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正行
布施的因果之辨证
2015-08-05 00:43:34  类别:菩萨正行
异作异受即是自作自受
〖“善男子!若有说言:‘施主、受者及受乐者,皆是五阴,如是五阴即是无常。舍、施五阴,谁于彼受?虽无受者,善果不灭,是故无有施者、受者。’应反问言:‘有施、受不?’若言‘施即是施,受即我’者,复应语言:‘我亦如是,施即是施,我即五阴。’若言:‘施阴此处无常,谁于彼受?’谛听谛听!当为汝说:种子常耶?是无常乎?若言常者,云何子灭而生于芽?若见是过,复言无常,复当语言:‘若无常者,子时与粪、水、土等功,云何而令芽得增长?’若言:‘子虽无常,以功业故而得芽果。’应言:‘五阴亦复如是。’若言:‘子中先已有芽,人功、水、粪为作了因。’是义不然。何以故?了因所了,物无增减,多则多住,少则少住;而今水、粪,芽则增长,是故本无今有。”〗
讲记世尊说了很多布施的因果,但是常常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不但是现在,古时候就有,所以世尊还得要做这些开示。就好像我们讲般若,以第八识如来藏空性来说般若;但是那些凡夫位的大师们误会了,他们认为:般若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是般若。所以印顺法师会把般若定位作性空唯名,说一切法的体性都是空,就只有“名”相;换句话说,依他的定义,般若就是戏论。因此他从一切法空的邪见出发,认定没有所谓的因果可言:因果也是空。但是我们倒想请问:“正在生病痛苦时,受伤时,为什么不叫空?为什么要咬着牙根在那边痛苦得不得了?”这些痛苦难道是无因自生么?所以般若不是讲这个空。
有人说:“五阴无常,来世所得的快乐异熟果报也是无常,因为都是五阴,所以用不着布施,所以不需要供养三宝,也不需要护持正法,因为一切法空。”既然一切法空,你印顺又何必剃发着染衣、出家现僧宝相呢?一切都是空,你就不需要出家,也不用修行、研究佛法了,反正最后都是空嘛!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从般若系的经文来看,好像是他讲的这样;《金刚经》大家耳熟能详,文字表面看来好像也是这样,但是其实都是他错会了,因为般若系的经典都是在讲常住不坏而无生死的真实心,所以六百卷般若浓缩简约成《金刚经》,再浓缩简约就成为《心经》了,《心经》讲的正是常住不坏而不堕于一切法中的真实心:一切法从真心出生,但真心常住的同时却不堕于一切法中。
有人误会般若真义,当作是凡夫所知解的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提出这样的说法:“布施的施主,接受布施的受施者,布施后得到快乐的人,乃至因为布施而在未来世得到快乐享受,都是五阴,可是这些五阴都无常。既然都是无常,请问:布施者及受施者,有谁在布施当中接受了布施?”他们提出这个道理,表面听起来好像跟般若经讲的符合,这就是表相佛法,不是真正的佛法。他继续说:“虽然都是无常而没有真正接受布施的人,可是施主布施以后,善果也不会消灭,所以实际上没有布施的人,也没有接受施舍的人。”听来似乎有道理,因为佛似乎常常说一切法缘起性空,《金刚经》读到最后似乎什么都空掉了,可是实际上佛说的不是一切法空,佛说的法空有个前提:一切法空是依能生宇宙万法的理体、宇宙万法的根源,来说现象界的一切法空,而不是把万法根源的前提丢弃来说现象界一切法空。他们误会了就提出这样的说法来:“没有布施者,也没有受布施的人,一切都空无实质,但是布施以后善果也不坏灭。”《妙云集、华雨集》…等书中不正是这样说的吗?结论就变成没有布施者也没有受布施者。请问:辛辛苦苦赚来的那些钱财布施出去,是布施假的啊?是丢到水里吗?不!丢到水里至少也会咚的一声!竟然布施了钱财以后都没有意义。
佛开示:如果有人这么说,就反问他:“有没有布施与接受这回事?”如果他说没有;明明有人接受布施,拿了钱就可以生活下去;又为什么你们这些大师接受了数十亿、百余亿的布施,道场就可以建起来了?既然你建起大寺院,而你现前有五阴存在,你的五阴也接受了一百多亿元布施了,怎能说没有布施这件事呢?只有从实际理地——从真如心、如来藏——自身的立场,才可以说没有布施这回事;在未证真心如来藏以前,都无法现观三轮体空,一定会落在五阴中,因为都落在离念灵知识阴中,所以对他们而言:世上的布施是确实存在的,是确实有施者、受者、施事的。佛这一问:“有没有布施与接受布施的人?”他们就没有办法说了,只好改嘴说:“布施就是布施,接受布施的人就是‘我’。”佛教导我们:“你应该对他说:‘我也是一样:布施就是布施,确实有布施这回事,而我就是五阴。’”接受布施的你也是五阴,正在布施时的我也是五阴,你怎么可以说没有布施这回事呢?所以,悟错了的人,不论说什么话,都是动辄得咎。悟了就可以讲:“没有布施这回事。”等他跟着你说没有时,你就当面说有;他又跟着你说有时,你就说没有。因为你怎么说都对,永远是两面兼顾,他们却一定落在一边。
听到佛这么说,他们改嘴说:“布施这个五阴是无常的,谁在布施中接受了布施?”他又提出这个问题来反问。这问题比较复杂了,佛就说:“你详细听好、详细听好!我现在应该为你说真实布施的道理了。”就以问代答:“种子是常还是无常呢?”不管是五谷或水果的种子,种子是常还是无常?这话不能随便答,答无常也是问题,答常也是个问题。但真正的佛法就不会落在一边,所以“如果说种子是常,应该种下土里,水浇了,阳光晒了,它也不会生长的,因为常是不会变异的,可是种子种下去以后,为什么种子消灭而出生了芽?”所以不能说种子是常。他们如果看见这个过失就改口说:“种子是无常,不是原来说的常。”这时要为他们说明:“如果种子是无常的话,在种子的阶段中,施了粪、水、泥土、人功,为什么就可以使芽能增长啊?你说它是无常,无常就应该已经坏掉了,不该在给它粪、水、土、人功以后它就增长生芽。”这一听又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答了,只好又改口说:“种子虽然无常,但是因为有人功为它施与粪、土、水,所以才能发芽,乃至得到果实。”现在他们终于讲出来了:原来布施必须是要有五阴的。我们就应该为他说:“五阴也是一样的道理:过去世你布施了,就是给与人功、粪、水的加功用行了,所以这一世自然就会生长、发芽乃至结果实,你就得到布施的人间可爱异熟果报。”所以五阴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可说五阴是无常,也不可说是常;都要看时节因缘,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所以,凡是说法都有一个前提,不能把前提割弃了而说某一法的结果,没有因的果都不是正理。
如果他又改口说:“因为种子中已经先有芽了,所以人功、水、粪等,都只是作为了因而已;是种子中先有芽,才能生芽。”现在那些退失的人不也这么讲吗:“阿赖耶识中早就已经有佛地真如了,只要把佛地真如找出来就成佛了,这才是真见道。不用像同修会一般见道后再去修道;所以,一悟就悟得佛地真如,这样的开悟才是真正的证悟。同修会证得阿赖耶识而说证悟,那是大妄语,死后要下地狱的。”那就好像说种子中已经先有芽了。那就请大家把种子剖开,看其中有没有芽?那就请他们把佛地真如拿出来。拿得出来吗?拿不出来嘛!就像种子中拿不出芽来,一定要有水、粪、土、人功,再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长芽。同理,一定要在悟后再经过修行,才能把阿赖耶识因地真如性转成佛地真如性。所以阿赖耶识中没有佛地真如,但也不能说没有,就像种子中没有芽,但也不能说没有芽,要加功用行再等候时间到了。
这人说:“种子中已经先有芽了,人功、水、粪只是做了因而已。”但是佛说他的道理错了,因为“了因所了,物无增减。”了因所了是什么意思?所了是未来的果,可是了因只能了之前的因,不能成就后来的果,所以他不懂真理。后来的芽、树、以及果实都是果,可是了因所了的并不是这些果,了因所了的只是种子,不然怎能叫作因,而要说是了果了!了因所了的是因,所以了因无法使得种子增减;可是明明种子发芽之后,物有增减:发了芽,有了根,有了干、茎、叶、花、果,确实有增减。但是了因所了的是因而不是果,了因所了之时,物仍然没有增减。正因为它所了的是因而不是果,所以“多则多住,少则少住”:种子聚集了一堆在那里,种子不会再变多,也不会变少;聚多则多、聚少则少,种子永远都保持固定的数量在那里。一定得要有人功种下去以后,再加以水、粪,才会增长为芽,物才会有增减。所以只要加上人功、水、粪,芽就增长了,所以后来的物:芽、苗、树、花、果,都是本无今有的。布施的果也一样,也是本无今有的,不能说布施所得的福果是本来就有。若布施以后未来世没有生出福果,那是种子的问题,就要从了因下手探究了,所以了因所了的只是布施的因,不能了布施的果,所以不可能在布施时就立刻得到布施的福果,福果要到未来世去得。想要吃果子也是一样,必须种子先种下去,过了一段时间才有果实,不能刚种了就要吃水果,不是拿到橘子种子时就可以吃橘子。
〖“若言:‘了因二种:一多、二少,多则见大,少则见小。犹如然灯,明多见大,明少见小。’是义不然,何以故?犹如一种,多与水、粪,不能一时一日增长人等、过人。若言:‘了因虽有二种,要待时节;物少了少,物多了多。是故我言,了因不增。’是义不然。何以故?汝法‘时’常,是故不应作如是说。善男子!子异芽异,虽‘作、得’异,相似不断;五阴亦尔。善男子!如子业增芽,芽业增茎,茎业增叶,叶业增花,花业增果。一道五阴、增五道阴,亦复如是。若言‘如是异作异受’,是义汝有,非我所说,何以故?如汝法中,作者是我,受者是身,而复不说异作异受。受不杀戒,即是我也;以是因缘,身得妙色,是故汝法‘受者无因,作者无果’,有如是过。”〗
