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观赏正觉同修会《佛典故事》系列的节目,今天要为各位介绍〈长寿王的本生〉。佛陀会跟比丘们讲述长寿王的本生,是因为比丘们,因为一个戒律的事情,彼此产生了纷争;而且 佛陀出面来为大家调解的时候,比丘们还是彼此僵持不下,瞋心非常的炽盛,所以 佛陀就把祂以前过去世当长寿王的本生跟当时的比丘们来讲述。
佛陀说:在久往的时候,有一个长寿王,他有一个儿子叫作长生。这个长寿王他非常的仁慈,而且王法治化,所以说他的国家非常的丰盛;可是他的邻国,他是一个贪王,他没有以正法治化,所以说国家非常的贫穷,这个国王叫作梵摩达。梵摩达这个贪王,就对于隔壁邻国的丰衣足食非常的嫉妒,他就兴兵要来抢夺这个国家;可是长寿王每次跟他作战的时候都打胜,可是这个贪王一直还是不愿意把他的瞋心、他的贪心去除掉,还是不断地来挑战。
这个时候,长寿王他就想:“如果说他们一直来挑战,结果我们一直跟他们战争的话,会伤害非常多的众生,也使得自己的军队这些军人丧生舍命,也使得对方国家的军人丧生舍命,乃至会伤害很多无辜的人民。”所以长寿王当时就想:“争国杀民的这件事情,他不想再做了。”可是他的臣民,他的大臣都跟长寿王说:“我们是有能力去把他们征服掉,为什么我们不要再继续跟他们作战呢?”长寿王就把他的考虑点,跟这些大臣们说:“这样子我们会伤害很多的人,而且对方的国家只不过是要我们的财富而已,想要统治我们的国家而已。”所以说,他不想再因为他个人要拥有这个国家,来让彼此双方的人民受到伤害,因此长寿王就决定不出兵;可是大臣还是不愿意去臣服另外一个国王,所以他们就私底下派兵出去作战。
这个时候,长寿王就觉得说这样不是办法,因为他想要让彼此双方的人民还有军队都不要受到损伤,可是只要他在,这些大臣们一定会效忠于他,所以他就决定跟他的儿子长生准备离开。所以他就问他的长生太子说:“我们是不是逃离这个国家让这个纷争来止息呢?”长生王子他就答应说:“好啊!我们就一起走吧!”
从这个故事的这个开头,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佛法在看国家的领域的时候,其实菩萨不以自己拥有的国家作为范围,因为他所看到的是一切的众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用全部的人类,或者是所有众生的眼光来看我们这个地球,就是我们所有人类的领土,我们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自己的范围里面;其实如果有人想要把它扩张领土,其实他并没有扩张所有人类的领土,因为他只是扩张他的领土,只是让别的国家的领土缩小而已。所以,从菩萨的眼光,他对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眼光来看,其实领土对于所有的众生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增加;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菩萨当国王的时候,也并不把自己的领域当成是自己的,他的目的是要利益一切的众生,利益他的人民。
所以,因为这个缘故,长寿王就带著长生王子逃离了这个国家。然后贪王当然就来占领了长寿王的国家,而且这个贪王还要悬赏——悬赏长寿王。如果有人能够抓到长寿王的话,就给他黄金千两,乃至有银钱非常多,来悬赏长寿王。
这个时候,长寿王就带著长生太子,躲到山里面去了。有一次,长寿王就在树底下坐著,然后就有一个婆罗门从外地来,也来到这个树下,两个人就聊了起来。长寿王就问这个婆罗门说:“你怎么会来这里呢?”这婆罗门就跟长寿王说:“我因为生活过不去,听说长寿王他非常慈悲,都会布施东西给众生。”所以说,他听到这样的风声,他就想要来向长寿王寻求布施。然后这个婆罗门就问长寿王说:“你是哪里人呢?你是不是这个国家的人呢?”长寿王就跟他说:“是啊!我是这个国家的人啊!”婆罗门就问他说:“那你们的长寿王呢?依你所了解,他对于来行乞的人,他的想法如何呢?他会不会行布施啊?会不会继续布施给我们这种想要去乞讨的人呢?”这个时候,长寿王他就心中很悲伤,因为他以前富有一方之国,要行布施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个人现在来了,结果他的国家已经被人家占领了,而他现在也没有多少的财物可以布施。
