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正行
第14集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下)
2015-04-21 23:39:49  类别:菩萨正行一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前一集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节目中,我们谈到菩萨为何发菩提心?说:有人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以及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而发菩提心。然后探究菩萨种性特别之处,在于菩萨是生生世世无我无私、心量广大、为法、为众生。
要再进一步说明的是:如果想要真正成为菩萨种性的人,应当先建立正知正见,就是“成佛法道”极为宽广丰富,并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成就的。因为声闻初果到四果的圣人所证的解脱道,其实都只具有少分解脱德,并不能具足解脱德;更因为他们都不能亲证法身—如来藏的缘故,也就不能具有丝毫的法身德;也因为不能亲证如来藏的缘故,就无法现观一切法界的真实相,因此就不具有丝毫的般若德。只有菩萨依佛菩提道,渐次修习这三德,到最后身菩萨位时,方能于夜半明心一悟而成佛道,再于夜后分明星初起之时,而得眼见佛性,发起成所作智而成为究竟佛,因此才具足了解脱德、法身德及般若德。至于一切的声闻圣人,不论是慧解脱、俱解脱乃至三明六通大解脱,全都不具有丝毫法身德与般若德,也都不具足解脱德。具备这些正知见,能够深入理解而发起正信的人,才是真正菩萨种性的法师、居士。
另外,从心性上来说,前面解说当中我们曾经引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的偈,释迦牟尼佛说:“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说那些钝根小智的二乘人,听闻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都怖畏!必须发心后,经历三大阿僧只劫修学才能成就,他们都是不知自己身中有如来藏——藏着如来种,只是一心欣喜着涅槃寂灭的解脱境界,而厌恶世间六尘劳苦,不敢像菩萨勇敢地发起大心,求证佛菩提。由此也可证明:菩萨种性是于佛菩提修学勇猛、锐利而无有畏怖的,真可谓“菩萨种性尊贵”!
另外还有的人,则是为了两件事而发菩提心,就是为了自己可以作真正的善业,并且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世间法上所说的善业,都不是真实的善业,只是表相的善业;那什么才是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的真实善业、善事呢?从事相上来说:当然就是能让众生真正解脱三界轮回生死的善业,才是真正的善业。因为像在人间募化许多钱财,来救济众生的贫病,这是世间的善事,并不究竟,不是真实的善事;因为这种事情会使行善的人,生到欲界天去享福,但是享福的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生就过去,欲界天的一生过去了,以前在人间修来的福报就都享尽了,只剩下在人间时曾造的小恶业,接着就要报偿恶业来入三恶道,短时间内无法再来人间了。除非往生天界之前,都没有造过任何恶业,但是那种人毕竟不多。尤其是过去生一天到晚只是打坐修禅定,而不是布施行善的人,纵使修得了四禅,乃至四空定的证量,舍报后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这些禅定天当中,成为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天人;但再长的天人岁寿,都还是会报尽;报尽之后,必定就要下堕三恶道去,去报偿过去所造而未偿的恶业果报。所以这些不离三界果报的善业,都是迟早会消失掉的,执着善业而想要获得善业的果报,执着于欲界天种种富乐,或色界、无色界天的寂静、安逸的我所境界,终究不免五趣轮回,所以都不是真实的善业。那修习二乘解脱道,应该是真正的善业了吧!二乘解脱道的修习,虽然可以出三界入涅槃,但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他的五阴十八界全都灭尽无余了,其实已经不再有一个受解脱道善业果报的阿罗汉存在了。那从这样来看,他解脱道的善业,不也等于消失了吗?所以说修习二乘解脱道的善业,也不是真正的善业,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实的善业,因为二乘法不能了知实相,而且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还不够真实;大乘法则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永远不灭五蕴十八界七转识心,乃至成佛以后,仍然八识心王具足,转为纯净的八识心王,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所造一切的善业都不会失坏,这才是真正的作已不失的善业。
我们再从实相来说,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净心行善分〉当中,告诉须菩提尊者:“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净心行善告诉我们那个净心,是永远清净的心,祂不是有时清净、有时染污的心。可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心,是五阴和合而有,纵使是离念灵知,也从来都在四相之中,从早上醒来的第三刹那开始,就已经具足四相了,第一刹那出现时是率尔初心;接下来,第二刹那的离念灵知出现了,还是没有办法作了别;等到第三刹那时,就可以了别前两个刹那的差异,于是认知到“原来我醒了、原来我还在家里”,我相就出现了,所以离念灵知不可能离开四相,即使入了初禅……四禅等禅定中,都还是有四相。所以经文中 世尊的意思,就是要找到那个离开四相的心,来修一切的善法,就一定可以得到因地以及将来果地的无上正等正觉。反面的意思就是说:凡是落在意识心里头,凡是用离念灵知来修学一切善法时,所修的一切善法,就不得无上正等正觉;必须是用没有四相的心,用这个清净心来修一切善法,才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不是用这个本来离四相的心来修一切善法,都只会成为修集般若智慧的资粮,最多就只能成为开悟实相前的加行,不可能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离念灵知在修一切善法的时候,都知道那是善法,是落在五阴之中去行善,就不可能有实相智慧,一定是同时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是离四相的如来藏,你依如来藏的立场,来修一切善法的时候,那些善法都不算是善法,因为如来藏根本不分别那是善法或恶法,也从来不会贪染或厌离,完全都不分别,所以依祂来说:所谓善法就不是善法,因为对祂而言无所谓善法;依实证如来藏的这种境界而现观时,所出生的实相智慧为根据,来修学一切善法的时候,才是 世尊所说的真正的善法。五阴和合称为众生,而众生的五阴都是能够知道,那个善法是善法,那他所修的就不是真正的善法,就是已经落入三界轮回法则中的恶法,可是五阴众生身中,都有个法身佛,这个法身佛不了别善恶,祂跟着你一起在行善,恶人的法身佛也跟着恶人一起在造恶,可是祂都不了别那是善或恶。所以你是菩萨你行善法,当你修行善法时,你知道那是善法,当你在行善的时候,祂配合着你一起在行善,可是祂不了知那是善法,所以对你而言那是善法,对祂而言那不是善法,因为祂没有善恶可说,所以如果你实证如来藏心而转依了祂,当祂正在配合五阴行善时,祂也不知道那是善事,不会有任何想要获得回报的心行。能觉能知的意识心依这样的现观而修的善法,才是真正的善法,因为这是觉知心背后的真我——如来藏,完全没有执着,是在真如法性的境界当中去行善的,这样便可以成就佛道,这才是实相佛法中所说的善法,才是真正而且永远不会灭失的善法。