讲记对方又改口说:“了因有二种:一种是多,另一种是少。如果了因多,所看见的果报就大;了因如果少,看见的果报就小了。就好像点灯一样,把灯燃起来时,明很多的话,看起来灯焰就大;明少的话,看起来灯焰就小。”这叫作模拟错误,所以佛说他的道理不对。譬如一颗种子,你给它很多的水、很多的肥料,也无法在一时之间或一天之中就使它增长到和别人种了一年的果报一样多,也没有办法超过别人所得到的收成。所以众生的虚妄想真的太多了!种下了种子并且施肥、浇水以后,本来就要等它发芽长大、开花结果,你才能有果实吃。修行也一样,你证悟了就是菩提种子刚种下去,接下来要加功用行而等候时间到达,不能说证悟了当下就要成佛,因为你不是最后身菩萨——不是大树开花结果在等待成熟时。人家以前修了三大阿僧只劫,到了最后身菩萨位,所以能一悟成佛;他们想要把过程省掉,妄想一悟就证佛地真如、就成佛,那是妄想。可是为他们解说了,他们仍然不信,只好用这个比喻:别人今天去把果树洒了水以后,顺便收了果子吃,但人家是二年、五年前种的;他们却今天种了种子,洒了水、肥料,就想要在今天吃到果子,只能说是愚痴人。所以他们的说法不对,所以佛说:好比一颗种子,给它很多的水与粪,仍然无法一次、一天就长成果子。
如果他们又改口说:“了因虽然有两种,可是要等到时节到了,才可以有结果,物少就了少,物多就了多:布施的东西少,了因就少;布施的东西多,了因就多。了因多,未来士得果就多;所以我说了因不增,你布施再多,了因还是一样。”这道理仍然讲不通。为什么不通呢?因为你这个外道说“时”是常,既然你说时节(四大外道中有一种外道是以时节为万法的根源,所以他们主张“时”是常。我们主张万法的根源是如来藏,如来藏心体是常,他们则说“时”是常:一切法都从时节来,时节因缘到了你就出生了,时节因缘到了你就死了,而不是如来藏所含藏的业种为因缘,这就是时节外道。另有一种外道是极微外道;还有一种是大种外道,说一切有情都从四大来),这外道说:时节到了,种子自然就生长,跟你说的道理无关。佛反驳说:“你所讲的时节是常,既然是常,不该时节到了就发芽长果子。”因为常是不变异,你讲的时节是常,又怎么可以变异而生芽?必须如同我们证得的如来藏体常而含藏种子非常,才能成就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果是常,就不该有变异,不能变异就表示它没有作用,没有作用还能生芽、长果吗?所以你这位时节外道讲的“时”既然是常,就不应该如你所说的种子能生芽、果。
#p#page_title#e#
佛接着开示说:“善男子!种子不同,芽也不同!种子时与长芽时不一样,所以不能说种子等于芽。”如果种子等于芽,卖豆芽菜的人就省事了,可以把绿豆、黄豆拿来当作豆芽卖,可省事了:给买家一百颗绿豆、黄豆就行了,让买家回去自己泡水,因为种子就是芽。但是一定会被人骂神经病!所以说子异、芽异。但也不可说完全不同,因为人功造作及未来所得的果实虽然并不一样,但却是相似而不断的,它们之间有延续性、关联性。所以,虽然子异芽异相似不断,既不能说异,但也不能说不异。五阴相续也是一样的道理:过去世的五阴造作了感应出生为人的业,死后种子就由如来藏运作而有中阴身,就去出生为人。过去世造作的业因成为种子,这个种子所得的果报是死后应该当畜生,下一世就当畜生去了,所以五阴是有前后世延续性、关联性的,不是完全无关的;因此不能说上辈子的五阴不是这辈子的五阴,也不能说上辈子的五阴就是这辈子的五阴。因为这辈子的五阴是从上一世的五阴延续下来的:如果不是上辈子的五阴造作了应得人身的业,今天不会成为人。但是这辈子的五阴与上辈子的五阴毕竟不同:上辈子也许当皇帝,这辈子却成为弘法者;虽然前世造作善恶业的五阴,与此世承受善恶业的五阴相异而不是同一人,但是却相似而前后世延续不断,以前世五阴为种子,由如来藏衍生出此世的五阴果实,所以不能说前后世的五阴一定相同或一定不同,所以是相似而不断,五阴正是这样。
佛又说:就像种子转变以后成为芽,不能说芽与种子不是同一个,但也不能说是同一个。就好像说种子有能生的功业,所以增长了芽、芽增长了叶子,叶子所造作的业就是增长了花朵,有花所造作的业就增长了果实。同理,一道五阴增加了五道阴:在人间如果修的是畜生道的业,喜欢欺负别人、弱肉强食,下辈子就当畜生,成就了畜生五阴;在人间阴狠毒辣,总是用阴险的诡计来算计人,死了就去畜生道当毒蛇,因为他阴险毒辣;前世的人五阴与后世的畜生五阴相似而不断。在人间修的是天道,打坐修定而证得禅定,下辈子就生到色界天。在人间持五戒行十善而不修禅定,下辈子生到欲界六天中。如果在人间造作地狱业:谤法谤贤圣,下辈子就出生到地狱去。心性多瞋,喜爱与别人打打骂骂的,死后去当阿修罗。在人间时有钱却吝啬而不肯布施,下辈子就去当饿鬼,饿火中烧、口吐饿火。这些都是由一个人间道的五阴而成就五道的五阴,不就是“一道五阴增五道阴”吗?但是下辈子受可爱异熟果或受不可爱异熟果的五阴,其实正是今生的我们,相似不断而延续过去的,所以后世的五阴与此世的五阴心性就会有相似性;因为有相似性,过去世的我与这一世的我就有连贯性,所以才会说:过去世我做了善业,所以今生的我拥有财富与地位;过去世我悟了好几世了,所以我今生想要开悟就很快;过去世我都没有悟过,所以今生要开悟就很辛苦,悟了智慧也不容易增长。这些都有原因:前后世五阴相似不断。过去世的我虽然不是今世的我——色身与觉知心都是完全不相同的二个身心——但今世的我却在接受过去世我所给与的可爱或厌恶的异熟果报。虽然这一世的我不能去到未来世,可是要想一想:由你这一世我所作业而产生的下一世不同的你,是想要受苦还是受乐?所以菩萨所证的解脱之中确实有果报在前后世中连续着,前世与后世五阴不一样而有相似性、延续性;因为有意根的你会去到未来世。一道五阴增五道阴,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他又改口说:“像你这样讲,那就是异作异受了!因为过去世的你与这一世的你并不是同一个;过去世的五阴做了善事,由这一世的五阴你来享受,两人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是异作异受。”佛说:“这个道理是你讲的,不是我讲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你的外道法中,你认为做事情的是我,你说的我则是觉知心,可是你又认为接受果报的是色身,不是觉知心;既然心做了善恶事,身来接受善恶报,身与心不同,而你都不说是异作异受;而我说的是过去世五阴作业,延续到今生,由此世的五阴来承受,同样是五阴身心,不是身与心的不同,你怎么可以说我这样说是异作异受?”所以外道不能说自作自受、异作异受,只有佛可以说“自作自受、异作异受、非自作自受、非异作异受”。
接着佛又说譬喻:譬如受不杀戒、持不杀戒的是你过去世的觉知心我,因为过去世那个觉知心受、持不杀戒,所以这一世的色身得妙色,所以前世的心与此世的身有前因后果存在;不能像你把祂们切割成两个,所以你所说的法主张异作异受,前世心与此世心是二个有情而无因果关联,那就成为“受者无因、作者无果”了!你的说法有这种过失。
为什么成为受者无因?因为这一世的你与过去世的你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一世的你平白无故继承了二十亿财产,就是受者无因。过去世的你造作了很多的善事,而不能在今生接受善业果报,那么过去世的你造作了许多善事的结果就成为作者无果了,所以你不能主张异作异受,你的道理讲不通,有过失。所以心与身不得说是异,前世的五阴与此世五阴也不可说是异,应该说非一亦非异。不可说异作异受,自作自受。
〖“若言:‘我作身受,我亦如是,此作彼受。’复应问言:‘汝身我异,身受饮食被服璎珞;妙食因缘得好色力,恶食因缘得弊色力;是好恶色若属因缘,我何所得?若言我得,忧愁欢喜,云何不是异作异受?譬如有人,为力服酥,是人久服,身得大力上妙好色;有人赢瘦,见之心喜,是人即得大色力不?’若言不得,我亦如是:身所作事,我云何得?何以故?不相似故。我法不尔,阴作阴受,相似不断。”〗
讲记如果外道又说:“如你所说:前世觉知心我做了,后世色身来接受果报。我也是这样说:这个觉知心做了善恶业,由那个色身来受果报,所以我说异作异受,应该没有错。”如果外道这么说了,我们应该这样问他:“你所说的是色身和觉知心二个我不同,是两个我;觉知心造作业行而由色身来接受饮食、披妙衣服、佩戴璎珞。这就有问题了:吃营养食物的因缘而得到有力气的色身,吃恶劣、没有营养食物的因缘而得到没力气的色身;可是吃好食物或不良食物是色法,只与色身有关,而与觉知心无关,那么不吃而饿了很多天以后,应该觉知心仍然很精神而不会没精打采的:觉知心与色身二者之间如果是属于因缘法而完全没有关联的,那么觉知心与色身的强盛与否,就都应该完全取决于食物。那么色身的多日不食而表弱,又与你觉知心精神萎靡有什么相干?可是为何色身吃好的食物,你的觉知心就变成很有精神?吃很不好的食物,为什么觉知心就没有精神?色身不吃食物而不能生存时,就应该与觉知心的你无关,觉知心就应该可以单独的继续存在运作。可是色身吃好食物,觉知心的你就会有精神,若二者是异而无关,那么色身进食,又能使你觉知心有什么所得而变得很有精神?你如果说二‘觉知心我因为色身得了好食物,所以觉知心我得到了精神;色身得了不好的食物,所以觉知心我就没有精神,我就忧愁不欢喜。’你因为色身有好饮食而使觉知心得到力气,所以就因为色身得或不得食物而忧愁或欢喜,那又怎能不说是异作异受?就好像有人为了有力气,所以就吃酥;酥很有营养,他长久服用之后,身上得到大力气,色身也越来越光釆。另有一个人身体赢瘦,都没有力气,当他看见酥时心中很欢喜,但从来都没有吃,只看就能得到大力气与好色身吗?”