这个时候,长寿王就跟这个婆罗门说:“我其实就是长寿王,可惜我现在国家已经被夺走了,我没有财物可以布施给你;可是有一个方法:因为这个贪王梵摩达,他有很高的赏金在悬赏我,那你就把我抓去给这个贪王,你就可以领到赏金了。”这个婆罗门听到这件事情,就有点悲伤,他说:“不行啊!长寿王!你现在落难了,我怎么可以趁人之危呢?”长寿王就跟他说:“其实你应该要接受我对你的布施,因为我本来的这个生命迟早就是要死亡的。如果说你跟我乞讨,我不给你的话,那我的生命其实也是浪费啊!既然你要跟我乞讨,那你就拿去吧!”婆罗门说:“我怎么忍心把你杀害呢?用你的人头去领赏。”所以婆罗门也不大愿意这样做,长寿王反而来劝这个婆罗门说,他说:“如果你现在跟我乞讨,如果你现在不要的话,后面还是有人可能会来跟我乞讨啊!后面的人跟我乞讨,我还是会把我布施给他,所以与其是这样子,不如你现在就尽早把我领去吧!”那婆罗门一听也是有道理,因为菩萨这么坚定要布施。所以说,他说:“那我要杀你的头这件事情,我却不愿意做啊!既然这样子,那不如你就跟我走,我们去向贪王自首就好了。”长寿王就答应了,就跟著婆罗门去贪王那边自首;然后婆罗门就拿到一大笔赏金,就离开了。
这个时候,贪王既然抓到长寿王,就把他在这个国境里面绕境,让大家知道说,他已经抓到这个长寿王了,而且准备把他烧死。这个时候,长生太子他也听到这件事情了,他就去观看,结果长寿王就被抓到市集里面,就要被活活烧死。这长生太子混在人群里面,去看著他父亲,结果他父亲就看到了长生太子;这个时候,长寿王就仰天而说;为什么要仰天而说呢?就是要避免让人家看出他的儿子在人群之中。结果他仰天说:“如果是我的儿子,就应该要听我的劝告,不要想要报仇,因为我并不害怕死;可是如果你去报仇的话,那就违逆了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长生太子听到他的父亲这样说之后,他就默默地离开了,结果长寿王就这样被烧死了。
后来,这个长生太子因为一个人没办法生活,结果他就去帮人家做工;就被一个人雇用了,然后就派他种菜,结果他种得非常好。那个大臣就说,这个人很会种菜,就问他说:“那你会不会煮东西啊?”长生太子说:“我也会煮东西。”接下来,他也煮得非常好。这个大臣就很高兴,就请了国王,也就是贪王梵摩达来吃饭;梵摩达吃的时候也觉得:“哇!这个菜非常好吃,是谁做的啊?”这个大臣就说是我请到了一个人,他很会做菜。国王就把长生,这很会做菜的长生,带到身边去了;然后每天煮东西给他吃。后来贪王就问长生说:“那你会不会打猎啊?你会不会狩猎呢?”长生太子也跟他说:“我会啊!”所以这个时候,贪王就很依赖这个长生,就让他煮东西,而且也陪他去狩猎;后来长生太子就赢得了贪王的信任。
有一次,他们就一起去狩猎,然后经过很久之后,他们迷路了;经过三天,那是长生太子故意让他迷路的。因为很疲乏了,很累了,所以这个贪王就跟长生太子说:“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了,你的脚能不能让我靠一下,让我休息。”长生太子说:“好啊!”所以贪王就躺在长生太子的脚上睡著了。
这个时候,长生太子说:“我的机会来了,我正好可以报仇!”所以他拿起刀就要杀这个贪王;可是当他要杀的时候,就想到他父亲的交代——不能报仇,所以他就因为孝顺的关系,他又把剑放回去了。这贪王醒过来说:“我刚刚梦到长寿王的儿子说要杀我欸!所以我害怕地醒过来了。”长生太子就跟他说:“没有啦!这个是山里面的一些鬼神来捉弄你而已,你放心,我在这里可以保护你,你就好好睡吧!”所以贪王又睡了。
接下来,长生太子又准备想要杀他。因为这是难得的机会,他终于有这个机会,怎能放弃呢?所以他又想要拔剑,想要杀他,杀这个贪王;可是他又想到父亲在死前再三交代,禁止他报仇,所以说他又拿起剑之后,他又把它放回去。这个时候,贪王又醒过来说:“我又梦到长生太子要杀我欸!”长生太子就跟他说:“没有这样的事情,那是山神在捉弄你,你就继续休息吧!”
