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正行
第54集 净三归品(三)
2015-04-22 08:22:04  类别:菩萨正行二
张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单元。《菩萨正行》系列,是以平实导师所宣讲的《优婆塞戒经讲记》共八辑为蓝本;主要是在为在家菩萨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应该以布施为首要之务。
在上一集中,我们谈到清净三归品中佛法僧三宝各有不同,所以三乘菩提的修证也各不相同。我们从三乘的发心不同、庄严不同、得道不同,以及性分的不同等四个方向,为大家解说三乘菩提的差异。
今天我们将接续上一集,继续从《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第229页,为大家说明:佛法僧三宝更深一个层次的差别所在。我们先来看经文内容:【观有为法多诸罪过,独处修行得甘露味,故名为佛;一切无漏无为法界,故名为法;受持禁戒,读诵解说十二部经,故名为僧。若有问言:“如来灭已,归依佛者是何归依?”善男子!如是归依,名为归依:过去诸佛无学之法—如我先教提谓长者:“汝当归依未来世僧;依过去佛,亦复如是。”福田果报有多少故,差别为三;若佛在世及涅槃后,供养果报无有差别,受归依者亦复如是。如佛在世为诸弟子立诸要制,佛虽过去,有犯之者亦获罪报;归过去佛,亦复如是。犹如如来临涅槃时,一切人天为涅槃故,多设供养;尔时如来未入涅槃,犹故在世,悬受未来世供养事;归过去佛,亦复如是。譬如有人,父母在远,是人或时瞋骂得罪,或时恭敬赞叹得福;归过去佛,亦复如是。是故我说:我若在世及涅槃后,所设供养,施者受福,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五)这一段经文主要是在说明:如来入灭之后,我们归依三宝中的“归依佛”,到底是在归依谁的道理。
佛又开示说:“观察有为法有种种罪业和过失,因此而独处修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甘露法味,所以称之为佛;一切无漏无为的法界就是法。”这里所说的无漏无为的法界,各位不要只看字面的意思,如果“依语不依义”的话,很可能就会以为:“纯无为才是真正的佛法。”那您可就误会了喔!因为这里讲无漏无为的法界,请问菩萨们,您记得法“界”是什么意思吗?对了!是种子,也是功能差别。那么请问:“无漏无为有没有功能差别呢?”没有!得要在法界中才能显现出无漏无为来。所以一切的无漏无为要在法界中才能显现,要在法界中实证,不能离于三界一切法的功能差别而证无漏无为,这才是真正的无漏无为法界的亲证,这叫作“法”。佛和法都说过了,接下来说:“僧是受持禁戒,读诵及为人解说十二部经,所以称之为僧。”从以上所说,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佛、法、僧三者显然是不同的。
如果有人问说:“如来入灭以后,我们归依三宝中的佛,那是归依谁啊?”佛说:“这样的归依就叫作归依佛:过去诸佛无学之法,也就是已经究竟成佛了,于佛道已无可再学;譬如我释迦牟尼佛先教导提谓长者说:‘你应当归依未来世僧;归依过去佛也是这样的归依,不需要有佛或僧在现实上存在人间。’”这意思是说,假使正法灭尽,人间已经没有佛了,正法、像法、末法都过去了,那我们要如何归依呢?佛说可以归依未来佛,譬如我们在末法已灭之后,三宝都不存在了,可以归依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也可以归依未来世僧,也就是可以先归依未来佛出现时的僧宝。既然未来佛、未来僧都可以归依,当然也同样可以归依过去佛。这意思是说,佛与僧不可以说是一;因为佛与僧是不同的福田,种福田者所得的果报也不相同:于佛身种福田,于僧身种福田,果报大不相同;因为福田有异,所以佛不等于僧,因此应该有三宝而不是二宝或者一宝。