如果他说:“色身衰弱的人如果只是看着酥而不服用,色身与觉知心都是无法得到力气的。”我也是一样的道理:色身与觉知心是同一个人,但若光只是觉知心看了欢喜是没有用的,还得要色身去吃了以后才会有力气,然后觉知心就有精神了!但是你说的色身与觉知心是异,是不同的二个人,那么色身所做服酥的事,觉知心我又如何可能得到力气?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你说的觉知心与色身是二个人,这二个人是没有关联而不相似的,所以觉知心吃不到好酥,心想着接受好酥而无法吃它;心想着吃酥而不是由色身食用,色身仍然无法强健有力,觉知心与色身都无法由心想服酥而得到力气的,因为二者并不相似,必须要透过融通妄想而由色身服酥,觉知心才能有精神;所以我释迦牟尼所说的法不是你说的那样。我说的是这一世五阴服酥而而由同一个五阴承受力气与精神,我说的是前世五阴造业而由后世五阴承受业果,前后世的五阴相似而不断绝。我说的是前世有色身与觉知心,五阴具足造做业行以后,下辈子还是一样有五阴的色身与觉知心,同样有色身与觉知心一起来受果:是身与心一起造作善恶业,由下辈子的身与心共同接受善恶果报,与你外道讲的色身与觉知心相异的说法不同。所以我说前后五阴相似不断,虽然前后世不是同一个五阴,但却是相似而不断绝的延续下来。”
就好像政府一样,以前清朝与外国人签订的条约,民国以后的政府都要概括承受,不能只接受某部分,而拒绝别的部分。同理,上辈子五阴干的恶事,此世五阴没理由不接受,因为是前后相似而延续下来的,这叫做相似不断。否则大家今生就都不用学佛了,因为这么辛苦学佛以后是由下辈子的五阴得果报,那你要不要学呢?还是得要学啊!有的人也许想:“好极了!萧老师说阴作阴受,前后世不是同一个五阴,那么这一辈子为了求各种世间的快乐,恶事可以干尽,反正下辈子受苦的又不是我。”但请你想一想:如果上辈子另一个五阴的你干了恶事,你今天还能在这里学法吗?当然今生是当一条猪,准备让人家宰杀了吃,有谁愿意呢?没有人愿意了!更何况还有一个意根从无量劫前的无量上辈子一直延续到今生,未来还要去到无量世而成佛,这样观察的结果,恶业还能做吗?结果还是意根的你要去未来世接受!想一想:要意根的我下辈子去接受,那我还不如多做一些善事,免得受苦。这不就想通了吗?这就是佛说的阴作阴受、相似不断,前后世有连结性而不断绝。
〖“善男子!若言‘五阴无常,此不至彼而得受报’,是义不妨;何以故?我法或有即作即受,或有异作异受、无作无受。即作即受者,阴作阴受;异作异受者,人作天受;无作无受者,作业因缘和合而有,本无自性,何有作受?汝意若谓:‘异作异受,云何复言相续不断?’是义不然,何以故?譬如置毒乳中,至醍醐时故能杀人;乳时异故醍醐亦异(,虽复有异,次第而生相似不断,故能害人;五阴亦尔,虽复有异,次第而生相似不断,是故可言异作异受、即作即受、无作无受者。”〗
讲记大乘佛法就是这么妙,外道若跟着佛陀讲“即作即受、此作此受”,那也是错误的,他们若改说“异作异受”也是错误;但大乘佛法不论怎么说都可以通,二乘法中可就说不通了,更何况外道?外道如果这么说:“五阴是无常的法,这世的五阴不会去到未来世而得受报。”佛认为:“外道这么说是对真相没有妨碍的,因为在我释迦牟尼的法中,有时说即作即受,有时说异作异受,有时又说无作无受。即作即受是说:五阴所做的业行还归五阴来受报业果,同是五阴所做而由五阴承受,所以叫作即作即受。如果是说异作异受也可以讲得通,因为我释迦牟尼的法中说:由前世人身做的善业却是由后世天身来接受善果。”,比如这一世的人身受持五戒、修行十善,是由人做;下一辈子由天身的你来承受善果,这就是人作天受,这不就是异作异受吗?“如果讲无作无受也可以通,我释迦的正法中都可以通,因为作业的人由于作业而得到好处,或者恶处人所做的恶业而在后世得到恶果,不论是造业或受果者,都是因缘和合而有,根本没有常住不坏的自性,都是缘起性空,那还有什么作与受可说呢?如果你这外道提出质疑:‘既然你说的是异作异受、人作天受,怎么可以说相续不断?’你这个质问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譬如有人把毒药放在牛奶中,这牛奶经过提炼变成奶酪,又经过提炼变成生酥、熟酥,最后提炼成醍醐,可是到了醍醐的阶段已经不是牛奶了,也不是中间过程的奶酪、生酥、熟酥了,但是醍醐却还能以毒杀人,所以吃了醍醐的人照死不误;可是毒药在牛奶的阶段时,与乳酪、生酥阶段时并不一样,更与熟酥、醍醐时的情况都不一样;虽然都不一样,但是毒药经由牛奶、奶酪、生酥、熟酥到醒醐,身虽不同而乳到醍醐是次第相生、相似不断的,其中的毒素也随同移转而一直存在,所以这毒还是一样能杀人。”
同理,五阴也是一样的:上辈子的五阴就好像是牛乳,这一辈子的五阴叫做奶酪,下辈子的五阴是生酥,下下辈子是熟酥,再下下辈子是醍醐,可是你所修的善恶业种子还是存在,除非已经受偿了果报,不然种子(毒素)是一定会继续存在的。所以前后世的五阴虽然有异,可是前后五阴次第相生、相似不断,就不可以说上辈子与这辈子的五阴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是前后次第而生、相似不断的缘故。所以我们佛法中讲异作异受也可以通,讲即作即受也可以通,讲无作无受也可以通。你若讲异作异受,譬如前后世不一样:前世五阴造作善业、护持正法,今生的五阴就可以开悟,这也是异作异受。讲即作即受也可以通:上辈子造业的是五阴,这辈子受果报的也是五阴,同样是五阴,所以是即作即受。而且异作异受之中,还有个意根是从过去世的五阴延续到这一世来的,那么即作即受也讲得通啊!如果从实际上来看,上辈子的五阴接受快乐的果报,此世的五阴也接受快乐果报,两个五阴都是无常,都是因缘法,都缘起性空,所以也都没有谁造业、受果,所以无作亦无受。
#p#page_title#e#
也许有人说:“有啊!如来藏做的啊!而如来藏一直都是同一个,前后世都没有不同。”可是如来藏能做吗?不都是色身做的吗?无形无色的如来藏怎能做任何事呢?正是色身做的啊!怎么能说是如来藏做的?可是若没有如来藏,你色身还能做吗?也不行!还是得要如来藏;所以,到底是有作还是无作?结果是“非有作、非无作”嘛!前世的我所造的业行,都要由此世的我来承受果报。譬如你说:“我到正觉来,终于开悟了!”请问:“开悟这回事是不是缘生法?”(大众答:是!)是啊!你开悟了是由七识心王证悟的,但七识心都是可以坏灭的,由此看来开悟也是无常法。你如今开悟了,但你的如来藏有没有开悟?(大众答:没有!)也没有悟啊!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祂哪有开悟可说?所以也是无作无受的。你上辈子护持正法,这一辈子开悟了,这样看来也是没有开悟的;如来藏不坏,可是祂离见闻觉知所以无智慧可说,所以没有开悟;你有开悟,但你是虚假无常的缘生法,那么究竟是谁开悟呢?开悟这件事和智慧又是谁受的呢?所以也没有受可说。可是没有受之中,又不妨有开悟这回事,也不妨有接受了开悟智慧的人。所以从理上来讲,只要你悟了实相,种种道理你都讲得通,都由着你说;别人说有,你就说没有;别人说无,你就说有。这就是开悟的好处。(大众笑……)所以开悟这件事还真的很重要。
由这些道理,在佛法中可以说异作异受,也可以即作即受,也可以无作无受。但是在外道法中,不管他们说了哪一种,都有过失;在大乘佛法中,不管说哪一种都没有过失。但这佛法是指了义佛法,不是讲表相佛法。表相佛法的三种菩提智慧,随便哪一种说了都会有过失,都会被我们评破,如果他抵制我们正法的话。但我们说出了佛法,别人无法评破;他们如果硬要评破,就会被我们再评破。大乘证悟的佛法就妙在这里,因此,在大乘法中一个布施的法,也可以是很胜妙的法。可是曾经有谁讲过这种布施的胜妙法呢?没有!现在诸位知道这个布施的胜妙法了,出去为人讲布施时,要藉布施来度他们,不要再让他们在外道法、常见、断见法中打混了。若遇到有人喜欢布施,你就为他讲布施的即作即作、异作异受、无作无受道理。善心的请问他们:“你布施了以后,有没有施主?有没有受者?有没有布施?”就为他谈这个道理。如果他讲:“布施三轮体空,你还讲什么布施?”那就得请问:“三轮如何体空?三轮的空是从哪礼体起的?”他答不出来,你就开始为他宣说;这样一来一往的讲下去,非得要半天工夫不可,那你就度他入佛法了,他就不会再一直从表相佛法着墨,回去以后就会思考。当时他可能跟你争辩得面红耳赤,回去以后平心静气下来就会思考了:“某甲说的还真有道理,明天再去问问看,到底他是怎么学的?士别三日,以前的门外汉怎会今天佛法这么通达?”他一定会想来跟你问,你就有因缘帮助他开悟了:“我等了好几天,你今天才来。”这就是他亲证了义法的时候到了,这时不论从哪一个法,你都可以引申到一切法实相上面来,所以见道在大乘法中是非常重要的。
