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
光影中如何识得祂
2015-08-12 08:43:47  类别:明心见性
由于禅门,所施设的方便,容易遭得误解。随予简要说明,于明心一处,先将迷雾之处,予以清除。这是从一个教授禅的居士,所猜测真心,来予以简易分别。让大众菩萨知道猜测是会落入迷团之中,而且无益于证悟真心。
有人说:「本来祖师禅以心印心,重在契悟。」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
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器下劣了,会如何呢?到底它真正的影想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根器呢?
祖师确实以机锋来开示真心,因为六住菩萨的熏习般若以后,已经理解了真心,这个佛法中的第一义谛,知道佛法真正要谈的是这个大乘佛法中的真心,这个实际理体,这个真实心,这个能生一切万有的根本因,如来藏真心,于凡夫位称之为阿赖耶识,能生其它七识,实际理体,从无动摇,无有增减!
所以熏习这个正义之后,知道「自己」是个假的,因此就是要先断除「我见」,要断这个现下的「我」,知道这个「我」,这个人称某某某的不是真实的「我」,父母心中的某某某也不是「我」,那个做人子女的某某某也不是真实的「我」,乃至于这个世间相貌中,所成就的一切关系中的夫妻、父子、朋友、伙伴中的那个「我」,都不是如是有个那样的真正的「我」在其中,也就是现下这个人人自称为「我」的「我」实际上是依赖过去的业种,识种,而由如来藏真心所成就的业果关系,这个关系是因为诸多业因,遇到了缘分,而由如来藏的圆成一切诸法的自性而成就的,所以要说谁是真正的「我」,也不是这个现下能够思考的这个「我」!
又因为这个现下的「我」叫作某某某,和前辈子某某某又不同,和未来下一辈子的某某某,又都不同,个性不必相同,面貌不必相同,想法可以完全相异,所以这各各好像都是「我」,因为连续的因果成立,不能说如是的三辈子,就是有三个不同的有情,而是只能说是只有一个真实的有情而已,但因为各各辈子都拥有不一样的思考想法,哪一个可以代表是真实的我,因此这每一辈子轮回中的觉知心,当然都不是真实的我。
每一辈子,都有一个迥然不同的觉知我,这样根据每一辈子不一样的业报根身来产生不一样的觉知,当女的,就偏向女人的想法;当男人,就偏向男人的想法,以配合这个有根身,这个业报身;而且几乎都只是维持一辈子,所以这个觉知,就是这个能够思惟「自己」存在的「知」,就是虚妄性的,终将坏灭!
现在这个知觉性,根据大觉 世尊正法,是因为「根」和「尘」相触而由如来藏所出生,所以根尘是在这个知觉的前面,因此这个知觉性而后生的法,它必须以其它的法来作为生起的依据,没有其它法,这个知就断了,如同在睡觉中,连作梦都不作梦的时候,就是没有知,个知存在的时候,就是醒了。因此一般人所说的「睡得不省人事」,「睡得没有知觉」,就是可以同样说这样的,可以就是睡了。所以这个知,就是依他所生法,它不是这法界的根本因。
学人在如是不断地熏习般若正义以后,又断除了我见,有的人便继续地阅读般若经典中,比较深细的部分,有的人则开启唯识经典,想要会通二三转法轮的大乘实义,慢慢地,想要寻找这个真心,自己问自己,那这个真心到底在何处呢?虽然不刻意行使参禅的方便,但是在平时,就有如是的困惑,只是这困惑可能不日日时中生起,所以虽然没有按照后来祖师的教门,实际上也是进入了参禅,但因为还是在教门中熏习,没有特别的行门功课,所以后代的人误以为没有修行,不假修证,事实上,有很清楚的修行,如上所说。而经典一直看以后,又不用自己的不正见来思惟,用正知正见来思惟,开始归纳排除「这些」「哪些」不是真心,如果因缘凑巧,又知道有些真悟的人的为人作略的故事,虽然其中好像很奇怪,但是因为学人的善根成熟,所以心中相信,这其中禅师的作略,这些举止虽然特别,但是一定有慈悲为了「开示真心」,来引导故事中的弟子,因此心中充满恭敬,也同时充满疑惑,天天偶尔也会想一想,如何到达这个田地?最后一些有信心的学人,便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就思惟了解了,乃至有人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在困惑中,一个时节因缘产生,然后一个念头就相应了,肯定「这个」就是「祂」,然后比对经典,比对禅师们的作略,因此不再怀疑,得到这个「无所得法」。当然也可能有人,不必经过这些知道禅师的作略,而于经典中,好好恭敬思惟,这样而豁然大悟!
