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提道的修学,首重在开悟,也就是要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也是中国禅宗证悟的标的。而在经典当中,佛陀并且已经明白的表示: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以下我们将约略的来说明: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几个特有的体性。
首先我们要来说明的就是说,如来藏祂是妄心七识的俱有依。所谓妄心当然就表示说它是虚妄的心,怎么说是虚妄呢?就是说它是生灭的、是无常的心。首先我们要说明:一切的众生都总有八个识,所谓众生的心识呢,总共有八个,称为“八识心王”。这个八识心王都各有祂不同的功能体性。
首先第一个是前五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眼识祂能够见色、耳识祂能够闻声、鼻识能够嗅香、舌识能够尝味、身识就能够觉知触尘。也就是说这个五识能够了别五尘,可是祂所了别的五尘,只是了别五尘的粗相。
第二个部分就是第六识,也就是意识。意识祂能够作思考、能够分别,并且祂能够了别五尘的粗相、细相,也能够了别法尘。一般我们所常听到的人家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个心”,不管是在有语言文字的这个妄念之下,或者是说离开了语言文字的妄念,这都是第六识意识的境界;另外像男女淫欲当中,离开语言文字的那个灵知心,祂本质上也是意识。
第三个部分就是第七识——末那识,在阿含里面称祂为意根。祂具有思量、作主、作决定的这个功能,也就是祂会时时作主,处处作主——那作主呢——就是因为祂不断在思量。另外这个第七识这个末那识,祂对于六尘的境界也是有所了别,可是祂的了别非常的粗劣,只有在有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动上面去作了别。
第四个部分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如来藏祂在凡夫位以及在解脱道的有学位当中呢,称祂为阿赖耶识;如果说修学到无学位了,也就是说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那就改称为异熟识;乃至于菩萨修学证到了极果,也就是到达了佛地的时候,又改名为无垢识,也称为真如。那么不管这些名称怎么样的改变,可是都是只有改变名称而已,祂的本体仍然是同一个。这第八识祂是前七识的所依,祂是万法的根源,祂不会在六尘上面起分别——也就是说祂不同于前七识,会在六尘上面起分别;可是祂并不是没有分别,祂的了别性不是在六尘诸法上面作了别。
我们这边要稍微说明一下:就是说,我们的前七识祂都是变异生灭的,都是前后转易的,所以这七识又称为转识,也就称为七转识。佛法当中有所谓的五无心位,它是指众生处在五种没有意识以及前五识等这见闻觉知状态的那个境界。这五位就是:“眠熟”,熟睡了而不做梦的时候;“闷绝”,昏迷、闷绝了的时候;还有“正死位”、“无想定”以及“灭尽定”。意识在这五位当中必定会断灭,那意识灭了,前五识也就不再现起了。我们以大家都能够现前体验的境界来讲,像眠熟,也就是熟睡当中而不做梦的那个境界,熟睡了不做梦,结果一觉到天亮,这个当中可能经过了五六个钟头、七八个钟头,你有知觉吗?没有!那就是因为意识、前五识都断了。还有像闷绝,发生了车祸,这个人被救护车送到急诊室,急诊室的医生第一句话一定会问“有没有意识?”就是表示说,他因为车祸撞击,然后昏迷,意识断了。那么经过医生急救之后,他恢复了,意识又回复了;可是这个中间也许已经经过了几个小时,乃至于经过了几天,但是他完全没有觉知,这个就是因为他意识断了,前五识也都断了。
至于这个意根末那识,祂虽然不会在五无心位当中会断灭,但是我们修学佛法,如果是修学解脱道的话,亲证了解脱果,舍报就会进入无余涅槃,那进入无余涅槃当中,这个意根也是会断的。所以说前七识都是生灭的,都是会断的心识。
另外大家都知道,影片是由胶卷拍摄录制而成的。这个影片的胶卷,它其实是由一格一格的底片,分别去摄录了非常细微的那个景物的差别变化。然后,播放的时候前后连结,就能够让观众看出它剧情的种种的变化,还有完整的内容。我们众生的前七识了别六尘境,不管是说祂是粗的了别,或者是说细的了别,这个了别的过程其实也跟录影的时候的这个影片胶卷一样,祂也是由这七识依著祂的功能,刹那刹那的去了别六尘当中的色尘、声尘乃至于法尘相等等这六尘相,才能够让我们清楚六尘境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差别。所以说前七识都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异啊,都是前后转易,因此又称为转识,就是七转识。
