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第39集 如何一门深入?(上) 正钧老师开示
2015-04-21 22:35:56  类别:学佛释疑一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要跟大家来谈谈:如何一门深入?
一般人所说的一门深入,个人是觉得说,其实是还有一点讨论的空间;但是不妨说,也有方便地受持,可以作为达到阶段性的目标而来运用。先要来看看一般所说的一门深入的意涵,再来思惟如何一门深入的问题。
《楞严经》第四卷里面曾经提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经》卷四)
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知道说,这个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是相类似的,而又因为说,知道这样的一门深入是可以达到“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的目的。可是现在的一门深入,却已经变成说,专精于一个法门深入修学;而且,通常传授一门深入的善知识,其实也不知道说,到底要达成什么目标。或者甚至于说,那一门可不可以达成他要施设的目标,也无从去验证。那么,我们就只好随顺来说明一下一门深入。
一门深入最主要的前提是说,您到底一门深入所为何事?或者是说,一门深入是否只是阶段性的目标?然后在一门深入的同时去多闻熏习,反覆确定你的一门深入是不是可以达到你所要求证的标的。再者说,一门到底指的是哪一门?
有人就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一门深入。所以,这样就会演变出来很多很多的一门深入。当然也有人说:要以一个法门这样一直的用下去,终其一生不再改变。所以就有人教人家念佛,要一门深入,然后一句佛号念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这样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他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标而有的这样的一门深入。同样的道理,也有的人会说,要以念咒的方式,一生这样一直地念下去。另外也有人会说:假如你抱定要参禅,就要一生一直地参下去,绝对不再改变。也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你一生只要依止一个老师,这样老实地修学下去。乃至也有人主张说:要一门深入,这样才会对佛法有透彻的心得,以及一通百通的这样的洞识。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甚至于他还说:只专门读某一部经典,这样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就会“一经通,百经通”。可是问题是,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又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依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根基,然后来选择修行的入门处,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圆通之处。当然他也会举《楞严经》里面的二十五个圆通法门来作一个证据。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讲说念佛法门。假如说这个念佛法门的阶段性的目标,是为了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样一句佛号念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其中,某甲听从善知识的开示,就真的一句佛号念到底,他有可能怎么样?从口念心听、心念心听,乃至于也许他会进展到不念而自念,甚至于说,自己在梦中看到自己在念佛。虽然说这样的念毕竟还是在声尘上或是法尘上,不是真正的念佛;因为信心具足的关系,他也有把握说,舍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个时候,已经有坚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力。可是问题是,学净土法门的人都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时,应当要修学三福净业。也就是,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来请问一下说,这位某甲他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乃至说,他念佛的境界为什么可以这样殊胜?为什么?
因为他有他基本的世间福,他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部分的福业可以让他安心的无后顾之忧的来念佛。然而,这只是基本的福业,因为他还要进一步有着过去乃至说现在继续的所谓的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才能够使他在业障上的遮障,或者是说现前往生的时候,阻碍能够消除。再者说,他要能够这样从口念心听、心念心听,一直这样一路走下去,他一定会面临到相对的忍辱跟精进的过程;因为他要忍耐着减少五欲的贪着,要精进的持续念佛,所以才因而在念佛的境界上能够有所转进,就好像前面所说的状况。这样说来,他已经有初分的定力。再加上,假如他进一步去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当然前提是说,他没有被假名的善知识的那一种“西方极乐世界是太阳神崇拜”的这种邪说所转;所以,他能够更坚定自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力。这不妨也是发菩提心啊!
