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品>第三
〖善生言:“世尊!彼六师等不说因果。如来今说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如佛初说发菩提心,为是生因?是了因耶?”〗
讲记:现在善生菩萨又提出疑问:“佛所说的发菩提心,和外道所讲的外道菩提,二者有什么差别呢?”善生问:“外道说,修学他们的法,他们是不谈因果的;可是如来今天所说的发菩提心,以及发心后证得的菩提果,却是互相为因果的啊!如来今天所说因果的因又有二种:一个是生因,一个是了因。譬如佛说的初发菩提心的因,到底是生因?还是了因呢?”生因就是说,现在所发的菩提心,如果是从往世以来到此世中的第一次,那就属于生因;假使是往世已经发过菩提心,这一世再度发菩提心,这仍然是生因;但如果这一世发菩提心之后,一世修道就成为究竟佛了,那么这一世的发心就是了因。所以因有二种,不但在佛道上面有二种,二乘菩提也有两种,世间法上也有两种。
二乘菩提法中怎么叫生因?怎么叫了因?譬如说,古时有个人要出家,诸大阿罗汉用宿命通观察以后,都说他没有因缘出家,为什么没有出家的缘?因为观察他以前八万大劫中,都没有与佛法结过缘。所以诸大阿罗汉都不收他作徒弟,他哭哭啼啼回家去,在路上遇见佛刚好要回精舍,佛见了就问他:“你哭什么?”他说:“我去找释迦牟尼佛,求出家,可是如来正好不在;诸大阿罗汉又都不收我作徒弟,都说我没有因缘出家!”佛眼一看,就说:“你有因缘。”是什么因缘呢?是因为他过去世被老虎追逐时,为了避难而爬到树梢,因为紧张就呼救:“我皈命于佛!皈依佛!皈依佛!皈依佛!”就这样一句话大声的不停地喊叫!因此就有因缘出家了!佛就说:“你跟我回去吧。”就度了他。这个人当初避难时大喊:“皈依佛!”有心皈依佛,这就是生因,所以种下了今世出家的因,成为生因;今天他遇到佛告诉他往世有这个因,所以出家了,今天想出家时,佛为他讲出往世归依佛的事情,就成为了因;因为佛把这一件事情说清楚而圆满完成了,佛陀解释他出家的因缘,还是基于往世的归依佛,把往世的因缘和这一世佛陀的解释合起来,就成为了因。所以因有两种,有生因、有了因。世间法中也有生因与了因,就留待下回分解。
今天台风刚过去,路上满目疮痍,诸位仍然踊跃而来,道心坚强,令人钦敬。我们原则上尽量不休息,是因为现在台中、台南已经有DVD可以看了,所以还是得要继续讲,否则他们就得暂停一次闻法的机会。这次台风是在南部比较严重,台北情况比较轻微,正好我们也希望进度不要被影响,所以就继续讲。上周讲到第九页<悲品>的第二行,说生因与了因,我们还没有讲完,现在继续说明。
佛初说发菩提心,这个发心到底是生因还是了因?如何判断?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作生因?什么叫作了因?譬如说,我们佛教中最注重因果,可是因果不是我们能究竟了知的,因为究竟了知因果是佛地的境界,所以等觉菩萨也无法完全的了知。所以经中说,因果的究竟了知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之”。