各位菩萨!从以上所说我们就知道,法既然不同于菩萨,法既然不同于佛,而佛与僧又因为福田果报有差别,当然佛、法、僧也应该分别为三,而成为三宝。佛在世时我们去供养,和佛涅槃以后我们去供养,这两种供养的果报没有差别。我们接受三归依也是一样,如同佛在世时的供养与涅槃后的供养一样,果报没有差别,所以不因为福田果报有异而使三归依有异,因此佛法僧三宝必须视同一体而归依,但却又不可以混同而为一。
又譬如诸佛在世时为诸弟子建立种种要约和禁制,佛后来虽然过去了,但是犯了戒法的人同样会获得罪报;既然佛灭后犯戒仍然会获得戒罪的果报,那么归依过去佛的道理当然也是一样的。又譬如诸佛即将般涅槃时,一切人天为了佛将涅槃而做最后的供养,各各施设最好的供养来供养佛,因为大家都知道,最初和最后的供养都可以得到最大的福报。释迦世尊入灭之前,向弟子们预告说:“我三个月以后的某天某时即将入灭。”许多佛弟子都提早一两天去那边准备最后的供养,佛不像一般人会认为是在咒祂早死,反而赞叹大家的功德,因为这是最后的供养,福报也最大。但那时的 佛还没有入涅槃,却已经悬受供养,预先告诉大众说:“你们可以在那一天来供养,我接受你们的供养!”虽然入涅槃时仍然只吃一钵饭,但已全部受供,这叫作悬受供养。除此以外,如来也可以悬受未来世供养的种种事相,譬如诸佛还在世时,先对大众宣告说:“我走了以后,你们仍然可以建立佛像而作供养。”未来世供养的事已经预先宣告了!既然已经悬受未来世的供养事相,未来世的佛弟子众造立佛像供养时可以得到同样的福德果报,那么归依过去佛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最后 佛又为我们作了一个譬喻说:“譬如有人和父母不住在一起,相距很远;他有时在很远的地方瞋骂父母,所以得到了罪过;或者在很远的地方赞叹父母,也可以得到福报;这和归依过去佛的道理是可以相通的,所以我释迦牟尼佛说:‘我涅槃以后所设的供养,布施的人所得到的福报跟我在世时所作的供养是一样而没有差别的。’”意思是说,众生供养诸佛或在佛入灭之后供养佛像,所得的功德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下一段经文:【善男子!若男若女,若能三说三归依者,名优婆塞、名优婆夷。一切诸佛虽归依法,法由佛说,故得显现,是故先应归依于佛。净身口意至心念佛,念已即离怖畏苦恼,是故应当先归依佛。智者深观如来智慧解脱最胜,能说解脱及解脱因,能说无上寂静之处,能竭生死苦恼大海,威仪庠序,三业寂静,是故应当先归依佛。】(《优婆塞戒经》卷五)
佛开示说:“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只要能对着大众讲三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那他就是优婆塞、优婆夷了。”所以三归依并不是归依于某一位法师或菩萨,而是归依全体三宝的,所以不是归依于某一个人。“一切诸佛虽然归依于法,法却是由佛所宣说出来的,才能把正法的道理给显现出来,所以应当先归依于佛。”归依三宝必须三说,而现在我们还施设了仪轨,但在佛世时并没有仪轨;而且佛世通常是三归同时受持五戒,在四阿含中时常有这样的记载:有人去闻佛说法,听完之后就在佛前胡跪叉手,禀明 世尊说:“我某某某,自今日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尽形寿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样讲三遍就成为在家佛弟子,并没有任何的仪轨。但是为什么现在归依,却必须有许多仪轨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人不懂得三归的道理,所以我们还得要仔细为大家说明三宝的意思以后,才能正式传授三归依戒,所以要立仪轨。而且还没有同时传授五戒;因为如果同时要传五戒,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害怕,而把三归依的因缘给延后,也可能因此就失去成为佛弟子的机缘了!所以末法时期开方便门,先三归,不同时传授五戒。