这里还是要饶舌一下,那些以为努力打坐,不好好思惟学法的人,是不可能有一个困惑在,这样所得到的,都是光影头神,因为没有熏习般若正义的缘故,所以平常就放弃自己的参究,放在无所念的静坐境相貌中,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当然是静坐禅定的所得,当然没有办法和真心相会,有的人开办禅七,可是所有坐禅的人,连真心都没有一丝毫正确见解,这样对于真正应当怀疑的地方,才不可能去怀疑,只是穷极无聊地在七天中,寻找自己的意识境界,有的人感觉虚空粉碎,也有人感觉虚空无尽,有人感觉自在放意,有人感觉身心消失,不论是对自己的五蕴身心相貌,乃至以为外五尘境界的相貌,虚空,光明,佛菩萨,这都还是在自己的识受想蕴的境界中,虚空并没有什么粉碎,把两条腿放下来,下座,这一切三界还是在,只是自己刚才在打坐中,自己的意识,去缘取的相貌而已,这个就是光影头上误认,执取一时的定境相,以为开悟!
而其中阅读经典的时候,大凡叮咛,就是不要生起其它见解,或者是想要特别地解释这个经文的道理,如果是大乘的般若经典,就应当如是会,因为般若经典演讲的是这个真心的总相智,别相智,而大雄 世尊使用了「是」「非」「即真」的断句子法,来阐扬这个真心实相,所以在没有遇到善知识以前,没有熏习过真正的般若正义以前,不是多生多劫的种子现前,实在是不应该去猜测经典的意思,这样更把猜测的结果,自以为是,说语他人,这样就是谤法了,所以才会叮咛再看经典的时候,要专心,端身正意地阅读,因为自己所邪思邪见,都是毁谤
佛陀,好好地读经,何必去毁谤 佛陀呢?要了解经典的义理,就要去寻找真正的大善知识,所以佛陀教诫我们,必须向真正的大善知识们来求学,这个末法时代,大善知识很难找到,所以如果不是善根成熟,即使是听了,也会当场活生生地错过,甚至还引带出自己无始以来的无明业种,这样去毁谤大善知识。一个方法来检验般若经典的解释,就是「是非即真」,如果解释中,没有说明真心,不去说明真心的体性,这样的解释,就是错的,因为 佛陀所要开示的,就是「般若波罗蜜」,既然是真实的智慧,就是要因为发现实证这个真心,才能够生起般若,所以一定要说明真心,到底和现在这个「依他起」的心,有个什么不同,所以般若经典当然不离开这个开示,要因为这样的开示,而得以让这大众能够悟入。「开示悟入」,这就是 佛陀开启的圣教,令一切有缘众生都能够得度。因此那些恶知识穷极无聊地胡乱地将现在的心,心所法,这样搭配情境,去解释般若经典,当然是错误了。大善知识会很难寻找吗?以前当然很难说,但是现在有了萧导师 平实菩萨大菩萨,这一切般若经典的根本实义,就可以迎刃而解:当下的真心处,因为不会六尘,不会有妄心的见闻觉知,所以祂无言无说,而现下的妄心处,就是我们平常的这个前六识心,会于六尘相貌中起了见闻觉知,然后由第七识末那继续攀缘,作意,决定,这些就不得说是无言无说。所以一切的状态,就是以真心妄心一起和合,这样来说明这个真心,必须要藉由这个妄心的体性,而才能够「方便」更加说明显示这个真心。
没有办法像是祖师在当下就悟道,即使是向祖师询问语句,这样悟道的人,都是当初对这些作略生起了许多怀疑,只是这样吗?没有办法肯定,所以还是要去参访,去证实一下,是否真的是如此?因此祖师一用机锋作略,来开示真心,当下就相信了,所以如果不是当时就已经在怀疑了,如果可以会得?如果不是有正确的知见,哪里可以会得?这时候的根器好,是因为相信可以自己自参自悟,但还是略有信心不足,无法承当,因为承当这件事,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这样根器的人,还是略逊于信心充足的学人。
等到了更后来,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文字,领受了更多的禅师作略,这些「公案」多了以后,想禅师们都这么容易就开悟了,怎么我都看不懂,这些哪里是这个开示真心呢?真的有吗?不懂的学人,越来越没有信心,想自己的根器怎么这么差?都不能够了解?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想自己绝对没有办法自参自悟,所以一定要好好地知道个修学的方法,因此祖师们就创立一切修学参学法门,来方便为人解缚!
所以根器本来无有,但因心而有,如果有了正知正见,相信自己应该自参自悟,也应该参学大善知识,这样就是有大根器又无慢心的学人,乃至发起菩萨种性,这样开悟的因缘慢慢就成熟了,如果还护持正法,正确宣说第一义谛,这样的人想要 佛菩萨不让他开悟,真的是很难!所以这样种性的人,在这娑婆恶世甚为难得,能够熏习般若正义,断除我见,这个断除也只是将这妄心真心的体性清楚了,自己甘愿了,就断除了,并不特别,人人都可以断除,即使是一般不学佛的人,只要能够听一堂真心妄心,自己好好地甘愿,这样我见就是断除了,所以佛法并不特别。这样更熏习第一义谛的人,在临终的时候,知道这一切因缘业种的和合要终止了,这一个业报身所能担负的责任义务,也只能作到这里,所以凭借着理解这第一义谛,以及破除我见的功德,就是上品中生往生到极乐净土,真是殊胜!而熏习第一义谛,也无有困难,只要听过几次的真心体性的演讲,心中信受不移,即使有一些不清楚,但是对这真意没有动摇,这样就是熏习了,只要对自己有信心,这样临终不要自心再起傍惶颠倒,自己又回到我见,藕断丝连,这样净土的成就绝对无碍!