那既然七转识都是刹那生灭变异,那显然是生灭无常,是没有恒常存在的自体性的心识嘛,那当然就是妄心。这个七转识妄心既然是生灭无常,那么祂灭了以后就不存在了,又如何能够在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生起呢?又如何能够在医生急救以后重新再生起呢?另外,祂刹那刹那间断的过程当中,又是怎么样能够相续的运作呢?这个就是七识俱有依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俱有依?俱有依又称为俱有所依,它是 佛陀所说第三转方广唯识增上慧学的重要的法相之一。八识心王以及协助心王运作的心所有法——譬如说像五遍行、五别境等等的——心王、心所都有所依,我们这边就只讨论八识心王的俱有依,至于心所法的俱有依呢,我们不在这边讨论它。因为八识心王当中,前七识妄心(也就是刚刚为大家说明的七转识)祂的生起以及运作,乃至于说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祂在三界中现行运作,都不是单靠诸识本身就能够完成的,而必须要同时有祂们各自依止的因缘,而这因及缘呢,就是诸识生起以及运作的所依。
但是诸识生起以及运作所依的因缘呢,如果要广泛的来说的话,那就包括一切法了。可是 玄奘菩萨祂在《成唯识论》当中,祂依据 护法菩萨的论义,界定诸识生起以及运作的所依,必须具有四个条件才是所谓的俱有依,那么这四个条件呢缺一不可。这四个条件是什么?第一个就是“决定”;第二是“有境”;第三是“为主”;第四说“能令心取自所缘”。我们接下来就逐一的来说明这四个条件:
第一个说“决定”。决定,用口语来讲就说,它是必要的,它是诸识的生起以及运作所必要的,这个能依的心识,如果没有依这个所依的法,那不可能生起、运作。第二条件是“有境”。有境的意思就是说,能依的心识与所依的法,必须是有共同对应的境界。第三称为“为主”。为主的意思是什么呢?为主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能依与所依这两者之间,能依与所依两者之间呢,相对于能依来讲的话,所依它是自在的,它不是能依的臣属。就是相对来讲,所依是能依的主,而不是能依的臣属,不是能依所附属的,这个是第三个条件。第四个条件就是“能够令心取自所缘”,就是说所依的法,能够令能依的心识起了去分别这个心识祂所对应的境界的那个作用。
所以说俱有依可以总和这样来讲:就是说有一个法,它是心识生起或者是现行运作时同时俱有,而这个法它是一个心识生起,或者是现行运作的时候所必须的;它是自在而不是心识所附属的;而且它与这个心识有共同对应的那个境界;能够让这个心识,起了分别所对应境界的那个作用,那这个法就是称为这个心识的俱有依啊。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古时候大臣跟宰官,他们的官职或者是权柄,都是由国王所册封所赐与的;他们职务的行使,当然也要仗托于这个在位的国王。所以说国王是与宰官同时俱在的,而且是宰官所依恃的;而且这两个之间,国王是主,宰官是臣属,他们两个都有著共同应该去面对、去处理的国家事务;并且宰官是由国王指令他去处理这些国家事务。这个国王与宰官的关系,如果套用佛法当中唯识的法相来说的话,国王就是宰官的俱有依。那这样子举这个例子大家就比较清楚了。
那么既然讲过了俱有依,说它是心识生起运作所必须的,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就八个识来说明祂们的俱有依。首先是讲五识的俱有依,要谈五识的俱有依,就先要了解五识祂是怎么样生起还有运作。五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在经典当中 佛说“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意思就是说眼识的生起必须要有眼根以及色尘为缘……乃至于说“身触为缘生于身识”,这个身根跟触尘为缘,就能够生起了身识。
但是五识各有祂的根,根又分为浮尘根以及胜义根。这浮尘根就是众生身上可以看得见的部位,比如说眼识的浮尘根是眼球,说是“眼如葡萄”;耳识的浮尘根就是耳朵,说“耳如荷叶”;鼻识呢,鼻根是鼻子,说“鼻如悬胆”,好像悬吊的那个胆,猪胆一样;还有说舌,舌识的这个根是舌头,说“舌如半月”;那身呢?身识的根就是这个身,它是“身如肉桶”,这个是五浮尘根。