〖“若离五阴者,无我、我所。一切众生颠倒覆心,或说色即是我,乃至识即是我。或有说言“色即是我,其余四阴,即是我所。乃至识亦如是。”若有说言‘离五阴已,别有我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我佛法中,色非我也!所以者何?无常、无作,不自在故:是故四阴不名我所,乃至识亦如是。众缘和合,异法出生,故名为作,实无异作:众缘和合,异法出生,名为受者,实无异受;是故名为无作无受。”〗
讲记如果离开了五阴色受想行识就没有我、我所;我就是五阴,色受想行识五法都是我,我所是由五阴所拥有、占有的种种事物或心所法。一切众生都是因为颠倒邪见而遮盖了觉知心,不知道真实相,所以有人说:“色身就是真实我。”有人说:“受苦、受乐就是真实我。”有人说:“能觉知、能想事情就是真实我。”有人说:“思想事情的过程就是真实我,做事情的过程就是真实我。”有人说:“能见色、能闻声,乃至能知一切法的心就是真实我。”有人说:“身外的虚空就是真实我。”
佛说:“如果有人这么说:‘离开色受想行识,在身外另有一个真实的色身我。’这种说法真的没有道理,因为在我释迦牟尼的佛法中,色身不是我,为什么呢?因为色身是无常法,身外的色身也不是能造作一切法的真实我,它也是不自在的色法故。”这个身外的“色我”不能造作一切法,不能做一切事,色身是做不来、做不到的;如果没有了觉知心,色身还能做种种事情吗?若没有了如来藏,不论是身外色身或现前这个色身,还能做一切事吗?都不行啊!所以色身无作,没办法做任何事。色身也是无常,为什么呢?因为色身并不是自己能单独存在的法——不能自己独自存在——必须依靠他法才能存在,所以色身不是真实常住的我。身外及现前的色身如是,受想行识也都如是,都不是能自己单独存在而不灭,所以受想行识也都不是真实我;受想行识虽然不是真实不坏我,所以说非我,但也不能因此就把受想行识称为我所,因为受想行识正是众生我,而不是被众生所拥有的,所以不许称为我所。所以有人说:“色身是我,其余四阴是我所。”这个道理也是讲不通的,因为受想行识四阴并不是色阴所拥有的,所以这是讲不通的。而且色身本身就已经是无常无作而不能自己独存在的缘故。
“乃至识亦如是”:若有人说:“识阴即是我,色受想行四阴即是我所。”这也讲不通,因为色受想行都非常住我,都不是能独自存在的自在法,都是必须依他法为缘才能存在的不自在法,所以识阴不能把色身等四法执为自我所有的法,当然色阴等不是识阴的我所。色受想行四法为什么都非我、非我所呢?因为色受想行识四阴都是无常、无作,而且也都不能独自存在的缘故,而识阴自己也一样如此。也许有人说:“你说的这个道理,我不信受;因为明明觉知心就是常住我,吃喝拉撒来往去止都是觉知心我,祂是确实存在的,恒住不灭的。所以你说识阴觉知心无常、无作,我不能信受。”那我请问你:“觉知心是常?是无常?是有作还是无作?是能作还是不能作?”所有佛弟子都应该要思考这个问题,你若不加以思考而确实了知,我见根本就断不了,又怎么证悟比觉知心更高层次的常住实相呢?一定悟不了!
所谓觉知心是什么?我们来检点一下吧!眼识能做什么?就只能见色尘,眼识不能吃喝拉撒;而且无常性,还要靠眼根与色尘为缘才能出生及存在;依众法为缘才能出生及存在的眼识,显然是无常性的,无常的眼识怎会是常住的真实我?所以觉知心的第一部分功能显然不是真实我。耳识呢?耳识只能闻声啊!耳识也不能吃暍拉撒行来去止,也是要依耳扶尘根与胜义根及声尘为缘才能生起及存在的,不能独自生起及存在,那么耳识怎能叫作真实常住的不坏我?当然也是虚妄法。同样的,鼻、舌、身、意识也都只能分别六尘中的四尘而已,而且都要靠根与尘为缘才能出生及存在,所以也都是无常的法,都不是自己能单独存在的自在法,那你识阴六识能做什么呢?你什么也做不了!所以叫作  “无常、无作”,都不是自在法故。只有不必依靠别法而自己就能单独存在的法,才可以称为自在的法。识阴的六识既然都不是自在我,要依靠他法为缘才能生起及存在,是无常法,怎么可以把其余四阴据为我所呢?你识阴六识又不能出生另四阴,怎么可以把其余四阴据为我所?没有道理啊!所以识阴就是觉知心:眼识、耳识,鼻、舌、身、意识。这识阴既然是以根尘为缘才能出生、才能存在的,怎么可以说识阴的我是常住不坏的我?然后又把色受想行四阴据为我所?这个道理当然讲不通。所以说,众缘和合、异法出生,就名之为作。
眼耳鼻舌身五识及意识合称为识阴,这六识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名为有作的法,是由众缘造作而成的法;并且出生了以后,这六识与众缘都不一样,所以叫做异法出生,所以称为众缘造作而成的法,所以名之为作。为何说异法出生呢?譬如眼根与色尘相接触为助缘,所以出生了眼识,可是眼识出生以后却与眼根及色尘不一样,是以和众缘相异的法相而出生的,所以是众缘和合而成为异法出生。有谁会说“我的眼识与眼球、色尘一样”?绝对不会一样嘛!如果眼识与色尘一样,这个说不通,而且在《楞严经》中世尊早就破斥过了!眼识如果就是色尘,那么眼识成为色尘时还能了别色尘吗?若有人说“眼识即是眼根”时,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说眼识也是众缘和合、异法出生。耳识,鼻、舌、身识乃至意识觉知心,也是一样;意识得要有意根、五色根再加上法尘,要有这六根及法尘配合,才能在人间出生觉知心意识,但觉知心不是法尘也不是意根及五色根,觉知心出生以后与六根及法尘完全不同,所以也是异法出生。觉知心既然是众缘和合而生,也是异法出生的,当然是被造作出来的,不是自己已经存在的法,不是自己本来就在的法,所以不自在而名之为作。其实觉知心也无异作|不是别人造作出来的|而是由你的如来藏配合意根造作出来的,所以也可以名之为自作。
觉知心和其余四阴共同造作了种种事,怎么可以说是异作呢?明明就是你做的:你杀了人,不可以说没杀人;你布施了,不可以说没布施。虽然布施是三轮体空,而可以说是无施主、无受者、无布施事;但是布施以后在未来世一定会得到可爱异熟果,怎么可以说没有布施?所以也不能拨无因果。有人学佛以后总是排拨因果,排斥因果;拨无因果以后就会造恶业,谤法的大恶业都敢做。但是识阴乃至色阴都一样是众缘和合,异法出生,所以都是被作出来的法;既是被作出来的,没有异作,那是谁作的?是过去世你的五阴造作了善恶业,就由这一世五阴的你来接受善恶报。过去世造善恶业的人是众缘和合,异法出生;这一世受善恶果者也是一样众缘和合,异法出生,由种种的缘出生了这一世的五阴,来接受可爱或可厌恶的异熟果报,就有了受者,虽然前后世五阴不相同,但其实还是同一个人所造、所受:由过去世的五阴造了业而延续下来,这一世的五阴就去承受业果,所以前后世都是五阴受,就不能说是异作异受。由于众缘和合、异法出生,也由于众法为缘,皆是有作之无常性空,所以虽然前后世相异,其实并无异受,因此也叫作无作无受。
明明已经是自作自受了,为什么又名为无作无受?因为真正受果报的并不是五阴,真正受果报的还是你的如来藏,因为五阴是无常法,怎么可以说五阴是真正受报者?可是五阴无常而说没有受报,却明明是五阴在痛苦、快乐啊!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祂不受苦乐,所以不是如来藏在受苦乐;但明明是上辈子的如来藏才能来到这一世,祂才是受报的主体,可是祂又不受苦乐,所以说“非有作有受、非无作无受”。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实无异作、实无异受”,就叫做无作无受。所以无作无受还真的不好理解,今天诸位听过这经中的解释就能理解了!所以今天受可爱的异熟果报:终于开悟了,好高兴!其实也甭高兴,因为是你过去世的五阴护持正法,所以今天有这五阴开悟的果报。若是还没有悟呢?也别灰心丧志,因为过去世的五阴没有好好护持正法,所以这一世就悟不了。那该怎么办?是否要去怪上一世的五阴为什么没有好好做?若要怪上一世的五阴,不如怪现在的自己:为什么我这一世没有好好护持正法来补足证悟所须的福德?所以,既然悟得这么困难,不如怪这一世的自己,因为过去世的五阴灭了,如今没有一个可以让你怪的人。而且过去世的五阴延续下来就是你这一世,那你就得要怪自己,还能怪别人吗?当然不行!所以怪来怪去,总是要怪自己。
所以学佛都不该拨无因果:“无作无受,五阴是无常,过去世都灭了,这一世又何必辛苦的造作护法的正行?因为一切法空。”现在世这一句拨无因果的话说得好,下辈子可就受得好。(大众大笑……)所以!非异作异受、非自作自受,无作无受当中却有作有受,这就是真实佛法。
〖“若汝意谓:‘异作异受,何故此人作业,不彼人受俱有五阴?’是义不然;何以故?异有二种:一者身异、二者名异;一者佛得、二者天得。佛得、天得,身名各异,是因缘故身口应异:身口异故,造业亦异;造业异故,寿命、色力、安辩亦异;是故不得‘佛得作业,天得受果’。虽俱五阴,色名是一,受想行异。何以故?佛得受乐,天得受苦;佛得生贪,天得生瞋;是故不得名为相似。色名虽一,其实有异;或有佛得白色,天得黑色:若以名同为一义者,一人生时应一切生,一人死时应一切死;汝若不欲然此义者,是故不得异作异受。”〗
#p#page_title#e#