而创立话头,就是因为学人的思索方向不对,总是像着相反的方向来寻找真心,有的人也没有正确真心体性的认识,所以无法有正确的方向,因此只好方便话头,但是没有清楚认识真心体性的人,还是不必去话头中寻找门路,因为话头,是要生起疑情,所以看话头得力以后,再来才是参话头,可是没有知见,哪里有办法生起疑情,没有困惑,没有想要知道这个真心在哪里的求取心,这样还是不可能说什么话头不话头,所以到了此地,祖师只好纠集选择心性较好的学人,从中择期锻炼,因此禅七方便更行于世,让有点心得的学人小参,直接面呈,这样再来开示悟入,所以只是因为要承当这件事,这么困难,所以才要设立水月道场,让大众方便作为依止,将参学的人,架构在一个框框下,按部就班地学习。
所以如果知道祖师的用意,熏习大善知识的书籍,有了正确的知见,知道还是必须自参自悟,自己承当这件事,要对自己开悟有信心,就可以生起疑情,将不是真心的地方,通通通通都剔除了以后,看看还发现什么,自己写心得,自己多加思惟,对于错误大师的知见全不理会,想要会得这个真心处,这样不断地寻找,便有了一念相应的因缘,记得这句话:只是这个太平常了,太平实了,太不起眼了,您真的是无法完全相信这么简单的,就是真心,可是除了这个以外,都不可能了,所以慢慢地安住,这个安住,如果因为大善知识的道场法缘未到的时候,也不必去跟人家提,也不要,因为他人多会破坏您的净信心,所以要好好地安住十几年,好像很困难,想象一下,六祖惠能大师在山林里面,隐姓埋名了十五年,没有关系,平常就是继续护持正法,拣斥非邪,让大善知识的正法因缘早日降临。
所以大善知识的所有书籍都应该阅读,不要说这是公案的书籍,就不要去读,都要读,应该熟读!只是因为学人没有承当这件事情的决心和勇气,所以才得要禅师作这么多的手脚,所以不要以为法运还没有到这个地方,要不需要去寻找真心,这是大错特错。要相信,过来人语,熏习了导师的书籍以后,当然已经具备了开悟的知见本钱,其它的福德资粮,菩萨种性,都要自己建立。
礼佛拜佛念佛,这都是福德,回向功德给自己某某某的冤亲债主,令得解冤释结,也是自己应该作的,这些都是福德功德,平常佛前忏悔业障,如理诵拜大悲忏,乃至八十八佛洪名宝忏,也都是福德功德,自己于华严经典上的「十行」「十无尽」「十回向」乃至「十地」诸品,耐心读完一遍,乃至其中一品「十行品」至少读一遍,了解菩萨志行的可贵,这样自己心甘情愿地到佛前发起自己的读后心得愿行,愿意效法菩萨愿行,这样菩萨的种性才能够多分发起,这样开悟以后,才不会退转。参不在坐,如是以正确的思惟来破参吧!
破参不管东西南北,何较黑白黄红,只要是人,人人有份,证取菩提,当然不难,这是人人都可以办得到的事情,跟您靠不靠近道场安住没有关系,您的真心才是道场,要去找到,然后安住这个「无所住」的道场啊!不要以为法运的表相是如此,就懈怠,要加行,阅读,思惟,起疑!