另外还有五胜义根:五胜义根就是我们头脑当中掌管感官知觉的部位,眼、耳、鼻、舌、身、意能够感官色、声、香、味、触这个五尘,各有它自己感官知觉的部位,在头脑里面分布著。因此眼球以及传达视觉讯号的那个神经纤维是眼的浮尘根,头脑当中掌管眼识的部位,那就是眼的胜义根;但是光有眼根,也就是说只有浮尘根以及胜义根本身,仍然不能够生起眼识来分别色尘,否则的话刚死的人,他的眼球以及他的这个视神经还没有坏,应该能够分别色尘才对,可是实际上并不能啊!还有如果说有了眼根也有了色尘,只有这两个也不能够产生了别色尘的作用,否则的话刚死的人,来撑开他的眼球,他也能够面对外面的色尘境,而应该要了别色尘境才对呀,可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可能。所以由此就可以知道说:眼根以及色尘之外呢,必定还有其他的眼识生起所必须依恃的那个俱有依啊,必须有这个俱有依才能够让眼识生起;那眼识是这样,其他的耳、鼻、舌、身这四个识当然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五识的生起还有运作,都必须要有祂的俱有依。这个五识的俱有依有四种:第一个就是五色根,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色根,包括了浮尘根还有胜义根;另外祂还有三个俱有依,就是第六识的这个意识,还有第七识这个末那识意根,以及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要有这三个识。总共这四个就成为五识生起以及运作的俱有依。这四个俱有依,依它的属类,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类,也就是“同境依”的五根,还有“分别依”的意识,以及“染净依”的第七识末那识,另外还有第四个,也就是“根本依”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由于有这四个俱有依,所以五识可以生起以及现前运作。
五识的俱有依有四种,也就是五色根,还有第六识、第七识,以及第八识。那么这四种俱有依呢,可以分成四类:
首先第一类就是叫作“同境依”,同境依指的就是五色根。因为五识祂是必须要依著五根去一同缘现在的境界,所以五根它是五识的同境依。
第二个是“分别依”,分别依指的就是第六识——意识。前五识生起的时候,意识也必定会跟著生起,那么五识依五根去取这个境界的时候,祂本身对于境界其实是没有好恶、没有善恶的分别,祂必须是藉著这个第六意识的分别力,然后来加以分别,所以说第六识这个意识,祂是五识的分别依。
第三是“染净依”,指的就是第七识——末那识意根。因为五识本身没有染净的分别,祂是非染非净的;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识,面对色、声、香、味、触五尘,在这五尘境界上面,由于第七识染著而造作,会起了种种的烦恼的这些的业。然后这些业、这些烦恼的这些的染法熏习,然后就会回摄到第八识当中,就成为有漏的法;如果说是这个第七识,祂能够依著第六识的如理作意思惟,然后决定去修学种种的清净道品,这样子修学所成的业,回熏到第八识里面,那就成为无漏的。所以说,成染、成净都依这个第七识祂怎么样子去作决定,然后去造作。因为面对境界的时候,究竟是要造作善的净业,或者是要造作染污的业,除了意识祂有好恶、有善恶的分别之外,那就是要靠这个第七识末那识来作最后的决断,所以说这个第七识末那识就称为染净依。前五识祂必定是要随著第七识的染净,然后成为染净,所以说第七识祂是前五识的染净依。
第四个就是“根本依”,也就是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祂集藏了一切世出世间法的种子,并且能够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让这些种子现行,而生起了一切的法。祂可说是一切法所依,一切法都依著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然后可以生起,祂是一切法生起的根本,五识当然也是一切法,所以这个阿赖耶识当然也是五识的根本依。
那么以上所讲的这四依,是五识生起以及运作所不可或缺的,只要缺少任何其中一依,五识就不可能运作。但是前五识祂们有各自的所依,也就是说在五色根当中,眼识祂当然就是要依眼根,乃至于说身识要依身根,这个是他们的不共依。但是其他的三个,也就是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那就是五识的共依,五识都共同要依这个六、七、八识,才能够生起,才能够运作。