有果就一定有因,可是因中又有二个大类,分为生因和了因。什么是“生因”?“了因”又是什么意思呢?从世间法来讲,譬如说正在造一件业,这个业造了,就是未来世果报现前的因,因为是眼前正在造业,造完了就是未来果的生因,留给未来世的自己去承受。从未来世的承受者来说,当受果的缘成熟时,配合未来世受果的缘,就使这件往世的事成为了因。简单的说,譬如我正在解说解脱道的法理,当我解说的行为完成了,就是生因完成了,我这一世的解说法义就是生起因;诸位听我说明解脱道的正理以后,终于能了解:“解脱不是用觉知心去入无余涅槃,而是无我,把觉知心的我永远灭尽而不再生起了,才是真正的无我,才是无余涅槃。”诸位了达了这个道理,如果是执着轻微的人,我见就断了,那么这个闻法的事情就成为未来证四果时的了因。为什么是了因呢?因为你还没有正式去观行啊!现在虽然断了我见,可是还没有断尽我执嘛!当你观行完成而断除我执时,那已经是果了,这就不是因。你现在听了、了解了,断了我见,这就是了因。但这一件事情对我来讲仍然是生因,对你们来讲,断了我见就是了因;你们了达了这个正理,接着开始作观行,把我执断除了,就是这个了因之后所得到的果。
如果讲详细一点,换另一个观点来讲:你们决定来听我说解脱道的法理,决定心就是生因;来到正觉讲堂遇到我说法,你就可以听法了,这就是了因,了掉你想来听法的生因;闻法之时现观当下就断了我见,这就是果。但是这个断我见的果,也是未来断我执的生因,在未来数年、二十年后,或者在未来世中因此而断了我执,那么今天的闻法就是生因;未来重新听闻正确的解脱道法义,当下断了我执而证四果时,那时听法的事情就成为了因,证果解脱的事相就成为果报。所以造作这件说法之事——也就是从说法的我——来讲,它是生因,诸位听了、了达了,断我见了,这就是了因;未来世的你还将会成为我的徒弟,那时再遇到我而成为我的徒弟,那时的相遇就是了因。
同样的道理,佛说初发菩提心时是生因还是了因呢?其实不能说它是生因还是了因,应该说“有二因”。如果只说一因时,佛说的是初发菩提心的因;如果说有二因时,那就是指生因与了因。意思是说,佛说初发菩提心的道理,这是对佛自身来讲的,只是生因;但是对听闻如何发菩提心,对于听闻发菩提心道理的人们来说,当你在听闻这个发菩提心的时候,你听完了,这就是了因完成了;有了这个了因,所以你接着就发了菩提心;当时或是未来成就菩提果,譬如断了我见,这就是菩提果。所以“因”很难理解,所以“因”有生因和了因;也因为此故,同一个因,是有二方面的,不是单指一方的。譬如说在佛道上面发菩提心,有生因、有了因。又譬如说,你听闻发菩提心的因缘之后,是生因完成;但是当你后来真的在佛前发了心,这已经是了因了;前面的听闻发菩提心因缘,就变成你后来发心的生因,二者有互相的关联,所以是相对待的。
在净业上面也有生因与了因,在世间法的善业以及世间法的恶业上面,同样也有生因和了因。我们举古时的例子及现在的例子来说好了!古时安世高是一位经典的翻译者,也是三藏法师;安世高的故事很多人听过,他的翻译任务完成了,因为知道过去世的因果,所以他要把那个因了掉,要把果提早报完,所以去找一个与他前世有缘的人,故意去他家投宿,到了半夜里就对那个人说:“你几十年前在什么地方的旷野,拿刀杀了一个人。”那个人听到这话,吓死了,安世高就说:“我就是那个被你杀死的人。”然后他又对他说:“你不必害怕,我被你杀是有因缘的;我不是来向你要债,因为我上一世是合该给你杀的;但是过去世我曾经害死过一个人,我这一世得要去还债,所以我明天要把命去还人家,但是如果没有人做证,那个打死我的人他就会被冤狱,所以请你来为我作证。明天你跟我一起出门,你走在我后面,当我被打死了,那个人被送到衙门去审判时,你要帮我作证,说我曾经告诉过你这些话,那个人就可以免罪。”