讲记所以法不能单取片段来理解,必须要全面的理解、全面的宣演。如果只做片段的理解、片段的宣演,就会误导众生。“你这外道如果说二‘异作异受的话,为什么此人作了业以后,不会有另一个人共同受一个五阴而同时存在?’”这外道真会胡思乱想,他听到人作天受的异作异受道理,就说:人现在正在作业,就应该同时有一个受报的天身正在受果。或者应该造善业以后,会有一个天身同时在人身中受善果。真是误会了!他提出这个问题来,佛说:“这个道理不对,因为‘异’有两种。”外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佛就干脆多讲一些。我们也常常这样,人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他回答五、六种内容;但若是不理性的人,那就可以免了!佛说:“异有两种:第一种是色身不一样,第二种是名不一样;第一种不同譬如佛得,第二种不同譬如天得。佛得与天得,色身不同,名词也不同;所以由于这因缘而说身与口应该也不一样。身与O不一样的关系,所造的业也不一样。所造的业不一样的关系,所以得到的寿命、色力、安辨也各不一样。所以不该说:‘佛得到的是作业,而天得到的是果报。’虽然佛与天都同样有五阴,色身一样是色阴,但是佛与天的受想行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佛得到了五阴是受究竟的乐,可是天得到五阴却是要受轮回生死苦。”所以佛得到人身或天身,都是究竟乐,因为连变易生死都断尽了。但是天得到了五阴可就苦了,一定会有五衰相现,心中就想:“我的天主宝座快要被别人抢走了,我的五百天女也将会被人抢走。”心中有苦,所以天得五阴则是受苦。同样是五阴,同样是身:佛得受乐,天得受苦。
如果诸佛认为自己确实有得五阴,那就是生贪;如果诸天确定自己有得到五阴,就会生瞋。你如果请问诸佛说:“世尊啊!您有没有得到这个五阴?”你想祂会怎么答?祂会跟你说有得吗?一定是非得非无得。如果诸佛说有得到五阴,我告诉你:佛已经生贪了!对五阴生贪才会说有得。实际上诸佛来人间或在天上示现,所拥有的五阴都只是因为悲愿而来受生、利乐众生,所以诸佛都没有得五阴,如果佛认为有得五阴,那么佛就是生贪而有我执了。天人,比如说色界天人,你问他:“你有没有得五阴?”他会说有,除非他是菩萨往生为色界天人,否则天人都会说有得。可是天得五阴就会生瞋,菩萨得天五阴则不会生瞋。你对色界天人不恭敬,他就会生瞋。色界天人已过了欲界境界,剩下瞋与无明;所以色界天人的标准表现就是有瞋。所以外道纵使证得了第四禅,出了定以后他会用下巴看你,当你去求见,他就下巴抬得高高的:“你是谁?”(大众笑…)。你如果说:“哼!你这个人瞋心这么大,我才不相信你有第四禅。”他马上就气起来了!佛得天身时,不会这样。诸佛认为都无所得:去取色界天身只是为了利乐天人、利乐诸地菩萨。祂无所得,如果佛有得,就是对五阴生贪了。可是天得色界身五阴,就会生瞋。所以佛所得的身或五阴,以及天所得的五阴,不可以说相似,必须诸佛在天界得最后身菩萨位,在天界得五阴,然后示现来人间受生成佛时,才可以说前生五阴与成佛时的五阴相似;一定是前后连贯而说相似,不可同时存在的二个不同有情五阴而说相似。换句话说,你的五阴不能跟我的五阴前后相似,因为你的五阴与我的五阴不是前后相承的,所以因果业种不相承受,所以外道异作异受的道理是不通的,所以外道不许说异作异受。因为外道的异作异受是:我布施了,你现在随即得到福德果报。这是由同时存在的另一个人得到布施的福果,是邪见。一定是我布施了,下一辈子的另一个五阴我,前后相似相承而得福德果报,不能是相异的二个五阴同俱而有异作异受的事情,所以佛门讲的异作异受与外道讲的异作异受全然不同。
所以色与名虽一,其实有异,诸佛在人间示现的五阴,天人在天上同时示现的五阴,二者色身虽然同名为五阴,其实不同,因为不能相承,也不相似,所以异性。必须是人间五阴造作了善业,下一世生天才能说是相似;有前后世的连贯性,才能说相似,否则即是有异,不能互承因果。但在佛法中,虽然色与名同样叫做五阴,其实仍有不同,所以也可以身作心受,也名为异作异受;但外道以不同的二个同时存在的人,而说因果可以互相继承的异作异受,是与佛法的异作异受完全相悖的。
“或有佛得白色,天得黑色”:同一个法,有时由佛得到时,说它是白色的,若由天得这个法时却说是黑色的;譬如佛得价值无量百千金的妙天衣仍然是白法,但若由天人得到时就生贪,别人想要强行得到他的胜妙天衣时,他就生瞋,贪瞋都是黑色法。都是因为二人的五阴不同、不相似,受想行识的心行也都不一样,所以佛得白色、天得黑色,因此不能说是同一,所以因果的造作与承受,不该是外道所说的异作异受,不可能是某甲造业而由同时存在的某乙得果;必须是前后相似不断的五阴来造业与受果,而前后世的五阴相似而不是同一,才能叫做异作异受,不能像外道所讲的:二个同时存在的不同有情五阴,可以互相得到对方的果报。外道异作异受而成就善恶业因果的道理,不能成立。
“若以名同为一义者,一人生时应一切生,一人死时应一切死”:所以,如果以“名同”就认定为同一义二名称同样是五阴,佛也是五阴,天也是五阴;你也是五阴,我也是五阴,既然同样是五阴,所以我就是你,你就是我,都是同一有情。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因果了:那么一个人出生时,应该一切人都同时生;一个人死时,一切人都应该同时死,因为同是五阴而成为同一有情嘛!那就应该同时死了!所以佛讲的同与异,千万不能混淆。譬如经上常常讲:一切有情共有如是如来藏。有人误会了,就把它解释为:大家共同拥有一个如来藏。误会就大了。“共”的意思有时是说“同样”的意思,所以“共有”是“同样拥有”的意思,是同样的拥有同样体性的如来藏,不是共同拥有同一个如来藏。
如果是共同拥有同一个如来藏:当我出生时,你们应该与我一起出生;当我悟了,你们应该与我同时悟,那就不必来听我说法,不必参加禅三求悟。将来我死时,你们也应该跟我一起死;那么十方世界某一有情出生时,应该所有有情同时跟着出生;某一有情死时,所有有情都应同时死,这样才能说是共有同一个如来藏嘛!因为共有同一如来藏时,大家的善恶业与智慧种子都相同,当然业报也会相同:那么我吃饭时,你们应该大家同时吃;我讲话时,你们应该同时讲。但是在法界中显然不是这样,所以一定是各人有各人的如来藏,但是各人的如来藏都同样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各自持有不同的善恶业及无记业种子,才会说一切有情“共有”——同样的拥有——同一体性的如来藏;所以我悟了,你也被帮助而开悟了,二人各自的如来藏都同样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真如性,但是咱们二人的智慧无妨不一样,高低层次无妨不相同,受报也将继续不同。所以不应该因为名相一样叫作五阴,不该因为佛说前后世同样有五阴异作异受,就学外道说:你作了善恶业以后由我来领受,或说我作了以后由你来领受,所以外道说的异作异受不得成立。
由此真理来看藏密的传说:密勒日巴把别人的痛苦移到自己身上来代受。可行不可行?(大众答:不行!)不行啊!所以那是外道妄想法,只有外道才会那样说,有种智的人都不会那样说。所以他们说谎都是不打草稿的,今天就被我拆穿了!因为各人的如来藏不同,所以各人都拥有自己的无记有为法种子,虽然各人拥有的这些种子功能名相都一样,但是却都只能由自己来承受:你的痛不能移到我身上来,我的痛你也不能代受。所以只能经由发愿而在不同的时间点帮你承担而消除,不能在你已经开始承受以后来当场帮你代受,所以没有当场代受痛苦的法。所以从如来藏来看,迁识法根本就是胡人讲的,不是正人说的;如果胡人不听劝止而继续坚持的说了八遍,那就是胡说八道。虽然是通不过检验的,但你如果没有道种智,你也无法检验他。所以我这一世刚悟时想:  “也许他说的可能是真的。在我还没有把握之前最好不要否定他,以免万一是自己悟得太浅而否定了,就成为诽谤贤圣了。”当时虽然有疑,但只有般若总相智及少分别相智时,是没有能力判断的;还得要有种智,才能判断密勒日巴的说法是藏密后人编造的胡说八道。
所以佛法还得要不断的深入,不是找到如来藏开悟而得到般若总相智就没事了;也不是见性了就没事,悟后还有很多事。所以没悟以前都没多少事,悟了反而事更多;因为悟后要学的法太多了,需要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去修;所以悟了以后事更多,不是悟了就可以对我说“再见”;反而是开悟以后还要每周来跟我见面,因为悟了以后才会发觉要学的法太多了,尽形寿都学不完的;所以菩萨即使到了等觉位,还要常常亲近十方诸佛,因为相差太遥远了!这样的知见与证量才是真实佛法。所以说,悟后起修才是真佛法,说悟了就不用修行,那就是常见、断见外道。所以,外道若不肯接受“一人生时应一切人同时生,一人死时应一切人同时死”,那他们当然就不可再主张他们的异作异受谬论是正确的。