#p#page_title#e#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明意识的俱有依,在《成唯识论》里面它这样讲,它说:“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阙一种,必不转故。”(《成唯识论》卷四)意思就是说:这个第六意识祂的俱有依有两种:一个是第七识,另外一个是第八识,这两个只要缺少一个,那第六意识必定没有办法生起运作。但是这个是从是否具足我们前面为大家说明的——说这个俱有依的条件必须要它是决定的,它是有境的,它是为主的,它是能够令心取自所缘境的,必须要具有这四个条件,才说它是俱有依,这个是比较严格的来判断意识祂的俱有依。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就只有第七末那识,祂是意识的染净依;还有第八阿赖耶识,祂是意识的根本依。
但是意识的功能,除了主要就是在对法尘加以了别,也就是说意识的本身,祂本质上就是在作了别;所以前面讲五识的俱有依的时候,称祂为分别依。那么如果是五尘上所显的那个法尘,这个时候五识必定是要与意识来同境作分别,前面有提到这个同境分别,这个时候五根跟五识似乎也应该是意识的俱有依;但是法尘除了五尘上所显的法尘之外,还有不牵涉到五尘的那个梦中、以及在禅定的那个深定之中的法尘,这个时候的意识祂就不与五根、五识来同境分别了;好比说像禅定境界当中的无色界天人,他们没有色身,没有色身当然就没有五根,没有五根那么就不会有五识,这个时候意识就纯粹只缘于定境中的法尘而已;又如像这个色界天人,他们是以禅定为食,就是不吃我们一般的欲界人间的这些食物,就是不食抟食,那么不食抟食的话,当然就没有鼻、舌二识的那个作用。鼻、舌二识是因为要去分别气味、分别味道才有祂的作用,这些的东西都是我们欲界人间的食物,才会有这些的味道。那既然不食人间的食物,当然祂鼻、舌二识的作用就不需要,那就没有这个鼻、舌二根的胜义根,那也当然就没有意识是不是与鼻、舌二根去同境分别的问题了。所以说从严格的定义来说五根就不是意识的俱有依,意识祂是五识的俱有依,所以两个对待来看的话,意识祂是国王,五识的话祂是宰官,所以五识当然也不是意识的俱有依。这个都是从比较严格的定义上面来看。
但是这终究不是大家熟知的欲界人间的境界,如果以欲界人间境界而来加以说明、来加以了解的话,那意识祂是以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现行,还有阿赖耶识所含藏意识种子为因,意识才能够现起;所以说阿赖耶识是意识现起的因,是意识的俱有依;可是意识现起的话,还要有其他的缘,首先就是意根末那识,因为 佛在《阿含经》中曾经这样讲:“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杂阿含经》卷九)意思就是说:不论是粗的意识、细的意识乃至极细意识,不论是有念灵知或者是离念灵知当中的意识,这一切的意识,都是意根法尘为缘,然后有如来藏为因,才能够生起,才能够运作。所以说如果没有意根末那识作为俱有依,那么见闻觉知的意识——当然就包括离念灵知的那个意识,就不会现起运作。
另外意识在欲界人间现起的时候,还要以眼、耳、鼻、舌、身这五根,至少要其中有一个的扶尘根以及胜义根不坏,作为意识在欲界人间现起的缘;如果说这五根全坏了,意识就没有办法现起运作,五根如果说有所损伤,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受了损伤了,那意识也不能够顺利的运作。就好像说,眼盲的人或者是耳聋的人,他们意识的运作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影响,除非说他是已经很熟练的,以其他的没有坏的根——很熟练于其他没有坏的根的它的功能,而藉著这些熟练的功能来弥补了眼根或者耳根损坏所造成意识运作上面的缺失。另外像大脑胜义根当中掌管记忆以及了别的部分,如果受了损伤,或者说老化得非常迅速严重,那也会成为老人痴呆症的患者。所以说以欲界人间的境界来说,意识现起还必须要依托于这个五根,也就是眼、耳、鼻、舌、身的五根,包括它的扶尘根还有胜义根,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五根也可以说是意识生起以及运作的所依,只是它并不是像我们之前严格定义下的那个俱有依,所以说一般像我们举的《成唯识论》的这个论里面,玄奘菩萨就说“意识的俱有依有二种”,但是五根并不是意识的俱有依。