第二天那个人就跟着安世高后面出门,安世高就找到了债主,跟在后面行走;那个债主(就是债权人,安世高是债务人,他要还债)挑着一个担子,正巧前面绑着担子的绳索突然断了,扁担就往后面打过去,正好打到安世高的头,当场毙命。这个债还得真痛快,死得真痛快,接着众人就把那个挑担的人捉到衙门去了;开始审判时,被安世高所托付的人就上堂作证,说出安世高昨天住在他家里,留下些什么证物,又告诉他特地要来作证的话。县官一听,知道是贤圣特地来了却因果,就没事了!判他无罪。假使依照现在的法律观点,那个挑担子打死人的,本来也该是过失杀人,结果被判无罪了。
•••••••。(编案:以上是藉当代的事相,来说明生因与了因。因为往世的因而在此世成果,不可能举出人证与物证,所以省略不录)所以法官的确不容易当,纵使所有的证据都齐全了,你判下去也是完全合法、合情、合理的,也必须如此判决,可是判决的结果,从往世的因来看并不一定对:根据现在的法律和证据来看,判决的结果一定对!但是如果要追溯过去世的因果,你判决下去还是不对的啊!所以世间有很多事情从表面看来会很不合理,有时则会很合理;但是不合理的事情,可能是生因的造业,可能是了因的了业,也有可能只是果报,不能一概而论。不了解因果的人总是会怪罪:“嘿!你法官怎么这样判!”但是法官在判案时,他所判的案子,有时是判造业的生因,有时是判了业的了因,有时则只是判一件往世的因果,有时则是在众生的因果中扮演了往世因果实现者的角色,有时则是判案者自己正在造业;其中非常的错综复杂,不一定如表面所看到的那样,所以很难讲得清楚。因此我们在事相上不可随便去评论,即使表面上看来所有的证据都认定这个人该得什么罪,另一个人应该被昭雪;但是其中也许有往世事的因缘果报,也许他造了这件事时纯粹是生因,也许有过去世的生因而现在缘熟了,所以成为了因;所以因果这件事,只有到佛地时才能究竟了知,连等觉菩萨都无法究竟了知的。
因果的可怕就在这里,已经过去几百年、几千年、几劫了,遇见了还是逃不掉。那么○○○今生抢银行的事,对他而言是生因;○○○因为这件事情而遇缘受害却只是了因,被冤而死即是他的果报;办案的刑警冤枉了他,却只是在实现往世的因果。生因与了因经过这样举例说明,诸位就容易了解了。因此说,同一个因,果还没有实现之前,起心动念而造下的因,对造业的人而言是生因;被造了恶业而受害的人,在果报即将实现时,所造的回报恶业则是了因;回报的恶果实现的现象则是果报。譬如说你过去世行大布施,你是个大富长者,往世曾经布施,施粥很多;古时有钱人会开粥厂,在饥荒时就施粥,让逃荒者来喝粥;假使今生你出家了,你度了很多的弟子,正是往世被你施粥的人;你往世施粥时的善事就是生因,今天你度来很多人成为弟子,即是了因。虽然今世你还没有证得菩提,照样会有几万人的徒弟,成为大道场的大法师。所以很多事情要从较深广的层面来看因果,不能只看一世的表相。
往往有同修不平的说:“我们是真正了义的正法,为什么弘法会这么困难?办个禅三还得要到处向人家借道场,常常要换地方,到处流浪!那些表相正法的道场却是道场多得用不完,还不肯借给我们用,真不公平。”但我告诉你:不必抱怨,因为我们以前的生因是破邪显正,世世得罪了他们啊!往世的生因都是在正法、在了义法上面弘扬,了义法的弘扬,能接受的人本来就不多;而表相正法的弘扬,能接受的人数本来就很多嘛!从这里观察,就知道原因;所以不必怨叹,不必怨天尤人。而且我们这一世又不得不继续破邪显正,破邪显正本来就很有争议性,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就像玄奘菩萨当年在天竺到处破邪显正,刚开始也是很有争议性啊!刚开始大家都说:“所有人都错了,就只有你对,天下哪有这种事?”可是到最后,大家都承认他才是正法,但那已是他破邪显正十几年后的事啦!从他开始破邪显正,到诸国国王都尊称他为“第一义天”,后来大家都承认他,那已是十几年后了。