#p#page_title#e#
也要替此土乃至此世界的众生祈愿,要用功,用功不在坐相,可以不断地阅读大善知识的书籍,整理其中的知见,自己在公案中,好好思惟,怎么就这样,要自己老老实实地怎么样,这样觉得怎么可以就这样,必定有一个很简单的会处,一定是很平实很平常,只是自己不想晓得,所以不相信。
学人如是这样发大心大愿,这样我们虽然是小行菩萨,还是无愧我们的誓愿, 佛菩萨也没有亏待我们在这娑婆恶世一直行菩萨道的心志,一定有因缘可以水到渠成,不必心急,也不必去想,那些已经开悟的人,是不是如何了?这些都不必挂心,别人有别人的因缘,他早开悟,是因为他用功,是因为他时机因缘成熟,所以现下的当头,就是要用功,时机因缘就会成熟。
最后当然还是那一句话,对善知识有慢心的人,佛菩萨恐怕很难加持,没有真正忏悔自己无始业障的人,恐怕也很难加持,所以应该警惕自己不要轻易地犯这些过失。
正觉讲堂也鼓励大陆的学佛人通信皈依,所以应当方便与这正法道场连系,愿意在真正的正法道场,以真正开悟的法师作为引领入佛门的皈依师,虽然这是事相,可是仍然应当方便作去,不要生起慢心,以为论坛上面的师兄们好像没有直接和正觉讲堂有关,所以觉得不必特别亲近,乃至皈依,不应当如是思惟,我们又不是都有神通的人,如何知晓他人是如何地亲近远方的道场,如果不是因为导师的书籍因缘在大陆出版,我们又如何知道他人是如何地为正法付出,所以应当方便皈依,即使想自己多生多劫已经皈依佛门,可是还是不妨碍今生再度皈依佛门啊!但大众菩萨不应当以为正觉讲堂需要皈依众,另外生起邪见,这完全是为了这个正法, 世尊的教化行作方便,这些皈依只是让我们更建立与这正法道场的缘分,我们还是皈依世尊,佛法,圣贤僧,正觉讲堂只是帮大众菩萨发心为作证明,引领,所以不要生起邪见!
而大部分的居士法师们都不了解,什么叫作看话头,什么叫作参话头,什么叫作起疑情,这三者是不一样的。看话头是要在这话的前头安住,不现起这句话,可是又知道这句话的含意,心中却不现起这语言文字相貌,只有一个意念在,这样的功夫,叫做是看话头。
所以如果有人说:「看话头要先起疑情」,就知道这是颠倒,既然已经生起了疑情,就根据那个疑情,继续去疑,就好了,怎么还会再退回去看话头呢?这是头上安头。疑情就已经在话头里面参了,所以不必再说什么话头不话头,如是说的人,就是以为话头是实际法,这本来就并非如此,是因为学人对自己没有信心
,总想要一定要非常辛苦,这样才有可能悟,总想一定要有人来教导,否则单是靠自己用功,这样也不可能会开悟,所以祖师就是要施设这些辛苦的方便,否则这些人如何会信,这样很辛苦的开悟以后,才不容易退转。所以有人辨以为话头才是实际法,便是不知道这是施设的方便,如果能够生起强烈的疑情,这个将来承当起来,也会有自信地多了。
有人说:「禅师是以全体境界来面对众生本然的佛性」
这句话就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禅师的施设,作略,都是为了要解除众生法缚,没有「全体境界」不或不是,猜测真心的人,很难知道自己所说的话有无意义,禅师是找到了自己的真心,知道自己的真心,和现在这个假的心完全不同,因此没有什么特别的境界可说,只是把真心找出来而已,就是如此平实!
有人说:「禅的教学,完全没有次第」
但是对于禅门的开示真心,悟入佛性,证无余涅盘,则是分为三关,还是有次第可说,一般祖师都是在真心悟入的阶段而已,并没有体会到佛性,这是由祖师的作略就可以得知的。而因为开始的时候,佛性有时候是指这个真心,并非是指这个见性的佛性,这是在参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知道的,应该要予以分别,大善知识的书籍,已经是写的如此清楚,应当要信受。所以依照开悟的层次,开显不同的法要。
有人说:「佛性虽无差别,但是在缘起的秘密上不同,所以禅师方便随身,自在作用。」
缘起上,没有什么秘密可说,因为众生不能知道这就是,所以好像有密意,其实无有密意可说,并非更有什么缘起的秘密,这真心就是如是,不说什么缘起的秘密,真心的体性,就是能够生一切法,圆成一切诸法,所以这个才是真心。没有什么秘密不秘密。
有人说:「一只手,有时作掌,有时作拳,有时竖一指」,然后说「不能因其面貌不同,便说其不是手,他只是以方便接引人,但不执着方便」
这样的人是根本不清楚禅师的作略,这是手,哪里是手,是手又如何?用手,如何接引人?用手,又是什么方便?用此方便,为何要说道什么执着不执着?既然是明言方便,怎么还要说执着?怎样接引人呢?这位大居士,还知道吗?因此不知道,也是没有办法,因为这要熏习正知正见,要进入六住菩萨安住,然后对于这样的公案作略生起疑情,这样才是方便悟入。
有人说:临济禅师的一喝,「真是有力的一喝」,「禅师的力,根本上是逢场作戏。」
这还是不知道禅师真正的作略的目的,这个作略是要显示这个真心,可是一般人看完这个作略,当然会傻眼啊!这是正常的啊!这是一场法会啊!什么「不执着方便」,什么「逢场作戏」,什么「有力的一喝」,什么跟什么,不是这样胡说的!