〖“汝意若谓:‘汝亦异作异受,我亦如是异作异受;若异作异受,应同我过,何故不见自过而责我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我异二种:一、次第生亦次第灭,二者次第生不次第灭。是生异故,灭亦复异,是故我言‘异作异受,此作此受’,不同汝过。譬如有人欲烧聚落,于干草中放一粒火,是火次第生因缘故,能烧百里至二百里;村主求得,即便问之:‘汝弊恶人!何因缘故烧是大村?”彼人答言:“实非我烧。何以故?我所放火,寻己灭尽;所烧之处,一把草耳。我今当还,偿汝二把;其余之物,我不应偿。”是时村主复作是言:‘痴人!因汝小火次第生火,遂烧百里至二百里。辜由于汝,云何不偿?”虽知是火异作异烧,相续不断故彼得罪。善恶五阴亦复如是,受报时阴,虽言不作,以其次第相续而生,是故受报。”〗
讲记如果外道又说:“你所说的也是异作异受,我也是一样讲异作异受,如果是同样的异作异受,那你应该和我一样有异作异受的过失,你又是因什么缘故而看不见自己的过失,却来责备我?”外道这个说法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因为我所说的异有两种:第一种异是说次第生,而且也是次第灭,又叫做异;第二种是次第出生但不是次第而灭。譬如昨天的我不同于今天的我,因为昨天的我与今天的我,思想不必全然一样,色身也一直在新陈代谢。据医学家说:人的细胞新陈代谢,十年就全部代谢完毕,所以十年前的色身与现在的你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叫作次第生、亦次第灭。觉知心也一样,前一剎那想的是某事,下一剎那又想另一件事,剎那、剎那变异不断,所以也是异;所以前一分钟骂人时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复一分钟的觉知心却要承受被人回骂的痛苦感觉,所以是异作异受,我讲的是这种次第生亦次第灭。第二种异,我释迦牟尼佛说的是次第生而不次第灭:是次第相生但不是次第灭,因为觉知心种子刹那、剎那次第生起,种子剎那变灭而觉知心一直都还在:所以上一分钟骂了人,这一分钟挨打痛苦,种子次第生灭而觉知心不次第灭,觉知心还在。所以有两种异。同理,次第生也次第灭,所以有异;譬如上上辈子五阴、上辈子五阴次第而生,但都不是同一个五阴,所以有异。而这一辈子现在的五阴还存在不灭,五阴种子次第相生,也在次第变灭,但是现在五阴并不次第灭,仍然还在啊!所以我释迦牟尼所讲的异有二种。因为生不一样的缘故,所以灭也就不一样了!由这个缘故,所以我说异作异受,我也说此作此受,但却不会像你外道讲的异作异受有种种过失。”听不懂或是口服心不服的人就会说:“唉呀!你真的是能言善道。”其实不是能言善道,只是因为理通了所以能为人说法。所以无妨像我:一个在小时候一直被人家敲脑袋斥骂“你怎么这么笨”的小孩,今天写出来的书是哲学、佛学教授们应该要细读的。这其实不是因为我口才好,而是因为实相正理通达了!如果能够通达了,你也会跟我一样的,佛学、哲学教授们也会和我一样的。所以佛法中所说的异作异受、此作此受,不会像外道一样有过失。
如果还听不懂,再举个道理来讲:譬如有人恶心想要烧毁村落,就去上风很远一、二百里外,在干草中放一粒黄豆大的小火,可是这粒小火次第转生,就向下风灭了又生、灭了又生,一直烧到一、二百里外,把村落给烧掉了。村主就去探究火源的来处,一直找到一、二百里外:  “原来是从这里烧起的。”就去寻访放火的人:原来是某甲放的火。质问说:“你这个弊恶人,是为了什么因缘把我们大村给烧了?”某甲答得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是我烧的,因为我所放的火,放过不久就灭了、不在了,我放的火只烧掉一把草;后来接着烧过去的火都不是我放的,那是原来的火灭了又有新生的火烧过去的,所以不是我烧掉村庄。我放的火只烧掉一把草,如今我最多就是赔给你两把草;你们村里烧掉的其余财物,都不应该由我来赔偿。”村主斥责说:“你这个愚痴人,正因为你放了那粒小小的火,然后才有次第的出生了新的大火,烧到一、二百里外,所以村落被烧掉了。这个过失是由于你,你怎么可以不赔偿啊?”虽然这村主以及放火的人,都知道某甲所放的火是异作异烧,某甲所放的小火虽然不即是烧掉大村落的大火,但是因为前后相似而相续不断,所以放火的某甲就得到放火的大罪,要全部赔偿。
#p#page_title#e#
前后世不同的善五阴与恶五阴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是要前后相似而延续的才可以说得通。所以受报时的五阴,虽然并没有做什么善恶事,但是因为从过去世做善事或造恶业的五阴,前后世次第相续的相似而生,所以后世五阴要受报。如果那个外道说的法可以通的话,那么法院要先关门了,警察局也要关门,因为杀人是昨天的我杀的,你不能抓今天的我啊!但是这没道理嘛!如果外道的理可通,那么法律就不能判罪于今天的我,只能判罪于昨天的我,也不能拘提今天的我去服刑。正因为有前后相似的延续性,所以十年前某甲造了善事,今天表扬他;十年前的某乙干了恶事,今天处罚他,都因五阴相续不断所以受报。
〖“譬如有人与他共赌:‘执炬远行至百里外,若不至者当输罚负。如其到者,我当输汝。’执炬之人至百里已,即从责物。他言:‘汝炬发迹已灭,云何于此从我索物?’执炬者言:“彼火虽灭,次第相续,生来至此。’如是二人,说俱得理,何以故?如是义者,亦即亦异!是故二人俱无过失。若有说言:“五阴亦尔:即作即受,异作异受。’俱无过失。”〗
讲记接着又举例说明:譬如某甲与某乙共同赌博,某甲向某乙说:“你要拿着这火把远行走到一百里以外,这一把火如果到不了那里,你就要输给我所罚的欠物。如果火能送到的话,我就输送罚物给你。”输,现在我们讲输赢,赢就是拿进来,输就是拿出去;所以现在你们心中所想的输与原来输的意义不一样了,所以“我当输汝”,就是“我应该输送财物给你”。某甲很聪明,他认为:“某乙现在点燃的火很快就过去了,去到百里外时已经不是同一把火了,一定要输出财物给我。”某乙想:“这火一定可以到那边还不会熄,还是同一把火,因为前后相似相续,不可说不是同一把火;所以我到了百里外时,当然有理由向他索取责罚的财物。”二人有不同的二种想法,所以才会赌嘛!这拿着火炬的人到了一百里时就说:“我已经把火送到了,你应该输送罚物给我啦!”可是某甲说:“你的火炬点了以后,不久就已经灭了;你拿到百里外的火是后来的火,并不是当初点火时的原火,你为什么还来向我要罚物呢?”拿火炬的某乙说:“当初点火时的火虽然已经灭了,但是那把火次第相续生灭,相似而生,一直都没有断绝过,所以你应该输给我财物。”这两人说的其实也都有道理,只是从不同的观点来说而已,这道理就是亦即亦异。因为百里外的火与出发处刚点起来的火虽然是异,但是也是即啊!是原来的火相续相生而相似的延续下来,并没有中断过;如果中断了再点,你可以说是前后不相续而成为二把火,但它一直没有中断而相似的延续下来,所以说亦即亦异,所以这两人说的都没有过失。五阴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有人说前后世不是同一个五阴而说异作异受,或从前后世相续相似的两个五阴而说即作即受(自作自受),这二个人的说法都没有过失;这是因为前后世不是同一个五阴所以异作异受:前世五阴造业而由后世五阴受果;也是因为前后世相续不断而相似,前后世不同的五阴是有关联的、不间断的延续性存在,所以说是自作自受:前世五阴造业而由后世五阴受果。佛法中两种说法都没有过失。
〖“譬如此彼二岸、中流,总名恒河;夏时二岸相去甚远,秋时二岸相去则近,无常定相,或大或小;虽复增减,人皆谓河。或有说言二  ‘此不是河’,智人亦说:‘有异不异”:五阴亦尔,智人亦说:“即作即受,异作异受。’汝意若谓:‘二岸是土,中流是水,河神是河。’是义不然;何以故?若神是河,何故复言河清河浊?有此岸彼岸、中流深浅?到于大海,可度不度?譬如有树则有神居,若无树者神何所居?河之与神亦应如是。是故,彼此二岸、中流,次第不断,总名为河,是故可言即之与异;五阴亦尔。譬如有人骂辱贵胜,因恶口故脚被锁械,是脚实无恶口之罪,而被锁械!是故不得决定说言:异作异受,即作即受。唯有智者,可得说言;即作即受,异作异受。”〗
讲记又比如说,此岸与对岸,以及中间所流的水,合起来称为恒河;可是夏天时雨水暴涨,此岸与彼岸相去很远;到了秋天没有水时,两岸相去又很近,所以没有常恒而固定的恒河表相,因此恒河表相或大或小四时不同。虽然恒河大小有增有减,但人们都会说它是恒河:虽然有增有减,都是恒河。但有人依水大时的恒河而说水小时不是恒河,有人依水小时的恒河而说水大时不是恒河。有智能的人听了也这么说:有互异也有相同的地方。五阴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智慧的人也会说“即作即受”,但也会说是“异作异受”,因为前后世的五阴也是有所增减、变异的,所以有智慧的人说即作即受、异作异受,二个道理都可以通。但如果片面的落在一个定相上面来说即作即受或异作异受,那都有问题。