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意根(就是这个末那识)的俱有依。依照《成唯识论》里面这样讲,《成唯识论》里面 玄奘菩萨祂说:“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成唯识论》卷四)这个意思就是说:第七识的俱有依只有第八识一种,如果没有这个能够含藏一切善恶种子的第八阿赖耶识,因为祂能够含藏一切的善恶种子,所以又称为藏识,那么如果没有这个第八阿赖耶识的话,那么第七识也决定不能够运作。因为末那识的种子也是含藏在第八阿赖耶识里面,那么祂要运作,当然也要有阿赖耶识流注末那识的种子才能够生起,才能够运作。所以说末那识的俱有依只有一种,就是第八识——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
接下来,来说明阿赖耶识的俱有依。《成唯识论》里面这样讲,它说:“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论说藏识恒与末那俱时转故。”(《成唯识论》卷四)这个意思就是说:第八识阿赖耶识祂的俱有依也只有第七识一种,如果没有这个第七识的话,第八识也绝对不能现起,因为这个藏识阿赖耶,祂是与第七识末那同时俱在而运作的。但是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加以说明的就是说,《成唯识论》里面这一段,它所叙说的这个真义,并不像前面在说明七转识都是以第八识为俱有依、为七识生起运作的根本依,必须要有第八识才能够让前七识能够生起、能够运作;这个地方在讲的是说,第八识要在三界当中现行,必须要以第七识为俱有依,并不是说第八识的这个识体本身也是依第七识才能够出生、才能够存在的,这个是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我们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从《成唯识论》接下来的这个论文里面,就能够得到证明,接下来论文里面它这样讲:“藏识恒依染污,此即末那。”(《成唯识论》卷四)意思就是说:因为第七识末那识祂的染污性没有尽除,所以含藏一切法种子的这个阿赖耶识,祂就会依著末那识的染污执著的那个作用、作意与造作会现行。这个就好像是镜子一样,这个镜子它虽然一直都存在那边,但是如果没有影像在镜面显现的话,这个镜子本身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一样。第八识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也是一样,祂无始以来祂是本来存在的,祂不是其他的法所出生的法、不是被生的法,祂本来存在;但是因为第七识——这个末那识的染污性没有尽除,就会使得如来藏再出生了五阴十八界,然后显现在这三界当中。
但是前面我们跟大家说明过,如果修学解脱道,他亲证了解脱果,最后舍报的时候,就会入无余涅槃,那意根就灭了,因为无余涅槃,它是解脱道的修行人断我见之后,再断尽了我执与我所执,然后尽除了意根末那识的染污执著性,愿意自己不再出生,就是这个意根祂自己愿意不再出生,才能够证入的境界,所以说无余涅槃当中,意根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个舍报后入无余涅槃,这是不回心修学大乘佛菩提道的定性声闻阿罗汉以及独觉辟支佛,他必定的归趣。那么如果无余涅槃当中,意根末那识也灭了,然后第八识就不再出生了。因为如果说这个“俱有依”所讲的意思是包括“第八识的出生也必须要有意根”,那这时候意根灭了,当然第八识也就不再出生了,那无余涅槃就变成了断灭空无的境界了,这个是明显的违背 佛陀在阿含里面处处说“无余涅槃中有本际”、说“无余涅槃是清凉、真实、寂静、常住不变的”这样的圣教开示,那是相违背的。有关这一部分,正觉同修会 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的这个详细的论述当中,有举了许多的经教的证明,有兴趣的菩萨不妨去请阅来了解。
