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说《大乘起信论》。我们说一下论文:【问:“若一切众生同有真如,等皆熏习,云何而有信不信者从初发意乃至涅槃前后不同、无量差别?如是一切悉应齐等。”】(《大乘起信论》卷1)
我们来讲解一下,这一段是在说:如果一切众生同样都有真如心,同样都是平等的在熏习真如,为什么会有众生相信有真如心?有的众生却不相信有真如心呢?众生从初发意一直到成就涅槃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熏习状况呢?众生应该都是整齐、平等没有差别的在熏习真如,这样才对啊!怎么会有千差万别呢?我们一一来解说“熏习”这个部分:第一、有妄念心之熏习净法,就是有妄念心的一种熏习;第二种、也有真实心对妄念心之熏习净法。这个就是说它有种子起现行,也有现行熏种子,这样就能够成就熏习。譬如说:我们透过日常的学习中,然后一些习性的改变、个性的改变、知见的改变,包括福跟慧的改变,都是从现行中来熏这个种子;另外一种,就是从我们过去世无量无边或者是这辈子过去的熏习,产生我们现在一些个性的形成、或者是习惯的形成、或者善恶业的形成,这些就是种子起现行。所以熏习就是“种子熏现行”或者是“现行熏种子”,就是能够改变;因为能够熏习,众生修学这个佛道才能够成就、才能够改变,往善的方面去改变,往无漏的方面去改变。
我们现在来说“般若空”,现在讲第一点:《般若经》它不是在讲一切法空或者是缘起性空,如果是这样想,那就是误会了《般若经》。第二:《般若经》是讲法界中的实相主体的空性,这般若空是在讲空性,不是在讲缘起性空,这个是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般若空其实就是在讲第八识祂的主体空性。第三个:《般若经》是在宣说菩萨心、不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住心,《般若经》是在讲第八识心祂的一个状况,属于菩萨心、不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住心;这个最重要的就是在讲说第八识祂这个心,跟其他前七识的心,祂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叫作功能差别,与前七识是不一样的、有差别的,所以不要错会,把前七识,或者是第六意识,或者是第七识,想要透过修行变成第八识,那是一个错误的修行方式。第四:《般若经》是讲一切法空,但是它这个一切法空跟外道的一切法空是不一样的,所以严格说起来,它不是在讲一切法空,而是依于实相主体的空性来说一切法空;所以它是有一个前提的,因为前七识都是第八识所生起,所以祂既然能够生,就能够灭,第八识还是恒常在的,所以相对于第八识的实相主体空性来说,前七识都是一切法空,这样才是正确的知见。第五:《般若经》是说实相主体的空性,祂是一切法空的根源,如果没有第八识这个实相,哪来的一切法空呢?所以一切法空就是说第八识所生起的一切法,它都是空的,里面都无我,这样才是正确的修习佛法;也就是说有第八识才能相对说第八识所生法都是一切法空;但是第八识祂本身不是所生法,所以祂是有一个实际、有一个实体、有一个实相,这个观念建立。
下一个我们来解说“识缘名色”。这个识祂怎么能够缘生?就是出生名跟色。名色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把色之外的其他四个蕴称之为名,所以五蕴又这样来区分。其实就是说,能够出生五蕴的只有哪一个识?因为五蕴的这个识,祂就在讲前七识,就是包含了七个识,所以这个五蕴里面,当然是讲七个识;又有一个识能够出生这七个识,当然这个识就是第八识,祂不可能重复前面七个识。我们一一来解说:一、识缘名色之入胎位,即是明白说有八个识存在。我们想要入胎,就是这辈子刚刚开始入胎,入胎之后就有受精卵,然后能够出生我们的身体,所以又说,我们第八识能够直接生、间接生、辗转生五阴十八界。直接生的当然就是六根;然后间接生就是什么?我们的六尘;那辗转生呢?就是我们的六个识。这个我们有细说,现在在这边就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也就是说你入胎之后,能够现起五阴十八界,受精卵能够完全的具足,自然它前面有一个不属于前七识的一个识,这个识当然就是第八识。第二个、十八界即是说六根、六尘、六识。那六根、六尘、六识,它是谁所生的,当然就是第八识;因为六根里面,第六个根就是意根,祂本身又是识,这后面会提到。第三个、六识是说有六个心,再加上六根之中,第六根这个意根,注意哦!意根祂是无色根,所以祂是心,所以祂就称作第七识;所以你看看,这六个心再加上意根,一共就有七个心,这七个识祂是什么所生?这个能生七个识的当然是第八识,不能又称作第七识,所以从有七个识来说起,能生七个识的一定是第八识。第四、六根、六尘、六识,这七个识都摄在名色之内,什么叫五蕴十八界?就是说我们众生。譬如说人,他的过程可以分成五大类叫作五蕴,如果分成两大类又叫作名色,如果分成十八界,它就叫作六根、六尘、六识。所以这边就是说十八界里面的七个识,刚刚前面有讲为什么七个识,就是六识再加上意根,所以你看看,在我们整个人身的运作中,这个名色的运作中,它后面还是要有一个第八识,才能够现起名色。第五个、名色里面也就是说五蕴里面,既然有七个识,所以名色缘识,名色是因为这个识来出生名色,请问这个时候,名色就是在说七转识,这七转识祂是怎么样来缘于第几识能够生呢?当然就是第八识。所以这个义理,就是这样来一一的能够现观、参究然后乃至破参。