有人说:「大家不要以为逢场作戏不认真」,「您既作不得真,也作不得假,一作真就被绑死了,一作假又轻忽了」
这禅师的作略是惊天动地的,这是一场结结实实的法会,只不过要寻找知音,是很难的,本来这世界会开悟的人,就是比较少,大部分开悟的人的因缘应该是在极乐净土,达摩祖师说此土开悟的人,千万有余。而佛陀说此世界往生极乐净土的众生,有非常多亿人。这一比较,当然是会像是楞严经上面所提的,大势至菩萨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此土众生的开悟因缘几乎都是在极乐世界,到了那里,继续熏习正法,便能够自己了解这个真心到底是个怎么回事,不需要现在在这个世界上强作解人,这样随便说法,如此并非是在度人,而是在破坏众生的善根,反而因为修持的法门不对,众生还是继续生死轮回,而且这过程中,又是在谤法,即使不是刻意谤法,也会阻碍真正了解大乘法义的真正开悟人的弘法,所以这样的不净说法,经典上,佛陀是直接指斥,当然用意,是希望不清楚佛意的人,要当场闭嘴,不要说法,因为这个世界上,不缺少不净说法的人,不需要您来淌这一场浑水,即使自己有什么入处,有些对佛语有高明的见解,但是因为还是没有开悟,无法通会三转法轮经典,还是缄默的好,这样并非代表自己舍弃众生,而是因为没有接触真正的大善知识,自己对于般若法义也不如实理解,即使要说大乘法,还是多有隔阂,何必要去负担不净说法的过失呢?不理解般若甚深法义,这是很正常的啊!阿罗汉智慧深利,都不能了解,我们修学尚浅,还是谦逊好,还是谨言慎行的好,何必一定要自以为出人之上,一定要好为人师呢?
有人说:「圆满的禅师以大方便接人」,而「境界不够的禅师,只得以入处接人,也就是以其悟境接人」「像打地和尚,无论人家问他什么,他一概只是打地,那是他的悟处。」「他到底有没有悟呢?有,他全体的悟处就在那里,但他跳脱不出,无法以此山河作为他教学的天地,所以他只得以其悟处接人;当别人把他的棒子偷走以后,别人再问他佛法,他祇得张嘴而已。」
事实上,禅师的接引众生,是看他的喜好,是看他的方便,对于真正开悟的禅师而言,有的人,就是希望这么简单的事情,要叫大众来生起疑情,所以几乎一辈子作重复的事情来开示,不是什么「全体的悟处就在那里」,不是什么「无法以此山河作为他教学的天地」,这都是错解开悟,猜测开悟的荒谬言语,因为他很慈悲,反却有人以为他开悟的程度不够,好了,当棒子被拿走了,禅师哪里没有方便呢?他还是马上就张嘴了啊!这里都不是容易会得,以为打地和尚的境界不够,居士实在是太大胆了,没有开悟,何必抢着出头,这样何苦呢?不要随便评论真悟法师的作略,如果是真悟法师的一些方便法语,或许有不够圆满的地方,这样开悟以后,加以捡择,或许还好,但是这些对于禅师的作略,要评论时候,如果不是智慧深利,禅门上的差别智慧生起,何必嚼舌呢?
有人说:「现代野狐禅风特盛」
这是啊!因为讲这句话的居士,本身还是落在野狐之中,这个禅门本来就是很难,所以即使是觉得自己真的悟了,还是要小心印证经典,乃至印证大善知识所出的解释经典的书籍,当然居士的出名很早,比萧导师 平实菩萨大菩萨还早,这也难怪了,当时候,也只有南怀瑾大师这只野狐可以作为学习,其它的还有圣严法师矫作开悟的不开悟人,其它的,中台禅寺的老法师也都还没有出道,居士一时和李师齐名,而且多加以帮忙,可谓宅心仁厚,但是佛门中没有人情可作,只有众生的法身慧命可怜,如今李师奋勇在舍报以前,忏悔所开悟的,都不是真实究竟,想居士日夜快到,何不深思,只管打坐,曹洞一门,有多少英杰,静坐中有痴福可享,然而天界福业,还是三界轮转,何况今日因为接近佛门,所以不得不以佛门诸开悟事情相谈,其中因果非同小可,恐怕痴福不享,要因为妄语,先去受报!