那么以上的说明,所以说第八识如来藏,有祂本身自在的体性,祂能够在阿罗汉灭尽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后,独自存在于阿罗汉所证入的无余涅槃境界之中。这个阿罗汉祂舍报了,入了无余涅槃,剩下第八识如来藏独存,这个时候这个第八识的——这个阿罗汉他第八识的所在,其实连佛也不知道啊,也不能够找到祂的所在。可是尽管如此,这个第八识祂仍然是继续存在的。所以说第八识如来藏是唯一可以离于一切法而单独存在的心识;其余的一切的前七识都不能够外于诸法而单独存在,尤其是不能够离于祂们的共同的俱有依——阿赖耶识而存在。譬如说证得有余涅槃的这个解脱道的修行人,他的意根还可以存在,但是必须要以第八识为俱有依才能够现行,没有办法离开第八识而单独现起;那意识觉知心除了要有第八识为俱有依之外,当然还要有意根为俱有依,我们之前跟大家说明的,在欲界人间,祂也要有这个五根身——这个五根来作为祂的所依,才能够在欲界人间现起,不管说是醒著时候,还是睡著了做梦也好,都必须要有这些的俱有依,祂才能够现起,才能够运作。
所以以上的说明,大家就可以了解,八个识都有俱有依。但是唯独这个第八识,虽然说祂的俱有依是第七识末那识,但是那个是指说祂要在三界当中现行所必须的,并不是说第八识这个如来藏祂本身的存在,也要依著第七识末那识而存在。这个是大家要特别了解的地方。
第八识祂是前七识的俱有依,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五识,还有第六的意识以及第七的末那识,都必须要以第八识如来藏作为祂的俱有依。
我们可以看一段经文里面它这样讲,这个是《大乘入楞伽经》,经文当中 佛是这样开示:“依于藏识故,而得有意转;心意为依故,而有诸识生。虚妄所立法,及心性真如;定者如是观,通达唯心性。”(《大乘入楞伽经》卷六)这个意思就是说:依于如来藏阿赖耶识的缘故,才能够有意根的运作;这个阿赖耶识跟意根互相的作为俱有依,因为这样然后就会有三界当中前六识的出生。那么前六识出生之后,才能够分别六尘,才能够分别三界当中的六尘,进而才会有前六识的这个虚妄分别所建立的种种法——先有前六识对六尘的分别,然后依著这个分别,就会生起了种种法,这样子去生起种种法;以及显示了第八阿赖耶识祂的真实如如的真如体性。说“虚妄所立法,及心生真如”,同时建立了虚妄的种种法,还有这个阿赖耶识祂的真实如如的真如体性。那么接著说“定者如是观,通达唯心性”,这个意识就是说:阿赖耶识祂所现起的意根、六识,然后六识去分别的然后而建立的这种种法,乃至于说到最后所显现的第八阿赖耶识祂的真如法性,这些如果对一个证悟的人,他证悟了以后心得决定,他就能够这样子去观察。观察什么?观察“通达唯心性”。这样子观察能够通达的时候,他就能够知道这一切的法,其实都是第八识心祂自性所出生,所显现的。
从这样的经文里面,我们不妨以欲界众生前后两次之间的转生的过程来说明:众生因为前世六识,藉著前世的五根不断的熏习六尘诸法,而不断绝;这个意根末那识也同时在这当中去执取,而成为或是染污、或是清净的那个习性。这些的染净的习性,如果没有断除的话,他寿尽了,舍报了,在中阴阶段因为六识见闻觉知的功能会逐渐的削弱,末那识由于自我执著的关系,就会希求、会希望六识的种子能够不断的现行运作,因为这个末那识祂本来就是不断的执取,六识的功能都被祂所执为自我,这个时候祂发现六识的功能不断的削弱了以后,祂当然希望六识的种子不断的现行运作,用这样来证实祂自己的存在,所以祂是不愿意见闻觉知的这个自性消失。既然祂不愿意见闻觉知的自性消失,可是这个中阴身的六识功能又是逐渐的削弱,所以末那识祂就会作意起造作,让中阴去寻找有缘的父母去投胎受生,然后重新再取得五色根,也就是重新再取得一个新的这个有根身。
中阴当然他还是具足八识——以这个欲界人间有情的这个中阴来讲的话,当然还是具足八识——那其中的这个前六识,还是跟未舍寿之前的六识是可以相连贯的;可是当中阴入胎了之后,他今生的这个六识就断了,只留下阿赖耶识跟末那识在母胎当中去执取受精卵。由于阿赖耶识祂所执藏前生以及之前的这个累世五阴造作善恶业熏习的那个业种,以及末那识五遍行心所法的作用,经过思量、经过造作,就会让这个受精卵逐渐的转变,而成为一个具足的有根身。这个受精卵成为有根身,在母体当中,阿赖耶识就会继续的流注著种子,藉著母体的血液所含的地、水、火、风四大来创造了今生的这个五色根。这个有根身本来从一个受精卵慢慢的成长、慢慢的分裂,然后长出了五根,眼、耳、鼻、舌、身五根逐渐的长出来。大约到了五六个月,他的五根,尤其是五根的胜义根具足了,也就是说他大脑之中掌管五种感官的那个部位已经生成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说他有了扶尘根、也有了胜义根。扶尘根跟胜义根都有了,那就是名色当中的“色”就具足了,阿赖耶识就藉著这个五色根的扶尘根去接触外五尘,当然这个时候因为还在母体子宫当中,所以祂所接触的当然是母体子宫之中的外五尘。然后接触了外五尘,阿赖耶识就会在五根的胜义根现出了跟外五尘一样的内相分的五尘境,然后意根末那识接触了这个内相分的五尘境,就会去缘五尘境当中所相对应的法尘境,然后意识就出生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就能够流注六识的种子。因为五根出生了,摄受五尘,然后根尘相触有了五识;五尘当中有法尘,意根触这个法尘有了意识,那六识都出生了。阿赖耶识当然就是要流注六识的种子,才能够让这个前五识以及意识生起来运作,这样子五识生起了以后,也就具足了名色当中的“名”。
