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第79集-分别智相应染心与现色不相应染心(一)
2015-09-03 16:06:05  类别:入门起信(一)【共130集】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今天我们要来介绍“分别智相应染心与现色不相应染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提到:无始无明所生染心有六种别,也就是执相应染,不断相应染,分别智相应染,现色不相应染,见心不相应染,根本业不相应染。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是属于这六个染心的第三种和第四种,也就是“分别智相应染心与现色不相应染心”。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提到:“三、分别智相应染,从具戒地乃至具慧地能少分离,至无相行地方得永尽。四、现色不相应染,此色自在地之所除灭。”(~《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的意思是说,众生由于不能觉知、或者由于不能完全觉知这唯一法界——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缘故,所以就会有心不相应无明分别的生起,因此而产生了种种的染心;又因为这个染心的缘故,而有六种的差别不同。第三种的染污叫作“分别智相应染”,这种分别智相应染心,从具戒地乃至具慧地能少分离,一直要到无相行地——也就是七地心的境界,才能够永尽。第四种染心叫作“现色不相应染”,这种现色不相应染心一直要到色自在地——也就是八地菩萨,才能够灭除。
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三种染污,也就是“分别智相应染”。这个能分别的智心是指意识觉知心,因为末那识意根的分别慧很差,祂没有办法自己去作分别,祂只能在法尘上面的大变动作概略的了别,因为意根的了别慧很差,所以祂没有办法作深入的分别,因此意根必须由意识配合祂才能够作分别;所以在这里所说的分别,当然是指意识的那种分别性,这种分别性又称之为分别的断续法执。这种染污为什么叫作分别智的相应染呢?是因为意识常常都是起心动念,在六尘上面作种种的分别;这一种分别,它本身就是一种智性,也就是世间五尘法以及直接简单的法尘上面的了别智。一切众生都有这种分别智,乃至于细菌也有这种分别智:我们用一种对治细菌的药来跟它接触,接触了以后,因为是第一次,它没有体验过这种药,它就不晓得是什么,所以会去接触;但是第二次,我们再用同样的药想要再跟它试的时候,它就会离开了,可见它也有这种分别智,这就是意识相应的染污性。
所以这一种“分别智相应染污”就是分别所生的断续法执,也就是在六尘诸法上面产生了种种的执著。那为什么说它是分别所生的呢?因为这是在六尘上面所作的种种差别取舍,所以它是分别智相应的染污,是属于意识觉知心相应的事。为什么这个分别智相应的染污,又叫作断续的呢?因为分别智是意识心的功能,那意识心是有断续的,这一种分别智是有时断、有时现的——当这个法分别过了以后又会分别另一个法——这是意识的分别体性,也因为意识的分别性会随著意识每夜的断灭而跟著断灭,所以说断续性的分别智相应染,所以说它是属于意识分别断续的法执。
分别智相应染的部分是属于意识相应的,马鸣菩萨说:这种染污从具戒地乃至具慧地才能够少分离,要到无相行地才能够永尽。什么叫作具戒地呢?一定要到了二地满心的时候才能够称为具戒地。二地之前还只是在学戒位中,还不是真正的持戒者,真正的持戒者,是要到了二地满心开始,才算真正的持戒。比如说看见有个可以贪财的机会,他绝对不会去贪;虽然他知道能得到这笔钱财对他在世间法上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他绝对不会起念想要去贪,连这种念头都不会生起来,这才叫作持戒。
在初地满心以下,有时候免不了会起一点儿贪,可是经过思维,他也能舍下;所以二地满心跟初地菩萨是不一样的,所以二地满心菩萨的心行才叫作真正的持戒,所以初地以下就叫作学戒:学著怎么样把戒持好,看见人家的眷属不会贪。到了二地满心的时候,根本不会生起贪与不贪的念头,完全在一种很自然、没有起心动念的那种状况,对别人眷属根本不会生起不贪的念头,当然更不会有贪的念头,那才叫作具戒。换句话说,二地满心菩萨,他的戒法的执持,已经圆满具足了,这才叫作具戒地,所以具戒地是二地满心位。