乃至后来他回到大唐,如果不是唐太宗肯推崇他,如果唐太宗像清朝雍正一样支持离念灵知,不支持他的如来藏法,多数人是不会承认他的,那么第一义天的名号在中土就真的没有价值了,他还得要在震旦再继续奋斗十几年才会被承认的。所以破邪显正的路本来就不好走,因为有智慧的人永远是少数,永远都是多数人后知后觉、甚至是不知不觉的;因此大家不必怨天尤人,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三十年后你们出去外面时,大家会尊称你:“你破参了!是第一义天!”(大众皆笑)大家会把大拇指举起来:“啊!第一义天!”但是现在你们出去时都会成为佛门异类,因为所修所证与人家都不一样,人家都说:“离念灵知心就是真如心。”你们说:“阿赖耶识才是真如心!”那当然不同嘛!一定会是异类。但是眼光如果看远一点,你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不会再“心不平,口则鸣。”所以,生因与了因,其中仍有许多差别不同;这个差别不同,会牵涉到你弘法的历程,乃至牵涉到未来世弘法的状况。这样详细说明以后,大家对生因与了因已经了解了,所以大家面对弘法时的逆境,就成为可以忍受的事情了。
〖“善男子!我为众生或说一因,或说二因,或说三因,或说四因,或说五因,或说六七、至十二因。言一因者:即生因也。言二因者:生因、了因。言三因者:烦恼、业、器。言四因者:所谓四大。言五因者:未来五支。言六因者:如契经中所说六因。言七因者:如法华说。言八因者:现在八支。言九因者:如大城经说。言十因者:如为摩诃男优婆塞说。十一因者:如智印说。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
#p#page_title#e#讲记:佛陀有时为众生说一种因,有时说二种因,有时说三因、四因、五因,或者说六因、七因乃至十二因。所以“因”有许多的差别不同,如果是讲一因的话,通常是讲生因。所以诸位看佛说的因果,通常讲生因而不讲了因,只说:“某某人因为过去世造了什么善业,所以今天像灯指这样,他所到之处就是会有黄金;他点到的任何物品都会变成黄金,连死人不小心死在他身上,把他搂住了,放不掉,他为了要把死人扒离身体,当他的手碰那个死人时,死人也变成金人了,他就一直都有黄金可以布施。”假使佛不详细讲了因的部分,那就是只说往世的生因:当初造了什么因,现在就得什么果,就成为只说一因:就是说生因,不说了因。如果接着讲二因,那就有生因与了因,细说现在为何因缘成熟而受果报,就是讲了因;所以有时说因时,说有二个因,是把过去世的生因,现在世的了因,导致现在得到什么果报,那就是生因与了因。
但是有时又讲三因,三因则是讲烦恼生起的因,就是烦恼因、业因、器因。烦恼因是说以烦恼为因,导致众生轮转生死,那就是讲我见、我执。业因会导致众生轮转生死,那就是讲众生造恶业而受恶果报,也是讲众生造善业而贪着善业的果报,所以就轮转生死不绝。有时讲器世间因,是说山河大地的由来:因为众生需要报偿业果的处所,所以就有了器世间山河大地在虚空中出现,这就是器世间因。