#p#page_title#e#
那么以上所说的,就是我们欲界人间的有情他入胎后、出生之前“识缘名色”的那个作用。也就是说,由于第八识祂流注了五根以及六识的种子,还有跟第七识心行的运作,就会有今生的这个名,名指的就是五阴当中的受想行识四阴;还有色,色就是色阴,这个五根身。那么名色都出生了,这个是在还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具有名色。到了这个胎儿他满月的时候,他成长完成,离开了母体,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新生儿的六识,虽然继续延续胎中胎儿的六识,但是这个时候的六识已经不是前世的六识了。前世的六识呢,祂不能够由前世来到今生,因为今生的六识是依著今生新出生的五根,然后辗转出生的新的意识。前世的六识祂所依的五根,当然是前世的五根,可是前世的五根已经损坏、已经坏灭了,所以说这个前世六识的所依的这个根已经不存在,祂当然不可能再生起运作,这样的道理就是我们一般所说“隔阴之迷”的原理所在。因为隔阴之迷就是说,你还没有修得或者是报得神通之前,一切的人都没有办法知道自己过去生姓什名谁,也完全不知道过去世所学习的种种的知识还有技艺,而必须要完全的重新开始,再去学习。因为有隔阴之迷,所以一切都是要从头再开始。但是虽然说一切要从头开始,可是过去种种的技能,以及熏习的那个习性,它种子还执藏在阿赖耶识当中,遇到了相应的那个因缘,它就会再现起,然后就会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才华,还有先天就有的习性,这些的才华跟习性跟今生意识学习的那个环境以及过程都不相干。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说,像我们在现实的世界常常可以看到,两个孪生的兄弟,在同一个环境下长大,可是两个人的智力还有个性却大大不同。又比如说,我们常常会听说有一些对于某一部分的技艺无师自通的天才儿童,这些所谓的“天才儿童”,他们接触了某一些技艺,比如说学习音乐、学习乐器,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能够有非常的成就。这个原因就是因为:虽然说他的六识是今生新的六识,因为是缘于今生的五根而出生的,但是过去生的六识不断的在这些技艺上面的熏习,然后种子执藏在如来藏里面,他的如来藏还是同一个如来藏,所以说遇到了相应的因缘之后,他有因缘去学习乐器,他就可以很快就能够把这个乐器学得非常好,被人家称为是天才儿童。这都是因为过去熏习的种子流注出来的缘故。这个除了能够证明意识不能够隔世存在以外,也可以佐证第八识祂是确实存在的!由这里可以证明说,如果没有第八识执藏过去熏习的那些种子的话,为什么会有孪生兄弟而完全不同的这个心性、完全不同的能力?为什么会有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就能够有比大人长时间学习更好的那个技艺的这个天才儿童呢?当然可以证明说一定是有一个从过去生来到今生的那个心识存在,所以这里也可以用来证明说,确实是有第八识存在。
由以上的说明可以知道,只有第八识如来藏祂是不需要其他的法就能够独自存在的众生的这个真实心;其余的七转识妄心,都至少必须要以第八识来作为俱有依才能够生起、能够运作。
所以,如果有人主张说:“这个离开语言文字而灵明觉了的这个心——就是一般所称的离念灵知,说祂就是真如佛性。”这个是将必须要以第七识以及第八识作为具有依,才能够生起、运作。乃至于我们前面说明的在欲界人间的这个意识,祂除了第七识以及第八识以外,实际上还必须要有五根以及五尘才能生起运作,而且祂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异不断。那么如果去执这个离开语言文字而灵明觉了的离念灵知作为真如佛性的话,那就是等于是把必须要依其他的法才能够生起,也就是说祂本来是不自在的,不是本来存在的,而且是生灭无常的第六意识,把祂错认为众生的真实心,这个当然是不是对的。因为第六意识这个意识心,既然不能从过去生来到今生,而且祂必须要有其他的因以及缘才能够生起、才能够运作,祂怎么会是众生的真如佛性呢?