这样一来,某甲要达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乃至于说,有把握舍报之后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事业,他就不只要念佛;他还要随分要知道三福净业的内涵,随分还要去履行其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前五度的福业;然后也要去熏习第六度智慧上的知见,包括因果上的知见。这就已经不是说“什么都不需要知道,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的这种所谓的“一门深入”而可以成就的。当然,您仍然也可以说这是一门深入,因为这是以念佛法门为主而持续修学。可是这却也已经不是说“其他什么道理都不需要过问、了解、修学”而说的一门深入,中间免不了一定要广学多闻,才能够支持你继续的一门深入。
这就好像常常听善知识说,佛法的殿堂是非常深妙而庄严的,就好像说,在这个殿堂外面有八万四千个门可以进入;而要进入这个殿堂的话,只要选择八万四千门中的其中一个门,直直而进入,就可以进入这个庄严的佛法殿堂。话虽如此,可是既然说这个佛法的殿堂是非常深妙而庄严的话,有可能你开了八万四千门中的一个门,就可以看到中央大殿吗?当然是不可能的。要不然怎么会叫作深妙而庄严?你也许开了八万四千个门中间的一个门,然后进入了某一个房间,里面也许有很多很多珍宝;有了这些珍宝之后,你也许会看到,这个后面还有十个、百个乃至更多的门。当你在思惟的时候:这些珍宝是不是最庄严的?然后,这个其他的门后面,是不是还有更庄严的珍宝?这个时候你不禁想起,曾经见过中央大殿的古人留传下来的话,他这么说:“某甲啊!你要以你开启第一道门的知见与方法,善选下一道门去开启,一心坚持下去,下一道门后面会有更庄严的珍宝;乃至说,下一道门后面的厅堂中所见的无量无数的门,也是用这样的原则去走、去进行。要十分小心才不会开错门、走错路,终究你是可以到达中央大殿的;因为我也是这样的走过,而看见中央大殿的深妙与庄严的。”
为什么这样譬喻?因为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标,一句佛号念到底为一门深入,是可以达成这个阶段性的目标;但是,这毕竟只是阶段性的目标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一旦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接下来要干什么?该不会你跟我说:“我在那边从此就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一直到成佛,因为那边叫作极乐世界。”也许你是可以快乐幸福的继续在那边生活下去,但是你假如要成佛,还是得要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般若智慧熏习等等的六度乃至十度,一样都离不开广学多闻这样的修学,才能够继续地支持你往佛道上去迈进;那等到你福慧都圆满了,才能够圆成佛道。所以说,你开了一道门以后,所见到那个房间里面,又有很多个门等你去开,一个门接着一个门。你可以方便用念佛为一门深入,但是这一门要深入,必须兼有布施、持戒等等前五度的福业,以及说第六度的智慧,引发种种的方便善巧,才可以让你有如同过关斩将般的顺利的一个门又接着一个门,这样的一直往中央大殿开去。那么以念佛一门深入,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来当作目标,毕竟只是狭隘的净土法门;而真正的净土法门,还是要你能够开启进入中央大殿那个门,而从此以中央大殿为中心,然后把每一个门都一直往外开,这样继续地深入,一直到成佛为止。
可是问题来了。有的人会想说:学佛为什么要开这么多门?为什么不能只开一个门?有这样的问题的人,一者说,因为他是被善知识错误的引导,因为这种善知识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佛法的中央大殿到底是什么;更不要说这个善知识是可以为你施设种种的方便善巧,让你可以开启殿堂外面一层又一层的什么?八万四千个门。再者说,那就是你个人的心量短浅,所以才不愿意去面对那么多个八万四千门;所以才会被假名善知识的所谓的一生即可成就所蛊惑,因而走向错误的法门。其实,假如有这样无量无边的法可以修学,而且是有人真正可以为众生教授这么多无量无边的法,有这样的善知识住世,大家应当是要感到高兴才对!
那么,如何来证明佛法的中央大殿有着一层又一层的门,等着学人去开启?接着我们就从另外一种的一门深入来说明,顺便来解说这个疑点。
有人主张说:一门深入这样才会对佛法有洞彻的心得,以及一通百通的洞识。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乃至于说只专门研读某一部经典;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可以一经通、百经通。可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确定: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
一般人都只会在经文的表相上面,然后再加上世间所曾经熏习的种种的法,然后加以贯通之后,就敢说“我已经通了这一经了”;然后他以相似的道理进一步去了解以后,他就敢说“我又通了另外一部经了”。因为所了解的范围都在世间的法相上,所以他才能够这样一法通一一法。其实,他有没有真的见道或是通达这部经?其实,他只看到经文上表相上所说的那些世间法而已罢了。那么,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当然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此经”。此经就是《心经》,也就是无量无边的经。因为每一部经都是在讲同一部经,就是此经,也就是在讲每一个人都有的如来藏;只是因为说,每一部经所叙述的内涵,有着深广差别的不同罢了。
为什么说真正的一经通——见到此经的人,他是不敢说他通于百经的?他只敢说:“我是可以用这样一经通的基础,然后一世又一世的继续修学下去,希望早日可以究竟通达经中的深妙义理。”他也会跟你说:“其实我不是在说客套话,因为 佛早就开示说,从初住位开始,乃至于到七住明心,进一步还要到十住位,再经过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才能够究竟通达此经的深妙义理;然而,从初住位开始,这样一共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够究竟通达百经的。所以,他才会说:“我是不敢讲一经通就百经通这一种大话的!因为,我即使真正亲证了此经,可以随分为人解说《心经》;可是真的要有人叫我要宣讲《金刚经》的话,我恐怕也办不到。因为我很清楚知道,虽然《金刚经》的本质也是此经,但是它的义理却较《心经》的总相智而更深广而微妙。假如说有人要我说宣讲《解深密经》、《楞严经》、《华严经》等等,这样我可更办不到了;因为这些的经典的义理,就更加多倍深妙于《金刚经》,远不是我一世就能够了解的。我万万不敢冒着说极有可能错说了义经典的重罪,而只是为了要满足自己这一种百经通的虚荣。”
所以说,事实上真的没有办法一经通而百经通。只可以说,这一一经的这些基础都是此经,虽然一一经各有其深广差别不同的义理,却仍旧是出于此经;而一旦亲证了此经,就可以用祂来作基础,来百经通。
好,今天暂时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40集 如何一门深入?(下) 正钧老师开示
上一篇:第38集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 正钧老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