也许有人想问:“三归时为什么要先归依于佛呢?”那是因为法是由佛所说的啊!如果没有佛为我们说法,那我们就无法修证佛法了!诸佛在世时为了护持正法、弘扬正法,接受弟子们出家学法,所以就一定会有僧宝。世尊接着告诉我们:“在家二众及出家僧或证道的胜义僧,都是经由清净了身口意,并且以至诚心忆念于佛,知道佛可以归依,因此而离开恐怖畏惧等苦恼,所以三归时应当先归依于佛,而不是归依于僧。有智慧的人会深入观察:如来的智慧和解脱都是三界中最殊胜的,如来能为大众正说解脱和解脱因,为大众正说无上寂静的境界,也能为众生消除生死苦恼的大海,并且具有无上的威仪,身口意全部寂静,所以应当先归依于佛。”
各位菩萨!关于解脱及解脱因,其实在几百年前就已经都失传了!无余涅槃的解脱境界是要灭尽十八界的,但是南传佛法的觉音论师,据说是阿罗汉,但是他写出来的论着却还是想要用意识觉知心去进入涅槃中安住,这当然不是正解脱,而是邪解脱。所以事实上解脱法门早已失传了,直到平实导师出现于世,才又把它给弘扬开来。必须把十八界中七识心常住的见解和执着给断除掉,才是真正的解脱因;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以为:“解脱的正因就是觉知心不贪着我所,觉知心、离念灵知心都不必推翻掉,更不必灭除,这样就是断我见和断我执了。”然而这样的知见,正好是落在我见和我执之中,怎么可以说是解脱的正因呢?
近年来有些人弘传解脱道,说为“捷径解脱之道”,却都是教人要“随顺知、随顺觉”,那其实都只是意识我见的境界而已,老是执着意识觉知心,如是离不开六尘境界,怎么能够得解脱呢?世间还没有佛出现之前,虽然也有许多人在讲解脱涅槃、解脱因,但都无法正说;直到有佛出现于人间,才有真正的解脱和真正的解脱因。阿罗汉既然要随从于佛修行,当然他们的智慧是远不及于佛的:佛可以自己探究出涅槃解脱及实相,而阿罗汉们却都不能,何况诸佛还断除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诸阿罗汉都不曾断、也不能知。这就像是禅宗祖师讲的:“见与师齐,减师半德。”意思是说,如果你的见解与你的亲教师相等,你的功德却是只有你亲教师的一半呢!必须是你悟了以后见地超过你的老师,那才值得你的老师为你传授。因为人家已经先把许多知见都教导你了,所以你悟后应该超过你亲教师以前证悟时的见地才对啊!也就是说,阿罗汉的智慧绝对不可能和佛一样,所以他们的解脱境界也不可能胜过于佛,因此说如来智慧与解脱最胜,所以三归时应当先归依于佛。
接着说“如来威仪庠序,三业寂静”,这是阿罗汉们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佛相提并论的。譬如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4中记载:提婆达多想要害佛,于是就怂恿阿阇世王派遣使者往请如来,佛与五百罗汉前往王舍城受供。这时阿阇世王放出五百头醉象咆哮大吼奔向如来,此时五百阿罗汉都生大恐怖狂奔而逃,只剩下阿难尊者留在原地围绕着佛,佛陀没有丝毫畏惧之心。于是如来以慈悲力举起右手,于五指头出五师子开口哮吼,五百头醉象也都因恐怖而倒地不起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就看得出来,没有人能及得上 佛!只有阿难尊者对 佛具足信心而跟随着 佛,其他的阿罗汉都熘走了。为什么阿罗汉要熘走呢?因为他们的我执虽然断了,但是由于舍报时间还没到,仍然舍不得离开世间,所以都不愿意陪 佛来面对这五百头大醉象。后来这些大醉象仍然被 佛的威德所降伏,所以 佛的威仪庠序、三业寂静,非诸阿罗汉所能臆想,既然如此,阿罗汉怎能称之为佛呢?所以三归依一定要先归依于佛,次归依于法,后归依于僧。
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说明三归的真实道理,希望能帮助您对三归依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55集 净三归品(四)
上一篇:第53集 净三归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