那为什么初地还没有离开分别智的相应染呢?因为即使是二地未满心的菩萨,虽然已经历经过了性种性、道种性阶段的修行,可是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依旧还是存在的,所以有时候忽然蹦出一个烦恼,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他一步一步地去修除习气种子,到二地满心时才能够断除戒行的缺失;因为当二地入地心的菩萨想要成就二地满心位时,必须要修行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二地应修证的无生法忍,也就是依于初地满心所圆证的百法明门;进而修证千法明门,断除所知障中更微细的随眠,也就是修证二地无生法忍,证得二地道种智。第二件事是严持菩萨戒法,修除邪行障;初地心位虽然已经永断恶趣的杂染愚,所以在未来世中永远不感生恶趣的业果,但是仍有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的异熟随眠,虽然这种异熟随眠不会引生分段生死的业种,但是却能引生世世可爱的异熟果和增上果,也能引生误犯的三业异熟果,初地菩萨不可能去故犯,但仍有可能因为异熟随眠而引生误犯的三业异熟果,因此而障碍了二地极清净的戒行,导致不能成就二地满心位;所以应该从了知一切律仪戒,修除邪行障,在二地中永远断除它,令它永远不再生起;这里所说的修除邪行障是指修除两种愚痴,也就是所知障中所生的一分微细误犯愚,以及烦恼障习气中所生的一分误犯三业,因为对于业未究竟了知的缘故。第三件事是随分修集法施的功德。当二地菩萨修学以上三件事后,会得到犹如光影的现观,也就是见分七识犹如光影的现观。例如明镜中的影像:如果没有光影,影像就不会显现,七识心所触自心藏识中的镜像也是一样的道理。也就是说,如同镜中的映像都是由光影所成一样,我们自心藏识所现的六尘映像也都是由意根、意识光影所成,成就这样的现观称为犹如光影,同时也成就二地满心。这样的二地菩萨,必定满足增上戒学了,因为他已经能够随意转变自己的内相分种子。所以说具戒地是属于二地的满心位,他当然可以远离一分的意识分别智的相应染。
马鸣菩萨又说“乃至具慧地”,这个具慧地的范围,是从三地入地心开始一直到六地的满心位为止,都叫作具慧地。为什么说这样叫作具慧地呢?因为当三地入地心的菩萨想要成就三地满心位时,必须要修行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三地应当修证的增上慧学,也就是进修万法明门,也就是将二地的千法明门再深入细观,成就三地无生法忍的道种智。第二件事是修证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并藉以发起三种静虑,也就是安住静虑、引发静虑、办事静虑;其中安住静虑,是说没有厌倦地任持而且安住于一心等至的定境;引发静虑,是说事相成就圆满任持,引发六种神通,以及三昧乐意生身;办事静虑,是说成办利乐有情的事业,以五神通及漏尽通来利乐有情。第三件事是随缘修集法施的功德。三地菩萨在以上三件事情,修行忍辱,也不会因为引发静虑和道种智的功德而生起慢心,当三地菩萨修学以上三件事情功德圆满后,就会破除闇钝障,成就谷响观的现观,同时断除欲贪习气愚和圆满闻持陀罗尼愚,成就三地满心。所以也就是所谓的谷响观,是说当三地菩萨修集以上三件事情功德圆满后,闇钝障已经除灭,现观自己或他人等一切善知识为众生说法的时候,法音的宣流犹如谷响,也就是犹如山谷的回响,虽然有所说,但是都如戏论,并非真实义,只是借著言说相来开示众生而令他们悟入,并非为了戏论、诤胜来说诸法,能够成就这样谷响观的菩萨因为已经具有四禅八定以及六神通的缘故,他的闇钝障已经灭除了,同时永断欲贪习气所生的愚痴,也断除了圆满闻持陀罗尼愚,这些都修学具足的时候,就成就了三地满地心,进入四地的入地心。三地菩萨这样进入四地心的时候,就表示说他已经把微细烦恼的现行给断除掉,而且透过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而发起他的意生身,因此他这时候就把微细的烦恼现行的愚痴给断除掉了,所以进入了四地心。