如果外道这么说:“所谓的恒河应该说此岸和彼岸是土,中间流着的是水,这都不叫恒河,应该说恒河神才是恒河。”外道假使这么说,这道理是不能成立的,为什么呢?佛说:“如果恒河神就是恒河,又是什么缘故常常有人说‘现在恒河水清了,现在恒河水浊了’?”如果恒河神就是恒河,就不该说恒河神有时清、有时浊,所以不可说恒河神就是恒河。“如果恒河神就是恒河,为什么恒河又说有此岸、有彼岸?也有中流?又说中流有深浅不同?又如何可以说恒河有的会流到大海,有的部分不流到大海?又说有的地方恒河可以度过去,有些地方的恒河太遥远而度不过去?”如果恒河神就是恒河,就不应该会有这些差别。“又比如说:有树就有树神居住,却不能说树神就是树;如果没有树的话,哪种会有树神?同理,如果不是有恒河,怎可能会有恒河神?所以不能说树神就是树,也不能说恒河神就是恒河。由这道理,必须是此岸与彼岸及中流合起来,加上流水次第不断,才能说它是恒河。”由于有此岸、彼岸、中流、以及中流的流水相续不断,才可以说岸与恒河、水与恒河、中流与恒河是一是异,“由这个缘故才可以说‘即之与异’”。即就是同一、异就是非一。“同理,五阴的一异道理也一样。”五阴有色身,有受想行识,这五个阴相和五阴亦即亦异,所以不能单说识阴、或者色阴是五阴,但也不能说识阴或色阴不是五阴。
又譬如说有人愚痴而去侮辱、责骂了贵胜之人,因为恶口就被贵胜之人运用权势把他脚镣手铐,用锁链锁住了。但是他的脚其实并没有恶口之罪,恶口的是他的嘴啊!可是脚却被锁住了,所以不能说口与脚无关,所以不能说是异啊!但也不能说口与脚是一啊!如果是一,明明脚与口不同,不可说脚就是口。同理,五阴有异作异受、有即作即受。有智慧的人可以说即作即受,也可以说异作异受;但没有智慧的人就不许说即作即受,也不许说异作异受。有智者可以二者都说,都无过失:若说即作即受,因为都是五阴,所以嘴巴骂了人,身体的脚就被锁住了,这就是即作即受,都是五阴。没有智慧的人说即作即受,就不能成立,因为嘴巴骂了人,嘴巴没有被锁住,脚却被锁住了。所以即作即受与异作异受,要看你怎么说,不能执言取义。
〖“譬如器、油、炷、火、人护,众缘和合乃名灯明。汝意若谓‘灯明增减’,是义不然。何以故?灭故不增,来故无减:以次第生,故言灯增减。汝意若谓‘灯是无常,油即是常;油多明多,油少明少’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油无常故,有尽有烧。如其常者,应二念住;若二念住,谁能烧尽?是故智人亦复说言“灯、明,即、异,五阴亦尔’:明即六入,油即是业;油业因缘,故令五阴有增有减、有彼有此。如有人说阿坻耶语,是阿坻耶久已过去,不在今日:世人相传,次第不灭,故得称为阿坻耶语。智者亦说二‘是阿坻耶语,非阿坻耶语。”虽复是非,俱不失理。”〗
讲记“譬如点灯器具、其中装的油及灯芯,以及所点出来的火,再加上有人工来护持它,不被风吹熄或灯油干尽,这四缘和合起来才能叫作灯的光明。你这外道的意思如果说:‘前后的灯照光明有增有减。’这道理是讲不通的,为什么呢?因为灯的光明是前后剎那、剎那不断的灭失,所以不能说灯光有增;可是灯光剎那、剎那灭失后,又继续有每一剎那的光明递补上来,所以前后剎那的灯明并没有减少;但是因为灯的光明是次第而生、次第而灭,又是次第不断的填补上来,才可以说灯的光明有增有减,不可在没有前后次第灭失、次第增补的情况下,单说灯明有增或有减。你的意思如果说:‘灯是无常,油是常;油多了光明就增多,油少了光明就减少。’这个道理也不正确,为什么呢?因为油是无常的关系,所以油会烧尽,不能说油是常。如果油是常,应该会有二种想法常住于人间。油永远烧不尽,所以油常住;或者油永远不能烧得起来,所以油常住。如果是油不能燃烧的话,应该油变不出光明来;如果是油永远烧不尽的话,它就应该永远不能燃烧。如果是像这样二念常住的话,是谁能把油燃烧、烧尽?所以有智慧的人也这么说:‘灯和光明二者是即也是异二没有灯就不会有光明,所以光明与灯是即;但是也是异,因为光明会灭掉,而灯还在啊!所以灯的光明不等于灯,所以灯与明亦即亦异。’同理,五阴和一一阴的关系也一样,是即也是异。”
所以色身上的每一部分都和色身是即也是异,有智慧的人都可以这么说。没智慧的人说手就是色身,就会有过失:每一个人都不该叫作人而都应该叫作手,所以亦即亦异双到的道理也应该了解。在五阴中,说哪个部分是明呢?明就是六入;因为有六入,所以众生才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如果不是六入,众生就不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说六入就是明。既然明就是六入,六入无常,所以清楚明白即是无常。所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是六入,正是无常。如果不是六入,哪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在六尘中明白清楚,正是因为六入,所以佛说“明即六入”。
“油即是业”:油让灯的光明持续不断,同理,业让众生的五阴前后世相续不断,所以众生可以继续生存在人间三十年或五十年、或八十年、或一百年不等,都因为业(油)的关系。
“油业因缘,故令五阴有增有减、有彼有此”:往世造作护持众生生命的善业,今生得长寿;往世造作残害众生的恶业,今生十几岁、二十几岁就死了;都是因为油(业)的因缘而有众生五阴的增减不同,所以说油即是业;都因为业而让众生的五阴可以持续存在、世世相似相续而不断绝。由于油(业)的因缘而使灯明不断:由于业的关系而使众生的五阴有增有减,有彼、此差别,才有不同众生的六入光明差别。
譬如有人说阿坻耶语,我们就把它当作河洛话来比喻好了。河洛话是就是今天的闽南语、台湾话,也是两千年前中原黄河洛阳地区的语言,简称为河洛话;两千年前的河洛话在当时人说过以后就已经消失了,可是我们现在台湾仍然在讲的话为什么还叫作河洛话?是因为世人相传次第不灭而来到二千年后的台湾闽南地区,现在我们仍然在讲着,所以二千年后的现在我们还在讲的话就可以称为古时的河洛话。阿坻耶语是古时的话语,古人讲过后就不见了,为何现在还有人在讲阿坻耶语?河洛话也一样,两千年前中原的话,当时人讲过就不见了,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台湾话还叫作河洛话?都是因为世人前后相传、次第不灭,所以现在还是被称为河洛话,与古时河洛地区人民说的话一样。所以有智慧的人,懂得阿坻耶语的人就说:“你讲的是阿坻耶语,他讲的非阿坻耶语。”虽然两个人说的都同样是阿坻耶语,但有智慧的人可以对某甲说“你讲的是阿坻耶语”,对某乙的阿坻耶语却说不是阿坻耶语:二种说法都对。因为某甲讲的是相传到现在而没有改变的阿坻耶语,某乙讲的虽然同是一模一样的阿坻耶语,但已不是古时的阿坻耶语了!古时的语言已经过去了,所以是异;相似不断的流传下来而无改变,所以是同。从不同观点而说有同有异,如此来说是、说非都对,俱不失理。
〖“五阴亦尔,亦可说言即作即受,异作异受。有人巨富,继嗣中断,身复丧没,财当入官:有人言日:“如是财物,应当属我。’官人语言:‘是财云何异作异属?”是人复言:‘我是亡者第七世孙,次第不断,云何是财不属我耶?’官人即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智者说言:‘五阴亦尔,即作即受,异作异受。””〗
讲记佛说:“五阴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是即作即受,也可以说是异作异受。譬如有人非常富有,但是他身边的继承人中断了,他自己也死了,依照法律,他的财产应当收入官方所有。”如果有人很有钱,但他没有直系卑亲属的继承人,可以由直系尊亲属来继承;如果也没有这种亲属来继承,旁系亲属的兄弟姊妹也可以继承,配偶都可以和这些人共同继承。如果连配偶也没有,所有的法定继承人都没有了,就没有继承人了。这富人的所有财产,就会由地政机关通报国有财产局公告,公告定期期满时还没有继承人出面表示继承,就全部收归国有,登记为中华民国所有,管理人就是国有财产局。古时也一样,都没有人继承了,财产就要没入官家所有。可是后来有人出来主张:“这些财富应该归属于我。”官府当然要问他:“这些是别人的财产,为什么今天你要来得这些财产?”他提出证据证明:“因为我是这位亡者的第七世孙子。”古时继承权大概没有规定期限,所以就没有现代的法律名词:时效完成。当第七世孙提出证明,官家查核的结果:这人果然是亡者的第七世孙子(就是民法上的直系卑亲属),当然可以继承财产。因为是一代又一代继承下来而次第不断,继承人就可以说:“为什么你官府可以说这些财产不属于我呢?”官府只好又把财产发还给他。同理,五阴也是一样,年轻时做的善业,二十年后的五阴虽然完全不同了,你可以说:  “二十年后还是同一个身体。”