但是,有时讲三因,又说是言因、义因、智因。言就是讲言语的言,义就是义理的义、正义的义,智因就是讲智慧生起的因。生因中的言因、义因和智因,会影响到了因中的言因、义因和智因。所以从因上来说,有“言生因”、“言了因”,有“义生因”和“义了因”,也有“智生因”和“智了因”。譬如说我现在说法,我说法时心中先有离语言文字的意念生起,这就是言的生起因;说完法时,我所要表达的佛法意旨就显示出来了;我表达出来是从我这一方面来看,是义生因;当我表达完了以后,显示一件事实:我有智慧!这就是智生因。如果我在讲解脱道,那就显示我有解脱道的智慧,当我讲完了,这个智生因也就完成了。那么你们在听我说这一些言语而显示我的言生因,使得义生因与智生因显示出来时,你们了解及领受解脱道的法义了,所听到的言语对你而言就是言了因;当我在表达这些解脱道义理时,你们领纳理解了解脱的真义,这就是义了因:那我显示出解脱道智能时,诸位了知解脱的正义,这叫做智了因,因为解脱智慧出现了嘛!听过我讲解脱道,你听完了,对于解脱没有产生误解,不会再落在我见中,不会再想要用灵知心、觉知心去入无余涅槃,那你就有了“智了因”,这些都属于因。
接下来怎么办呢?有因之后也就会有果啊!所以我这边的言生因、义生因和智生因都是因,那么诸位你们那边听法之后有言了因、义了因和智了因;有了生因与了因之后,智慧就生起了,就分证解脱而证初果了,这个解脱的证境就是果。可是再细分以后,你们有了解解脱果的分证时,你们这个果是相对于我来讲而叫做果,对你们自身来讲也只是了因;你们现在有这三个了因,接着去做更深入的思惟观行,把自己的十八界拿来现前观察及印证,观察印证完成之后,确认我见真的断除了,三缚结确实断除了,这就表示你这三个了因的果报完成了,所以你的了因就变成因,观行完成之后断我见、断三缚结而得初果,这就是果。
这就是因与果之间的关系,如果你能借着断我见的缘故,进而深入观行思惟,以断我见后的见地去做更深入的思惟作为生因,未来就可以更深入的断除微细的俱生我见而使自己更深入的了知自我的种种细相也都虚妄,这个更深入的详细观察就是了因;由于这个了因,我执就会断除,成就了断我执的果,成为阿罗汉;所以断我见以后的更深入观行而生起的智慧就是了因,由这个了因来成就你断我执而成阿罗汉的果,这也是阿罗汉果的生因啊!但是从比较细的来说,言了因是接下来的义了因的因,而义了因是言了因的果;同样的,智了因是义了因的果,而义了因是智了因的因,是以时间的前后次序来说。所以生因与了因显示了一个事实:果还没有出现。一定之前先有因,才会有后来的果出现。但是前面的因,一定有能造因与所造因,所造因的部分就是了因,能造因的部分就是生因。这是从三因来显示因和果。
“言四因者,所谓四大”:四大之因,就是讲众生色身生成的“缘因”。也就是在人间以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来聚集成为粗糙的人身,这就是一切色身的因;但是这因不属于生因,而是了因。关于色身真正的生因,大家还记得吗?阿赖耶识有什么自性?(大众答:大种性自性!)对!大种性自性!只有阿赖耶识心体能摄取四大种来制造你的色身,乃至摄取极微细的四大种来成就色界天人的极微细物质天身,其余七识心王都没有这个功德。所以四大只是属于了因,你的如来藏自身的大种性自性才是生因啊!