当四地入地心的菩萨,想要成就四地满心位的时候,必须要修行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依于三地增上慧学进修四地无生法忍,生起四地的道种智。四地所应该修的增上慧学是说,依于三地的谷响观现观真谛三品心,及安立谛十六品心。现观真谛三品心也就是:内遣有情假、,内遣诸法假、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这三品心,这是真谛,所以是非安立谛。另外也要现观安立谛十六品心。也就是现观苦圣谛有四心:苦法智忍心、苦法智心、苦类智忍心、苦类智心;能安忍于苦圣谛所观行的蕴处界皆苦,如此而不退失者,就是证得苦法智忍;有了苦法智忍的人,就是证得苦法智的人;不能安忍的人,就是没有苦法智。对苦法智的内涵能够现前观察完整的时候,他才能够进入苦圣谛的类智中,称为苦类智忍。换句话说:在苦圣谛的法智当中能够安忍,就是苦法智忍。苦法智的观行完成而能生忍不退,是在自身的“蕴处界有一切是苦”上面来观行的,有忍而能安住不退的时候,就称为证得苦法智了。在苦法智上面对自身观行完成之后,观察一切众生时就产生了苦类智忍:现观一切众生跟我一样有这样苦的现象,但是众生不知道这样的苦,我却能观察到众生身上有这一种苦,是和我一样的,能安忍于这样的一个现观而不退转,这就是苦类智忍;对于苦类智的内涵能够安忍,才算是有如实的苦类智出生了。所以,苦圣谛中有苦法智忍、苦法智、苦类智忍、苦类智,共有四心。苦谛如此,苦集谛也是一样,所以也有苦集谛法智忍和法智;观察完之后再观察众生,发觉众生与自己一样苦集确实存在;这个现观的见地永不退失时,就是苦集谛的法智忍;同样也会有苦集谛的类智忍以及类智,那这样去观察,四心又完成了,也就是集法智忍、集法智、集类智忍、集类智。同理,灭谛、道谛同样有这一种心,也就是灭法智忍、灭法智、灭类智忍、灭类智,道法智忍、道法智、道类智忍、道类智,总共就有十六心,需要一一去观行完成。在四谛细相上的观行所出生的无生法忍的智慧一经具足之后,就成就四地无生法忍增上慧学;这里的真谛三品心,及安立谛十六品心,是依于三地的谷响观来观行的,所以比初地前的三品心,及十六品心的观行更为深细。第二件事是随缘修集法施的功德,示现化身在他方世界度诸有情。
当四地住心菩萨修集以上两件事情功德圆满以后,就会成就犹如水月的现观。也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微细烦恼不再现行,灭除了两种愚痴,随顺因缘而度有情,不乐于取证无余涅槃。这里所谓的犹如水月是说,四地住心的菩萨依于别教无生法忍的智慧,现观四圣谛十六品心,这是不同于通教菩萨跟二乘无学只是纯粹依于蕴处界来观四圣谛。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够灭除通教菩萨和二乘无学的法爱,能够现观四圣谛十六品心都是依于自心如来藏而起灭,所以能够灭除所知障中的一分法爱的愚痴,同时也依于无生法忍的智慧,现观三地满心位出生的意生身,在等持位中化现到十方世界利乐有缘的众生。这时候,还得要观行自己在十方世界度化众生时,化生许多化身出来,但本心跟意根也是在这里安住运行,十方的化身犹如水中月一般;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所以说犹如水月。犹如我们将一千个脸盆装满了水,一起放在明月下,一千个洗脸盆中都出现了明月,就好比千江各各都出现月亮的影像;虽然十方世界到处化身化现,但是其实十方世界的化身,都是如同水月一般,都是化现而不真实的,都是从自己的如来藏中化现出来的;好比一千条江水中的所映像出来的月亮一般,其实本来就只有一个月亮,千江水中映现的月亮都是从天上唯一的明月所映现出来的;在十方世界所化现的化身也是一样,能够观察这些化身并非有心,也并非无心,犹如水中月映现诸方,都是从这位菩萨本身的如来藏中化现出来的,这种现观叫作如水中月。这个水中月的现观完成了,才算是四地满心的菩萨。
因为有这样的现观,所以能够灭除等至境界的贪爱,能够常入等持境界中现起办事静虑来利乐有情,这时候他的微细烦恼将不再现行;也就是说所知障中一分意识相应的法爱、法慢,以及等至境界的寂静耽爱将不再现行。这两种愚痴,依于四地无生法忍的智慧,以及水月现观的成就而灭除,微细烦恼不再现行,成就四地满心,所以四地满心地也是属于具慧地。因为具足了四地的无生法忍慧,因此他能够进入五地心。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三乘菩提入门起信——“分别智相应染心与现色不相应染心”的第一个单元,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谢谢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周正铭老师)
下一篇:第1集 起信论导读(一)
上一篇:第130集-如来藏如如而三身映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