虽然因为新陈代谢二十年以后,已经完全更新为另一个身体了,但仍是同一个人。也许你说:“觉知心在二十年后仍是同一个心。”但以前的觉知心与现在的觉知心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前后二十年的觉知心,心性、智慧都显然大不相同。而且二十年前的觉知心,是依当时的五色根为缘而有的觉知心;现在这个身体已经全部转换过两次了,此时的觉知心则是依现在已变更过二次的五色根为缘而有的;所以知识不同了,个性与人格也有些改变了,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二十年前的觉知心与色阴造作了善业,现在人家来报恩:“大恩人啊!请你收下台币一千万元。”就因为当初你的几万块钱帮助,使他的事业整个扭转过来,现在赚大钱,有好几亿的身价,一千万对他来讲是个小钱,现在捧了一千万元来报恩,你有权接受。但二十年前的五阴做的事,现在由你这个五阴来接受,显然二十年前后的色阴与觉知心等四阴都大不相同了,所以是异作异受。但又是即作即受,为什么呢?因为前后五阴次第相续不断,二十年前的你辗转变成今天这个你,次第相续而相似不断,所以有智慧的人可以说是即作即受,但也可以说异作异受。没智慧的人就无法这么说了,他怎么说都会被有智慧的人破除,但是有智慧的人同样说异作异受,或同样说自作自受,都可以通。譬如智者说:“法离见闻觉知。”没智慧的人就会错了意:“法离见闻觉知,所以应该打坐入定,把六尘都忘记而不摄受。”就成为白痴。有智者也可以反过来说:“法有见闻觉知,不是木头、不是完全无知。”因为实相心虽然不了知六尘而离见闻觉知,却能了知众生心行,极为伶俐。可是没智慧的人跟着讲就错了。所以智者与愚者说法,同一种法相名义的内涵大不相同,所以有智者说:“五阴即作即受、异作异受。”但是外道也这么讲时,他的意思却有过失,所以会被破斥。
#p#page_title#e#
〖“汝意若谓:‘五阴作业,成已便过;是身犹在,业无所依;业若无依,便是无业;舍是身已,云何得报?’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过业,待体、待时。譬如橘子因橘而生,从酢而甜;人为橘故种殖是子,是子根茎叶花生果,皆悉不酢:时到果熟,酢味则发;如是酢味,非本无今有,亦非无缘,乃是过去本果因缘。身口意业亦复如是,若言是业住何处者?是业住于过去世中,待时、待器,得受果报;如人服药,经于时节,药虽消灭,时到则发,好力好色:身口意业亦复如是,虽复过灭,时到则受。譬如小儿初所学事,虽念念灭,无有住处,然至百年亦不亡失;是过去业亦复如是,虽无住处,时到自受。是故言:非阴作阴受,亦复不得非阴受也。若能了了通达是事,是人则能获无上果。”〗
讲记佛说:“你这外道如果说:‘五阴所做的业,不管是善业或恶业,做完就过去了;可是色身还存在,业过去了却没有所依;业如果没有所依,就是没有业存在;那么舍离了这个色身以后,为什么下辈子还会得到果报呢?’你这外道的说法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已经过去的业,都要等待受报的主体与时节因缘;并不是业造了以后,立刻就出生果报。譬如橘子的种子,它是因橘树而出生,然后才有果实从酸味渐渐转变而甜起来的;人们为了要获得橘子而种下种子,这种子从生根、发芽、长茎、生叶、开花、初结果时都不酸,但是时间到了、果子成熟了,橘子的酸味就发出来了。这橘子酸酸甜甜的酸味,不能说本来没有而现在才有,也不能说没有缘就可以产生酸甜味,而是过去本有橘子果实的种子因缘,加上种种的外缘才有现在这个橘子的酸甜味道。身口意的善恶业也是同样的道理,是由原来的身口意业成为业种以后,再加上许多外缘才能成就业的果报。如果质问说:‘业是住在哪礼呢?’这业住在过去世中,但过去世的业行消失了以后成为种子(成为业报的功能差别)以后,等待时节因缘和受报的身器,就能领受果报了。”
不要把业解释得很玄。有的人说业种时,就在黑板上一点、一点一直点上去,这样形容业种。这里把业种为大家简单的说明,给它一个直接的名称叫做势,就是势力。势力,若以物理学的名称来讲就叫作惯性。惯性: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在太空中,动的永远继续动,转圈圈的永远在转圈圈,所以地球一直在转。但地球转速会变慢,因为有空气、有水而产生阻力,所以它渐渐会慢下来的,在理论上是这样。但什么时候才会慢下来?那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与水而产生阻力,地球自转是永远都不会变慢的,这就是惯性。当业行正在进行时就叫做业,做完了哪里还有业?但是做完之后会成为一种惯性。就好像在太空中丢一个东西出去,这东西离手之后就永远一直不断的动,永远不会停下来,直到它直接或间接的遇上了别的物体为止,原来的动势才会终止或被改变;所做的业已经过去了,可是造业的势力|——一种习惯性——将会恒常不断的存在着。同样的,往世造的身口意善恶业已过去了,可是那个惯性势力会继续存在,这就是业种。
譬如往世好几世常常当刽子手,当惯了以后在今生投胎成为一个女人,可是她看见每一个人时都会不自觉的先衡量对方的脖子。她亲口告诉我,说她看见每一个人时,都会先衡量那个人的脖子好不好砍(大众都笑)。这就是业:惯性的势力。所以业行虽在往世已经过去了,但那个势力还在;所以无量世以来都很喜欢吃众生肉的人,不管去到哪里,他看到众生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牠可不可以吃?好不好吃?”这就是业的种子——业的功能差别。
业虽然在过去世消灭了,但势力还是存在的,可是必须“待时待器,得受果报”。要等待业种成熟受报的时节因缘到了,还要等待报器——受报的工具——下辈子得到的五阴,由那个五阴去受报,成为异作异受。譬如往世的五阴造了人天善业,应该往生欲界天受报;可是因为你发了愿,愿意在人间继续修学佛法、利乐众生,所以不受天报,过去行五戒十善所应得的欲界天身果报,时节因缘不成熟,所以报器的欲界天身因缘就不具足,往世的天业就不受报。所以业缘纵使成熟了,来世想要受报也得要待时及待器。器就是器具,我们的色身就是修道的器具,所以才叫做道器,同时也是受报的器具。蚂蚁、蚯蚓都不是道器,牠们不能修道,纯粹是受报的器具。同理,业的果报得要待时待器,才能受果报。佛说:“譬如有人为了身体有力气,就吃生酥、熟酥、醍蝴或上妙好药,或者希望色身更加健康而吃补药,要经过时间,譬如三天、五天、十天、半个月,经过一段时节以后,才能变得很有力气、很强壮;那时补药或醍蝴虽然已经消灭而不存在了,但是时间到了,也就是累积到一个程度以后,补药功能就发出来,有了好力与好色;身口意业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业行做过而灭失了,但是复世受报的时节因缘到了,受报的器具色身也有了,就会承受善恶业的果报。”
最后佛讲了一个譬喻:“就好像小孩子年纪还小,他学走路、说话、吃饭,虽然所学的都是念念生灭,不断的过去、不断的消失,他所学的这些有为无记业并没有住处,但是一直到他年老百岁时,照样还会走路、吃饭、说话,这些无记业的种子并不会消失掉。同理,往世所造的善恶业也是一样,虽然已经消失而没有住处,但时间到了、因缘成熟了,就会自己去接受果报。由于这个道理,所以说:不是五阴作、五阴受,但也不能说离开五阴而有受、有作,所以不能说不是五阴作、五阴受。”
虽然过去世的五阴不是这一世的五阴,称为异作异受,但又同样是五阴所作五阴所受,所以也是即作即受。而且每一有情也有能来到这一世的部分,譬如意根:过去世的意根被意识引导而反过来主宰着意识去做种种善恶业,过去世的意识能分别而使意根完成了那些善恶业;转生来到这一世,意识与色身虽然不同,意根却仍然相同而在受报,所以既非即作即受、也非异作异受,是即作即受、也是异作异受。佛说:“如果能了了通达这个道理,那你未来就能获得无上果。”事实正是如此,所以不管谁对我说即作即受,我都说错;他改口说:“那就是异作异受。”我说:“那也错。”他又说:“再不然,就是即作即受、也是异作异受。”我说:“那也错。”因为他都会有破绽,我都可以破他,只因为他没有通达;但是我若只讲一种即作即受,他也不能破我:我只讲异作异受,他也不能破我;我说即作即受、异作异受,他也无法破我。这就是因为通达的关系,就能把即作即受从这一方向讲,把异作异受从另一方向讲;非即作即受、亦非异作异受,再从另一个方向讲;也可以再从另一方面讲即作即受即是异作异受。如果你能通达,而且是了了的通达,那你就获得无上的菩提果了。
下一篇: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
上一篇:菩萨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