那第三次呢,长生太子又想要报仇;可是前后思想之后,他还是觉得还是算了,因为他还是要遵守他的父亲长寿王的交代,因为他的父亲对他非常的好,所以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贪王又醒过来说:“我刚刚梦到长寿王的儿子长生说原谅我了,不杀我了。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这个长生太子就跟他说:“国王!其实我就是长寿王的儿子——长生太子。我是想要报仇,所以我想方设法来亲近你;可是我为了遵守我父亲临终交代我,不可以报仇的这个交代,所以我决定放弃报仇,可是我心中还是充满著仇恨。那这样子,我虽然现在不杀你,可是我害怕我心中的这种恨意会持续不断地出生;那这样好了,国王!你就把我杀掉,把我心中的恨意永远把它消除掉。”
这个时候,贪王终于了解到说:“哦!原来长寿王他是这么仁慈,而且他的儿子也是这么仁慈。”所以当时的贪王他就非常的感动,然后就说:“好!那我了解了,我们就一起出这个森林吧!”结果他们离开了森林就召见了大臣,然后他就问座中的大臣说:“你们认识我身边这个人吗?”有人说:“我不认识啊!”有的人真的不认识,可是有的人是认识长生太子啊!可是听到贪王在问,他们因为以前受到长生太子的照顾,他们要假装说不认识,以免长生太子被杀。这个时候,贪王他就说:“我身边这个人其实就是长寿王的儿子——长生太子。只是因为我原来要被他杀掉了,可是他并没有杀我;因为他们的仁慈,所以说他们饶了我一命。所以我现在决定要把国家还给这个长生太子,而且我要跟长生太子结为兄弟,以后他就是我们的兄弟之邦;如果有谁要来侵犯他,我梵摩达也要跟他共同地去抵抗。”因为这样子,所以贪王还把他的女儿嫁给了长生太子,所以两个国家最后结成兄弟之邦。
佛陀说:“各位知道当时的长寿王是谁吗?其实当时的长寿王就是我啊!”然后祂就说:“那你们知道当时的长生太子是谁吗?”大家说:“不知道啊!”佛陀说:“其实当时的长生太子就是阿难。那你们知道那个梵摩达是谁吗?其实他就是提婆达多。只是提婆达多跟我有生生世世的怨恨,所以他不能解开啊!可是提婆达多跟阿难其实他们没有这个怨恨,所以提婆达多——这个梵摩达就愿意跟阿难——跟这长生太子和好,共同成为兄弟之邦。”所以因为这样子,佛陀就把这个〈长寿王的本生故事〉跟比丘们说明了。
那这个故事,在说其实佛法所看的是一个众生的平等,而且主张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任何的怨恨;因为心中有了怨恨之后,很难消除,乃至因为生生世世重新遭遇的时候又彼此怨恨。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要把心中的怨恨去除掉,彼此和乐相处。乃至这样的事情,可以从自己的身边一直扩大、扩大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庭跟另外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跟另外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跟另外一个国家,也都应该要彼此和乐相处,不应该产生纷争而彼此杀害。因为战争彼此杀害的结果,其实彼此都是受害的;因为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所以说战争是有害于一切众生的。所以说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佛教它是个和平主义者,也就是对于一切众生都要行平等的布施,而且也跟一切众生和乐相处。
好,那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简单介绍这个故事。谢谢各位收看!
阿弥陀佛!(蔡正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