另外也有主张说:“说法中或者是听法当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处处作主的心为真如佛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就是意识,可是意识我们前面已经说明了,祂是必须要依他法才能够生起的,祂是生灭无常的。又加上了一个处处作主的心,那处处作主的这个心是什么?祂就是普遍计著一切染净法的第七识末那识,而且这个末那识,我们前面也为大家说明:阿罗汉证入无余涅槃的时候,祂是一定要灭除的,第七识是一定要灭除的。那么把第六识这个意识,再加上第七识末那识两个加起来说为众生的真实心,这个跟我们前面的说明已经明显的是相违背,这都是跟亲证法界万法根源如来藏阿赖耶识的证悟者现前所见不同,也已经跟 佛陀以及诸大菩萨在经论当中的教示是相违背的。
乃至于也有认为:“内心觉知心,依著这个色蕴也就是五色根而有,所以就说这个色蕴它是内心真实所依。”因为色蕴无常、幻有,所以当然从这样来说的话,当然他们知道说意识觉知心当然也是无常。但是却主张说:这个色蕴,也就是这个五色根——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色根,能够经由观想成为广大的天身;这个观想成为广大天身成功之后,可以转变所观想的这个“佛身”,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个所观想而成的这个“佛身”来作为意识的所依,说像这样子“佛身”它是常住不灭的,那这样子的意识所依的这个内心真实所依的“佛身”——这个想像的这个色蕴——就把它当作是常住法。但是这样的说法也是大有问题!因为观想本身它只是六识、意识的作用而已,那依著意识而存在,由生灭无常的意识去观想而形成的那个所谓佛身,甚至于以这个“佛身”去观想转变成为常住法的这个内心真实所依色蕴,那岂不是更加虚幻吗?而且是生灭无常!请问:你在睡著了不作梦的时候、在昏迷闷绝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无心位当中,这个意识断了,祂所观想的佛身还会存在吗?这样生灭无常的法,变化所成,怎么能够是常住不灭的常住法呢?
所以类似像这样子把意识、把五根身认为是真如佛性、认为是常住法的这个说法,都是不如正理、不符合正理的。我们在修学的时候,应该要特别加以注意。
在前面的几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俱有依,解说了八识的俱有依。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说第八识祂是七转识共同的俱有依,第八识祂才是唯一能够单独存在的这个心识,其他的前七识都没有办法单独存在,因为祂们都至少必须要以第八识为祂的俱有依,才能够生起,才能够运作;第八识本身祂是本来就存在的,祂虽然要以第七识为俱有依,但是这所讲的是说要在人间欲界当中,尤其是说要在三界当中现行运作的话,才要以这个第七识为祂的俱有依。这个是我们前面大略所讲的这个结论。
接下来我们要再提出几点来为大家作说明,相信大家经过我们这样的解说之后,下面的说明也是应该要深思的问题。我们在讲俱有依的时候,曾经提到它必须要具有四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为主”。每一个人都知道说大臣宰官与国王的关系,就是说这个宰官他背后都有一位国王作为他的俱有依,如果国王不存在了,那么大臣宰官如何能够单独存在呢?因为他们的权力、职务都是由国王所授予的。大家都知道说宰官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国王作为他的俱有依,但是世间的人却都不知道说自己身后有一个俱有依的国王,也就是说不知道我们七转识妄心的背后有一个俱有依的第八识如来藏。
那些探究宇宙实相——要参禅找到宇宙实相的这些的参禅的人,他们悟错了而仍然停留在凡夫位当中的原因,其实都是不知道国王——如来藏的自性,而错将宰官七转识的自性认定为国王——如来藏。就像我们在上一集当中为大家举出来的例子,认为离念灵知是真如佛性,认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处处作主的心是真如佛性。这都是因为不知道参禅所要证悟的标的如来藏的自性,然后把七转识的自性当作是真如佛性。那至于二乘的圣人,因为他们信受佛语,他们虽然修学解脱道,但是听闻 佛说法,然后修学,所以他们信受佛语,都知道说,七转识这个宰官的背后有一个俱有依——如来藏是七转识的国王,是这个宰官的国王。只是都没有智慧找到这个如来藏,这个如来藏——这个七转识的国王,只有菩萨才有实证这个国王如来藏的能力,必须要透过正确知见的熏习,还有功夫的训练才有能力去实证这个国王——如来藏。这个是我们在这边为大家宣说“俱有依”这个法。
到这边大家应该要去思考的问题:要找到国王——如来藏,除了要信受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如来藏之外,也要能够知道如来藏的体性才能够去参究才能够去找祂;否则的话 ,没有知见、方向错误,怎么可能找得到这个国王——如来藏呢?俱有依的部分,我们就为大家说明到这边。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