有居士说:「我们在这儿谈公案的境界,但大家不要误会古来祖师,以为他们心中早已藏有一个悟境在接人。事实上,禅师无悟也无得,本来现成,以这种心态来看这些公案的分别,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真正的事实上,真悟的禅师,是真的开悟,只不过他悟的,是这个无所得法,因为这是真心的体性,祂圆成万法,但是却不在其中作意,不在其中起念,对于这个六尘,不生起如同我们现在以为是心的这个妄心的觉知,因为没也这个觉知,所以祂也无所知无所得,因为三界中的妄心所认为的「知」和「得」,都不是祂自己的清净体性之一,而是祂随应因缘而现起的七识妄心的种子功能,真心不会自己看到有世间恶人,便急急忙忙地去喝阻他,不要让他为恶,也不会因为您是善人,就赶快跑过来赞美您,真心没有这种体性,这是真心所含藏的七识心的种子的体性,所以善恶俱泯,但开悟后,我们还是在这三界中,尽个人应尽的义务责任,所以善恶全提,但是菩萨因为发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耕ˋ要修学方便。
所以妄说「禅师无悟也无得」,是不能够真实地了解这开悟的内容,都是意解情思地猜测第一义谛,推想悟境,这样只是白忙一场,如果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为人说这些不相干的话,乃至可以上网胡说些毁谤祖师的言语,只要把这其中取出微薄的时间,来熏习萧大导师 真善知识的书籍,这样就可以突破个人的知见,可以一过好多生死劫的修学,更有机会因为熏习信受,快速地进入六住位菩萨安住,可是由于现代的众生,大都慢心高涨,自以为是天之骄子,不将萧导师的教导,轻视真正开悟人,对于如此大善知识所说的书籍文字,完全都不能领会,一读之下,都张不了口,这样还是不知道反省,还要生起恶心,加以毁谤,真是可怜可悯之人,以为居士不出家,就是可以加以轻辱,完全不知道诸大菩萨现身出家相的,只有地藏王菩萨,其它的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诸大菩萨怎么不是现出家相呢?因为菩萨方便为众生解缚,哪里有拘泥相貌呢?
再过来,如果出家众不可以批评,那当初维摩诘居士批评佛陀的十大出家弟子,各各都是阿罗汉,都超过了现在一般的出家人了,这样维摩诘居士还是照样批判不误,并没有少了一个,大家要派去看病的时候,各各都乖乖地说出当初被这居士批驳的话,也没有人胆敢回嘴,所以不要以为居士批评出家众,就是谤僧,出家众都不可以批评,现在网络上就是有这种愚痴语,只要是法义,就是可以批判,这和批判出家众的身口意私人过失,是不一样的,出家众即使是僧腊非常,还是可能法义不通,错解圣义,因此他说错的时候,别人当然可以更正他,这佛法又不是一言堂,为何批判法义的时候,被这误会呢!任何作佛弟子,还是应该秉持佛陀教义的精神,如果有不如理不如法的法义,乃至有人妄说佛法,公开说如何如何,这样还是要予以批驳,不客气地说,不批评,才是轻贱佛法!
居士说:「说这些公案的境界,说了等于无说。悟了之后就没有了,但是未悟之前,大家还是需要这些,因为大家还在梦中作梦,大说梦话一场」
事实上,真悟的公案里面有一个很清楚开示,可是这些自以为开悟的为开悟居士,以为有说到了什么,其实一句话都没有说道真心处,就算是依稀说道,也很困难,因为是胡猜的,所以根本就无法解释公案,所以怎么有办法说自己是「说了等于无说」呢?而真开悟的禅师当然很清楚真心,悟了,这个真心是随时都在,而且非常地清楚,不是说这般痴话「悟了就没有了」,只有不清楚真心,猜测真心的人,才会这般胡说。开悟之后,再来看这些公案,再来领会祖师的作略,会更亲切,「何谓云门一滴水」,答:「云门一滴水」,这般亲切!所以不是梦话,梦话这是不懂的人所说的!
#p#page_title#e#
居士说:「破了初关」,就是「入初地」,事实上,入初地,不是这初悟的人所会的,因为这时候刚刚开悟的人,只是分清楚什么是佛陀所说的真心,这时候,妄心还没有调伏,根本还没有办法进入初地。所以是根据自己的修行,而大部分的新学菩萨都是刚刚进入七住位,距离初地,还是很遥远。
居士说:「真实悟处的境界就是净寂明空,就是最初悟入的境界。」
居士实际上是误会了开悟,以为开悟是一种有所得的境界,所以虽然知道要将这开悟凑合成「无所得」,也要想办法凑成非是境界相,但是离开了境界,又不能描述祂,所以还是忍不住把自己错误的知见想象,自以为悟的「净寂明空」,这样的猜想用出来,还出书说明这是「最初悟入」的境界,这样还是不清楚,也不明了真心的真正体性。所谓的真心,是不会和这些意识心所想的境界相去相会的,这些都还是臆测,没有叫作「最初悟入」,或者是「后来」如何,开悟的人随时都可以这个意识心,这个假心来观察真心,只不过这个观察,还没有开悟的人,根本无法体会,这些如实语,都是大善知识告诉我们的,依照此路,就可以得证菩提,要信受啊!
