作熏习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无明种;亦因此心具有大种性自性……等种子,故能藉缘而创造有情之色身,由是故能生出六转识等见闻知觉性,由是故令意根之思量性能在三界六尘万法中运行,而受三界中之六尘境界苦乐;若无此自心如来,则无一切有情能出生于十方三界中;然而此心虽具如是出生万有之广大功德,自体却无色无形,故名“空有性”;然若名为“空有性”,则不能对治众生无始劫来之执著“三界有”等蕴处界我,故除有性而不说之,偏说此心名为空性。(页124)
空性者,非如印顺、昭慧、传道师徒等人所谓之缘起性空也,乃谓自心真如之无形无色而有能生万有之功德力用,名为空性,亦名空、识、真相识、如来、我、如来藏、无住心、非心心、所知依、阿赖耶、异熟识、实际、本际、自性弥陀、自心如来……等无量名。(页256)显然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能离开空性如来藏而有,所以说真正的菩萨绝对不会混淆性空与空性的义理,更不会笨到将两者混为一谈!真正的佛弟子都应该要有这样的正确认知,就是所有的佛法,都可以用空性如来藏一以贯之,这样学佛才能融会贯通,而无有障碍。
---------------------------------
注1、释印顺讲述,演培记录,《中观论颂讲记》〈邪见品 第27〉,正闻(台北),1992.1 修订一版,页542。
注2 《大正藏》册2,页12,下23-25。
注3 释印顺讲述,演培续明记录,《般若经讲记》,正闻(台北),1992.3修订一版,页14。
注4 同上注,页21。
注5 释印顺著,《性空学探源》,正闻(新竹),2000.10 新版1 刷,页1-2。
注6 释印顺讲述,演培续明记录,《般若经讲记》,正闻(台北),1992.3修订一版,页21。
(待续
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56)----游宗明老师
2016-07-10 17:35:59 类别:第1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