“言五因者,未来五支”:如果说五因,就是讲未来的五支。未来的五支,有人说是未来的三支,也就是在十二因缘法中的最后五支。一般人是把“有、生、老病死”说为三支,有人把“有”算为一支,“生”是一支,后面的部分再把它细分为“老、病、死”三支,就成为五支了。
“言六因者,如契经中所说六因”:如果说六因,就是契经中所说的六因。这六因,把它念一遍给诸位听: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这些就不必解释了,因为:如果要这样一直解释下去,十二因就要讲上一个月,其余的种种因也要一样的细讲,那这一部经就甭讲了,所以把它们念出来就好,才能有时间继续把戒经中的戒法说清楚。
“言七因者,如法华说”:七因讲的就是《法华经》所说的七种因。《法华经》在未来也会讲解,所以在这里就把它省略不讲了。
“言八因者,现在八支”:八因是讲现在世的八个有支,也就是把十二因缘掐头去尾,剩下中间的八个有支,头尾合起来还是十二因缘。这十二因,是因为会造成你未来世再继续接受生死,所以称为了因;但是十二因缘中间的八支是现在世有支,它们会成为未来世的生因,所以合称八因。
“言九因者,如《大城经》说”:这《大城经》我没有查到,不便故作已知,所以就不说明了。如果有谁查到的话,请在下一周告诉我。
“言十因者,如为摩诃男优婆塞说”:十因,是说经中佛曾经为摩诃男优婆塞所说的道理。在《瑜伽师地论》中也有说过十因: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摄受困、生起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在增上班课程中自然会解释,在这里不先做解释,主要是想让大家了解生因和了因。
“十一因者,如智印说”:十一因就是《如来智印经》所说十一种因。
“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假使讲十二因,就是说十二因缘,这里也省略不讲,因为在禅净双修班中亲教师们都已经为大家说过了;以后在《阿含正义》书中,也会很详细的解说。
佛接着说:“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的有漏法都有无量无边的因;一切的无漏法也有无量无边的因。为什么一切的有漏法会有无量无边的因呢?这是从世俗法现象界来说的。诸位以前常会听到有法师居士讲因缘法,他们有时会这么说:“你想要喝一杯茶,得要有许多的因缘才能成就。譬如我现在喝一口水,想解除口渴再来说法;侍者帮我熬了中药茶水,你们想一想,这一杯药茶得要有多少因缘才能成就?”他们说的这个道理,就是有漏法的因啊!这要有多少因缘呢?水,光是一个水事,你就得要讲上老半天了:从什么样的原水,然后变成现在可以熬这一杯药草茶的水,讲起来可就无量无边了!因为现在的水是从自来水厂送出来的,光是自来水厂的仪器……等等,就得说上好半天了!再加上天候的因素,地形的因素等等,才能有自来水来让你来熬药茶嘛!这就讲上老半天了:那些机器要怎么制造、水怎么送来……等等,讲不完了!如果要谈深一点,加上解说众生的业力而导致有水、无水……等等,那又更多了。接下来你说枸杞、红枣、当归、黄耆……等等药草是怎么来的?每一种东西就都要牵涉到采草人、种草人、药行、大盘商、中盘商、小盘商、零售商,你还要花精神先赚了钱,然后再去买,可是赚钱的事又是有很多的因缘;买来以后光是要熬茶,你还得要锅子,锅子又有什么因缘?瓦斯又有什么因缘?瓦斯炉又有什么因缘?可是你总得要在厨房煎茶嘛!厨房是怎么造成的?又有许多的因缘。这些都是有漏法,不容易讲得完的,所以说一切有漏法有无量无边因。我简单一讲,诸位这么一想,就了解了,真的是无量无边因啊!
同样道理,一切的无漏法也是无量无边因啊!诸位想想看,你想要成就无漏法,还得要靠有漏法啊!假使没有有漏法,哪里还可能有无漏法的修证?那么光有漏法的成就,譬如说你今天到这里、坐在这里听讲,能让我说法给你听,光是这个因缘,就得要多少因缘?不单如此,最简单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先要有我这个人在这里投胎成长,这个入胎与成长又得要有多少因?也是无量无边因啊!
我这个人很奇怪,从小就是异类,我女儿以前常说我是叛逆性:人家大法师说的,我偏偏都不信。结果自己弄出一些法义来,与大法师们说的法统统不同,所以说我是叛逆的一类,说我与她一样叛逆。我说:“对啊!我是叛逆啊!”可是为什么会有叛逆的因?只是为了想要探讨实相嘛!又为什么会有一直想要探讨实相的因?得要有过去世许多的因缘啊!由此简单的说明,就知道无漏法也是无量无边因啊!诸位想想看:为什么你们今生在佛教界绕了一大圈,终于绕进正觉讲堂来?这中间有多少因呢?光说你第一个接触到正觉同修会这个法的因,这个因正是了因啊!这个了因的成就,得要有多少的生因?所以一切的无漏法也是无量无边因啊!并不是单一的因所能成就的。光是有我萧平实也不能成就的,还得要有你们;但是有了你们、有了我,就能成就吗?还得要有第三者到处去流通这些书籍,不然也不能成就啊!所以说一切的无漏法也是无量无边因啊!