释迦牟尼佛祂能够成就佛道,祂是累劫来修的,祂是一种示现。我们今天一一来说 释迦牟尼佛,祂是怎么修行成就的。我们学佛要有一个目标,既然是修习佛法,就要以 佛的修习作榜样,以祂为目标,我们一一来修习才能够成就。一、佛陀修行福跟慧是三大无量数劫,就是它的时间是非常长远的,所以大家修学佛法要有一个长远心,因为这个福德要累积无量无边,要断尘沙惑——就是尘沙一样多的这些迷惑,这个都要累劫来修。第二个、没有明心之前,修学菩萨道的只能说是外门六度万行,为什么叫作外门?因为他没有找到第八识这个本心,所以就是说外门修。第三、如果明心以后,因为他已经破参,已经明白第八识不生不灭的这个心,那就已经进入七住位,就开始内门六度万行的修行,为什么叫内门?因为他已经能够如实地现观不生不灭的这个第八识心,所以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个本心就在讲第八识心。第四、明心之后,要藉以不断地修集广大的福跟慧,来累积入地所需的广大福德跟智慧,那就要地地增上。第五、入地后还有十地菩萨之十度万行,每一个进阶,菩萨有五十二个位阶,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地、等觉、妙觉,它各有各的证量在,因为有不同的证量,所以分成菩萨道的五十二个位阶。
我们现在来看怎么样能够三大阿僧祇劫来成就佛道呢?我们说佛道的布施:一、菩萨的布施是含摄具足六度、十度,也就是说菩萨布施外财,要什么给什么这样的布施,那这样的累积福德就快。第二个、菩萨八地、九地布施的时候,他是外财、内财都可以布施,也就是自己的身体都可以布施;外财要布施容易,那内财要布施就难,因为众生都以自己的身体为我,执著、贪爱,所以要布施自己的身体是很难的。第三个、菩萨在等觉位的时候,甚至无一处、无一时非舍命之时、之处,用这样的方法百劫布施外财、内财,才能够修集无量的福德,才能够成就三十二大人相与无量的随形好;等觉要进入妙觉就是要这样,不断地修集广大的福德。第四个、世尊在六回向位还没有进入初地的时候,布施般若这些内明的大法,他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什么?回向位就是说救护众生回向正道,就是佛法上的修行,这个为什么不容易?我们分析作三个:A.因为凡夫他认定他执著有念的灵知心——就是第六意识心,他认为这个才是他能够掌握的,所以这个是真我;你跟他说这个不是,这个是第六意识,祂不是第八识,那凡夫他没有找到第八识,当然不相信。那B呢?错悟的凡夫认定无念的灵知心为如来、为真如,因为错悟的凡夫有时候他有第八识的观念,也就是如来、或者是心、或者真如,这个观念他有建立了,但是他没办法亲证,那没有办法亲证,他就错误的用功,把第六意识心想要把祂修定变成无念,认为这个无念——就是一念不生,就是变成第八识,这个是错误的!想要把他救护到第八识的如来正法,那是不容易的。C.其实不管是有念灵知或者是无念灵知,祂都是缘起法所摄的意识心,并非般若真实心;也就是说不管有念、无念,第六意识永远是第六意识,再怎么修都不会变成第八识般若。
真实的如来藏这个我,又是怎么样来说明呢?一、从众生的习性、福德、因缘、果报种种差异的不同,我们就知道一定有一个能够含藏这些功能的、不坏的我存在,要不然这些习性、福德、因果这个要储存在哪里呢?这个是第一个。第二个、众生既然有个常而不坏的我在,所以才叫作如来,祂就如如的,不坏的叫作如如。第三个、众生很难能够找到真正自己的自心如来,所以想要能够亲证第八识就变成很难,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指导,建立正确观念。第四个、众生因为找不到自心的如来藏,所以就会以妄为真,他如果找到第八识,他当然就能够区分前七识的不一样。所以因为没有亲证第八识,自然就会以妄为真,为什么会以妄为真呢?又分两种状况:A.众生误认为作主的心——也就是意根,祂是自心如来,就是以第七识把祂认为是第八识,那就搞错了。第二种众生,B.众生误认为一念不生的觉知心——也就第六意识,认定祂是自心如来,以妄为真,就是以第六识认为是第八识。那我们现在继续说第五点、众生误认为四禅八定的细意识心,祂是自心如来,以妄为真,就是众生很辛苦的修禅定,他以为禅定的境界就是第八识。
所以说如来祂如何示现在人间呢?第一个、如来祂示现成道,是因为观察人间已经具足四禅八定的修证者,具足四禅八定,解脱道、佛菩提道的修行因缘就成熟了,佛陀就降生到人间;然后出生之后,观察众生的生、老、病、死苦,然后感触良多,就想要出家修道,这时候就示现六年的苦行;那这个六年苦行,是为了要取信这些少信根的众生,其实这些苦行与证悟是没有关系的,证悟是在智慧上的取证,并不是因为持苦行就能够证得,所以吃苦并不能够成佛,这个观念要先建立。第二个、佛陀祂是先修学与亲证四禅八定这些共外道法,然后仍然没有办法解脱,才去修学佛菩提道,甚至解脱道。第三个、在菩提树下,下定决心自己参究,舍弃外道师父所教的这些不究竟法,才能够自己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第四个、佛参到半夜,断除了我所之贪著,所以才能完成降魔的这个阶段;什么叫魔呢?就是五欲,所以断除了五欲就能够降魔。第五、后来佛以手按地,那个时候明心——明白第八识,大圆镜智现前。第六个、破参之后,就整理到夜后时分,目睹天空明星——最明亮的火星,然后参究到佛性的内涵而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这个是 佛祂修行的内涵,这个变成一个很具体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佛法要明心见性,然后才能够如实地亲证佛法,能如实地成就佛道,这样修行的目标就会很明确,不会落入外道的窠臼。
好,今天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侯正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