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源老师 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来解说《宗通与说通》。在上一集当中我们说了“不可思议通”,从四种涅槃、四种圆寂来说不可思议通。我们解说了二乘人的无余依涅槃以及有余依涅槃,并且说明无余涅槃中有本际,不是声闻阿罗汉他可以思议的;那大乘的解脱呢有四种涅槃,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还有跟二乘共有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再加上只有佛地才有的无住处涅槃,这就是大乘所修证的四种涅槃解脱。
首先我们来说明,七住菩萨所证的第八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祂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大乘般若诸经中有说,众生有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都说这个心就是实相心,说这个心祂是没有一切众生心的心相;那众生心是什么?众生心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个见闻觉知的心。并且说祂是无念心,祂不会忆念一切的法,从无始劫以来祂都不起一念;也说这个心祂是无住心,祂不住着在一切法上;并且说这个心是菩萨不念心,因为祂是无始劫以来不会示现见闻觉知,不在一切的六尘相上面去起心行。这样的心可以说其实是“非心之心”,祂不是我们众生所认知的那个心的心。
在《大般若经》里面,也有很多地方说到这个心的中道体性,说祂“八不中道”。这个心祂就是涅槃实相,如果这个心祂不受生于三界六道之中,就没有一切法,因此说无眼、耳,无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个十八界都已经灭了,没有一切法可说,但是还有这个心独存。世间法是这样子,出世间法也是这样子,都是依这个实相心才会有这一切的世出世间法。所以说这个心祂在住于涅槃位的时候,祂在住于涅槃当中的时候,祂是“无无明”乃至无明也尽,甚至于说“设若有法过于涅槃,亦复如幻如梦”;因为一切法都是这个涅槃心识、这个如来藏所生所显。
众生的心总是会想这个、会想那个,一天到晚想念,念念不忘,总是放不下事情;但是菩萨依照《般若经》所证得的这个不念心,祂既不想念欲界的人天五欲,也不想念色界、无色界的一切法,祂也不会想要出三界;因为祂本来就是涅槃,祂从来不挂念一切法,所以叫作不念心。这个不念心只有菩萨才能证得,二乘定性的声闻人、缘觉人都没有因缘可以证得,也没有办法可以证得。这个菩萨不念心的中道体性,才是《般若经》所说的主旨。由于触证了这个不念心的缘故,菩萨是从这个不念心的体性来领受祂的中道性之后,再来现前观察五蕴十八界等一切法的空相、蕴处界等一切法空;这样的法空观,当然不是二乘圣者的声闻阿罗汉以及独觉辟支佛所能够做得到的。
又譬如说像 玄奘菩萨所翻译的《维摩诘经》,称为《说无垢称经》,里面就有这样的经文,它说:【非一切有情不般涅槃。佛说真如为般涅槃,以佛观见一切有情,本性寂静即涅槃相,故说真如为般涅槃。】(《说无垢称经》卷二)这个意思就是说:【并不是一切的有情都不证得般涅槃。因为 佛说真如就是般涅槃,因为 佛祂看见一切有情的本性都是寂静的,这就是般涅槃相,所以说真如就是般涅槃。】真如是阿赖耶识心体自性所显示的法相,而真如就是涅槃,这就是已经证明了,众生的阿赖耶识心体是无余涅槃的法体;这也说明了,这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的真如性,就是大乘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大乘菩萨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的,就是证得阿赖耶识之后,现前观察第八识心体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所以说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实就是一切有情自心藏识,也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所显的体性。