居士举打地和尚作为例子,「悟了什么呢?我能打地,就是能打地,所以说人家问他什么,他都打地」,「那棒子被夺走,没有地好打时怎么办呢?开口不得」
打地和尚是很清楚真心的开悟人,并不是他只会打地而已,只不过这样开示,比较方便,这样能够悟入,就是他要度的众生,所以这是他的慈悲的地方,要大众于中生起疑情。然而有人偷偷地拿走他的棒子,他还是一样用其它的方便,所以开悟的人,知道打地和尚当然是真悟的人,并非如同居士所批评的是,开口不得。
居士认为以打地和尚作例子,可以说明:「当别人向他要东西时,他也不会分别,只是随手一拿,有时是黄金,有时是白银,有时拿到马桶盖。他有什么就给什么。但是尽管他给的都是自身所属,但有时却不符合别人的需要。」
事实上,这明心的人,都是知道这个,所以开示悟入,都是同一件事情,等到居士将来有一天悟了,才会知道这一生所说所写的都是妄语。明心的禅师,所给的,当然是符合别人的需要,只不过,别人会不着,这七住菩萨哪里是这么好到达的呢?不如理好好地修学,道路只会更长。
居士更举六祖当初被追杀的公案,以为这件事情就是按照坛经上所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样可以会去,而且以为这就是「密意」,如果是这样,后代禅师为什么不照著作,不照着施作方便,更要隐覆密意作什么?甚至有人临终,还是不肯泄漏密意,以致断绝他的子孙呢?为什么呢?要知道,这坛经上当然是漏写了这个「明说密意」的那一段,可是这个「明说密意」的因缘,一定也是相当的特殊,不要以为六祖可以,那我也可以,不是如此,这个密意不是如此。
居士不清楚这其中真的有明说密意,便以为:「惠明是一个真修行人,当下立断,当下指出心识飞扬的作用,汇归于本来之处」
惠明并没有如此的能力,但是经过六祖惠能大师明说了以后,他承当了,所以这就开悟了。什么绕口的「指出心识飞扬的作用」,都不相干。
居士一直以为「整个大地遍法都是现前现前的」,可是这是「自然外道」的模样,以为这些法就是现前圆满,这样叫作自然外道,这种外道,就是以为这世界就是如此,一切现成,只要相信了,这样就是本来面目,而大家日用而不知,所以这就是「自然」外道。一切都是自然现成,不假造作,可是到底还要修行什么呢?不必啊!对于这外道而言,了解这个道理,和不了解这个道理,还是一样。
居士对于盘山禅师受到马祖禅师印可的时候,予以批评,「可惜盘山整个身心有业力,还作不得主,只能归于遍法界浮浮幻幻的情境,入个佛性,佛性虽然现前,但是遍照的作用还未生起,顿然一味的感受还没有现成,何况妙用现前。」
居士并不晓得,刚开悟的人,仅仅就是如此,烦恼杂染,还是不断地生起,不是什么绕口的「归于遍法界浮浮幻幻的情境」,没有什么浮浮幻幻,开悟的人可是清清楚楚这个真心,什么法界不法界还只是居士对于开悟的幻想,什么「遍照」与否,也说不到那里,真心的能力怎么生出一切法,怎么妙用现前,这都是居士不清楚的,古代庞居士不是早就说过了吗?这如何是妙用呢?恐怕居士忘了吧?
等到了居士自以为的第二个境界,开始谈论隐峰禅师参石头禅师的作略公案,这其中错解甚多,居士以为,马祖禅师「怕隐峰胡胡癫癫,不知道石头禅师的厉害,去了会惨遭毒手,所以告诉他:石头路滑」,后来隐峰寻得石头禅师,便施作手段,「石头看破了隐峰的手段,只好抬头叹道:苍天,苍天」后来,隐峰回到马祖禅师处,马祖禅师便要他「嘘」石头禅师,结果第二次参访,石头禅师竟然先嘘他。
居士结论:「其实马祖与石头两禅师连手整隐峰,只是祖师之间教化弟子的手段而已。」
事实上,这个故事不是如此,这内容在导师的公案拈提有说了一些,现在就继续说,隐峰禅师刚开悟,不清楚这个差别智,事实上,如果以更严格的开悟来说,他有些地方是忽略了,可是这是很自然的被忽略了,可能许多开悟的人一开始都没有办法想清楚,但是隐峰禅师还是想要去参学,因此遭得石头禅师直接以这差别智予以响应后,便不知所措,等到回到马祖禅师那里,当然马祖禅师知道隐峰不会死心,所以便教导这个差别智,结果隐峰又是机迟,可是这个绝非是双人说好要连手整隐峰,这是居士的胡猜,因为这个作略应对答案本来就是大致如此,这是真正开悟的人才会领会的,这是开悟的人为了鉴别野狐,或是为了增益差别智,所共同领会的,这是不必「连手」的,可是这个简单的事情,后代可能不一定要把这个当作是差别智,因为这实际上,还是在初参的范围之内,这是破初参的人,应该要理会的,如果不懂,应该去寻找原因,去好好了解。
现下来看看居士对于开悟的看法,居士:「悟境的现象是短暂的没错,但它会不断地重复现起,而且悟境的境地是不退的。悟境不断地现起,就会不断地加深,就会不断地增强,慢慢就会打成一片,结果是东壁打倒西壁,这样子就进入重关境界。」