可是这些因,只有到达究竟佛地时才能完全了知,等觉菩萨都还有不知的因果,所以经中常常看见文殊师利问佛:“这件事情是什么因缘来成就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因?”就是在问生因与了因。有时弥勒菩萨来问,有时观世音菩萨来问,就是因为只有究竟佛地才能全部了知嘛!那如果是诸佛倒驾慈航来当菩萨,那就成为明知故问,为了成就一个法的因缘而教导众生,那就是例外;否则的话,等觉菩萨也无法究竟了知啊!因此说,一切法——不管有漏法或无漏法——都是无量无边因,既然因是无量无边,当然得要究竟佛地时才能具足了知嘛!所以有智慧的人,是因为想要完全了知因果而发菩提心的;一般人发菩提心,大多不会是为了想要探讨因果而发菩提心。所以假使有人一开始就是为了想了知种种法的因,所以发起菩提心,那一定是顶顶有智慧的人啊!正因为诸佛具足了知一切因,才说如来是一切智者。
一切的众生发菩提心时,有时是生因,有时是了因;生因是说,不以别人为因,纯粹从自己的一个观念、一个意志、一个想法而发起菩提心,这种发菩提心是属于成佛的生因;如果是别人告诉他发菩提心的利益——世俗法上的利益乃至将来可以成就究竟佛道——听了以后才来发菩提心的;或是以前自己想过学佛上的疑问而仍未发心,这次听人再说时才发心的,那已经是了因了。所以发菩提心的人有种种不同,有生因来发菩提心的,也有了因来发菩提心的,也有人是生因和了因具足而发菩提心的。就是自己思惟之后有了发菩提心的意愿,但尚未发起,别人又为他增加了一些道理,让他有更多的理由来发起菩提心,那他就具足生因和了因了。
佛又交代善生童子说:“生因是大悲。”由自己的原因而去发菩提心,不是由于别人来对我们说了以后才发菩提心的,大部分是因为大悲心:想要解除自己的痛苦,也想要解除众生的痛苦,所以他是自己发起的,是生因;不是别人来教导以后才发起的,不属于了因;所以凡是因为大悲心来发菩提心的,都是属于生因。如果别人来为他说了以后,他再来发大悲心的话,那个悲心不会很大,因为是以了因才发起的嘛!所以那种悲心不会大,往往被人家一恐吓就退失了,或者被人家一笼罩、被人家一打击就退失了,这就不是大悲了,因为都是属于了因而发心的。
依大悲心而发心的人,他是宁可丧身舍命也要把悲心贯彻到底的,这才是由生因而自己发起的,不是等人家来告诉你说:“萧平实!你既然悟了,看人家被人误导了,为什么还不愿出来破斥邪说、救护众生?”“哟!好啦!那我就出来度众生吧!”这就成为了因了,就不是大悲心啦!是被人家劝了以后,觉得说:“哎呀!明知道众生被误导了还不肯出来救护众生,真是没良心。”怕良心的谴责才出来的,就不是大悲心了!如果是了因而出来救护学佛人的话,当别人来打击你的时候就会退缩了,没办法把悲心贯彻到底的。所以生因和了因之间是有差别的,这样讲过以后,诸位就知道生因与了因有什么差别了,这样就不枉今天台风天也来听这一场法(大众鼓掌同意),谢谢大家!因为这个大悲心的缘故,才能以生因而不是以了因来发菩提心,所以说悲心是生因,有大悲心的人会自己发菩提心,有大悲心的人不会被人恐吓就退转了,形势再怎么困苦艰难,都会坚持下去,所以佛说悲心是生因,所以生因是从大悲心而发;如果是了因,往往不是从大悲心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