由此可知,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并且菩萨悟后,还要转依如来藏的无所得,本来清净的自性,而使意识自己变成清净心;这样来依于本来清净的此经——如来藏来行善,才能成就未来无上正等正觉,才不会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识觉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识境界的人,才会认为有所得,才会有期待心,这样修上三大阿僧只劫以后,依旧是凡夫不能成佛。这也就是说:修学大乘菩提所证得的人天果报,是超过世间一切人天的,因为菩萨世世不断的利乐有情,必然可以获得后世无量的可爱异熟果,而这可爱的异熟果,和世人、天人所得的果报不一样,它是伴随着佛菩提果而存在的,所以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报,菩萨修集的福德,就是因为伴随着佛菩提的这个佛菩提智,因此超越了一切人天的果报,才称它是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报。不但如此,道业上的证量果报,也超胜于一切的二乘圣人的果报,因此也有菩萨为了胜过一切人天,乃至一切二乘的果报,而发菩提心。而这个佛菩提的根本心——如来藏,是确实可以亲自证得的法,并不是只是想象的法,如果不是真实存有而可以实证的实相法,又怎么可以成就我们前面所说,胜过一切人天及二乘果报,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善业呢?像有人把般若诸经,解说实相心如来藏空性之理,说为性空唯名,说般若诸经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其实只是假名施设一个名相,来指称 释迦佛在初转法轮诸经所说“缘起性空”的法则。然而缘起性空只是意识心面对现象界一切法,都是缘生缘灭、本无今有、有而还灭、终归于无,这个空无自性的现象所假立的名相,这个单纯世间现象,是绝不可能成就胜过一切人天及二乘果报,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善业。
再来说,如果佛法是不可知不可证,那么还要发菩提心来学佛作什么呢?尤其是必须历经三大阿僧只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地修学,才能成就大乘佛菩提。所以菩萨以比量来观察诸佛如来,过去的诸佛如来、未来的诸佛如来都和自己一样,一直都有这种人间的色身,在受种种的苦恼,但是进一步深细观察:这个人间色身,虽然一生又一生——生、住、异、灭,它的背后却确实存有一个永远常住不灭,并且可以实证的佛菩提根本心——如来藏,能够执持一世又一世修学佛菩提的真正善业,让一切的修行都功不唐捐,因此能成就究竟的佛果。也就是说:诸佛如来在因地,都是用这种跟我们一样的色身,来修学佛菩提道,如果没有这个色身作为工具,就无法修学佛菩提了,我们也同样有色身,可以来修学佛菩提,也必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既然是这样,也就应该要赶快发起菩提心啊!
而菩萨都是不愿意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菩萨最初三归依发菩提心,同时就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第一句就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既然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那将来成佛以后,当然不可以违背誓愿入无余涅槃,而是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永远不入灭度。否则历经三大阿僧只劫行菩萨道,修学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广行一切内财、外财布施,修证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圆满佛地一切种智,这样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德与智慧,成为福慧两足尊,却只为了成为接受众生供养的人天至尊,对于众生的解脱、众生的成就佛道,丝毫没有帮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诸佛成佛以后,都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转法轮——说法来度众生得解脱乃至得佛菩提,这是在菩萨因地初发菩提心,就立下的誓愿,纵使最初发心时,自己并不具有这种能力,但就以这个誓愿,在一世又一世修学过程中,效法 佛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悲,来行菩萨道,累积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
但是菩萨道的修学,却必须舍离一切烦恼,包括起烦恼及上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烦恼障,及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是修证佛法所应断除的烦恼。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烦恼,称为起烦恼,乃是不明白蕴处界我虚妄,而执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蕴处界“我”为常住不坏法,就是我见、我执与我所执,又称为根本烦恼。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则是上烦恼,乃是菩萨在般若见道通达,进入修道位后,为了想要往上修学,成就究竟佛菩提果,想要证入佛地之前,所应该要断的烦恼;上烦恼的数量犹如恒河沙,所以又称为过恒沙数上烦恼。如果不能断除烦恼障,起烦恼的种子现行,就无法解脱;而所知障上烦恼的随眠不能断除,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菩萨为了舍离这些烦恼,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以上说明了菩萨发菩提心的种种因缘,时间也已经到了,就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15集 发心后首应亲近真善知识
上一篇:第13集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