这些话对于一般人来说,似乎是没有错,开悟没有一个境界,没有可以捉摸的境界,没有一个感受,没有一个能知所知的三界境界相貌,那难道是空空的吗?但是开悟真的没有什么境界相貌,没有光影中境界,它不是说什么悟境,会说悟境的人,就是不清楚这个真心,所以把这意识心的境界相当作是真心,以为这样是触证了真心,事实是,没有什么短暂的开悟悟境可得,不是说,开悟后,还要继续修持个什么,这样开悟的所得才不会不见,这样的讲法都是错误的。更说什么悟境的境地是退不退等等,都是已经是认错了真心,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来指导别人来学禅。悟境不是不断地现起,这种有为的造作相是意识心所行,所捉取的境界,所以需要意识心不断地回忆这个相貌,以为这个开悟相貌就是要不断地增强,事实上,真正开悟的人都不是如此。
居士更老婆的说:「什么是细密功夫呢?」,「细密就是不要只执着『电光火石』」,「好比说,您在打坐,或在跑香时,一个香板啪地下来,或一句话,一个入处冲进您心里,有些感动,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的。这时有人会猜想:『这个就是吧?』」「这种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就是大家修行的病根,用这种感悟的、大概的、不清晰的感觉,是掌握不了悟境的。」所以「要让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心?现在的境,到底是什么境?」,如此「绵绵密密、明明白白,很清楚地看着,一直看着」「这时,怕的是大家细密的功夫作到了,但心发不起来,心整个沉没。」「这时要怎么办呢?把心调起来。在这一沉一浮中,彻彻底底地看到自己的心境。」「心境亮起来的那一剎那,要随时随地保任着。如何保任呢?保任不是紧捉着境界,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着、照顾着,就好像照顾小婴儿一般。」「照顾这些从心中迸发出来、清晰明白的念头,就像心波里的水一样,非常细嫩,需要像小婴儿那般受照顾着、看护着,轻轻地看着,若用力过度,就跑掉了。」
所以这位居士,净是在这些光影上去认得,当然最后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真心,这个真心不是虚妄的,是一知道,就是完全知道的,但是许多人还会不清楚有些公案,哪是因为这其中很简单的地方,他没有认真去想,比如说,开悟的人,也应该要知道「胡饼」「云门一滴水」「我不会」,这类的公案,但是因为当时,没想到,所以不会,可是这还是不妨碍他知道类似打地和尚的打地作略。所以开悟的人,是一开悟,就知道了,没有什么更什么,没有什么心境,还要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件事情,到了真正开悟的时候,就知道原来妄心之外,还有个真心,妄心真的是妄心,所以哪里还要从中间去追寻什么心境,这都是妄心的事情,哪里和所发现的真心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是这样去看,何止是一辈子不能够开悟而已,就是天下所有的苍生都成佛了,居士您还在那里继续追寻这个真心呢!由于知见根本不对,这样以为单是靠着打坐,就可以去寻找这个细密的心境觉受,以为剎那所捉取到的那个感觉,就是,其实居士不知道这根本和真心相差十万八千里远,根本和真心毫不相干!这样说法的人,就是不净说法,这是妄语,而且更说自己开悟,这更是大妄语。
也唯有这样错误邪寻的方法,才不得不要继续保任,所以和真悟的人之间所说的保任大不相同:真悟的人知道这件事太平常了,所以对于刚开悟的人,就要提醒他,不要退失,要保任,因为刚悟的人可能过了几年以后,就还是去追求有为法去了,所以不能安住这样的无为法,退失了,而且保任的另外一种含意是,要保持妄心不要去造作恶业,要知道真心的持种功能是一直都在,因果历历不爽,所以不要去污染祂,事实上,也污染不到祂,只是污染自己这个妄心,而真心根据集性自性的功能,这些业的种子就会予以储藏,将来遇到缘分成熟的时候,就会现起这个种子的功能,这功能现起,就是业果产生了,因此知道自己真心的人,想一想,还是不要造业吧。
居士以为很用力去看他所谓的开悟心境,这样就会跑掉,开悟会跑掉,这还真是开玩笑!只能说,光影上,是没有办法认得祂的,居士和「我」有过师生的情分,当时「我」读书的时候,在作义工帮忙,也参加了居士的打坐课程,居士是「我」的「禅坐老师」,如今居士还是在以前的境界相上去琢磨,居士的弘护佛法,不遗余力,但是错认头路,于光影门上认头神,反而成为妄语中人,哪一天才能够会取这个无生的大道呢?
所以禅首先要熏习知见,这样安住在般若波罗蜜的知见之中,破除我见,这样来好参禅!
下一篇:当明方便说
上一篇:大乘如来藏正法是释迦佛弘传的祖师心印法:明心、见性、解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