首先,我们说阿赖耶识如来藏祂是本来自在的心体。这个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祂是本来就有的,并不是从他因他缘所出生的,也并不是自然而有、自然出生的;祂是从来都没有被出生过,因为祂是本来自在的金刚不坏心。我们见闻觉知的心,都是依他起的因缘生灭法,是醒着的时候出现了,睡着熟睡的时候就消失的法,是依于他法而有生,也因为他法而可灭的生灭变异法;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则不是有时出现、有时消失,祂是永远地存在,不论在静中、在动中,是睡眠、昏迷、入定了,祂一样都在,不依他法而生,也不依他法而灭。祂是自在的真实心,不是修习禅定之后,向心中去深观然后才出现;这个真实心如来藏的体性是无出无入的,祂不是有时出定有时入定的法。如果说入定的时候离见闻觉知是真心如来藏,出定的时候又落入见闻觉知中,真实心不见了,那就成为了断灭;会断灭的心,当然不是本来自在的真实心。像这样子在定中观照的时候出现了,不观照的时候不出现了,其实是意识的定心;所以说定心观照时出现了,心散乱的时候就不出现了,那还是意识心。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则是在散乱中或者是定中,都同样明显地存在,从来没有消失,所以《华严经》当中说“真如,性非出现”;祂不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心体,不是依他法而生灭存留的心体,祂是本来自在的心体。
其次我们来说,阿赖耶识如来藏是有自体性的心体。阿赖耶识祂是双俱有性与空性的,祂具有能辗转出生三界万法的有性,也具有犹如虚空的空性,这就是祂的自性。因为这个空性虽然犹如虚空,但却不是虚空,正如同《大般若经》里面所说“以无性为自性”:因为祂没有三界世间、蕴处界一切法的法性,所以说无性;但是祂虽然没有三界世间蕴处界一切法的法性,却具有能出生三界万法的真实自性,所以说祂以无性为自性。又如同《法华经》里面说,这个心祂是“实,无所有”,祂是真实不虚假,可是呢,却又没有一切三界法的有性;这也是在述说同样的道理,表示说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祂是有祂的自体性的。
接下来我们来说明,阿赖耶识如来藏祂是寂然清净的心体。阿赖耶识虽然随着业力以及无明种轮转生死,但是无量劫以来,当七转识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万法生起了贪爱厌离的心行的时候,祂却始终不贪不厌三界万法。祂对于六尘从来没有起贪过,遇到了有所染污的六尘,如来藏祂既不会讨厌,所以也不会生起烦恼。因为祂离六尘见闻觉知,不只在定中祂离见闻觉知,在动乱的这个见闻觉知当中,祂一样是离见闻觉知;所以祂是寂然清净性的心,而且是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是清净性的心。
最后我们来说明,阿赖耶识心体祂是中道涅槃的心体。阿赖耶识本来就不生,当然永远不死、永远不灭;不生不死、不生不灭当然是涅槃,所谓“涅者不来、盘者不去,涅者不增、盘者不减,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者不垢、盘者不净,涅者不贪、盘者不厌”。亲证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的菩萨都能够现前观察,在无量劫的生死轮转当中,世世的十八界现有生死,现有种种的垢净;但是如来藏阿赖耶识的自心,始终是住于如性当中,始终是如如不动的体性。凡是落在两边的都没有祂的份,永远是不生不死、不断不常、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那不就是善得中道的涅槃吗?这跟二乘无学圣者所证的涅槃是完全不同的,是二乘无学圣者所无法思议想象的涅槃。
所以,大乘菩萨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第八识的识性,乃是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识性所显,因此说第八阿赖耶识是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所依理体;如果离开了阿赖耶识心体,就没有大乘法中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证可知。
大乘法还有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但是在说明无住处涅槃之前,我们先再从作为判定佛法正确与否的标准“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印,再来探讨二乘涅槃以及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质,来了解其实质是什么。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还有“涅槃寂静”印。为什么说涅槃寂静?因为一切行无常,所有的行阴都是无常,无常则是苦,所以应该要灭除。当身行、口行、意行都灭尽了,十八界法都已经不存在了,还能够有六识与六尘存在吗?连意识与意根都灭除了,还能有意识心来领受,包括乐空双运当中淫乐觉受在内的这种种的身觉境界吗?这时候是色阴灭除了,意识与意根也灭除了,六尘也不再生起了,绝对的寂静,而不再有一法继续存在。所以,在阿含经文中所说的道理就是说,诸行灭尽以后,十八界、五阴、六入、十二处都已经全部灭尽了,一切众苦毕竟止息,一切烦恼毕竟灭除,所以称为涅槃寂静,这就是涅槃永远寂灭的道理。
在大乘经典《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当中有这样一段经文,它说:【观一切行无常宝心,不住一切三界中故;观一切法无我宝心,我及众生俱无我故;观于涅槃寂静宝心,究竟寂静故。】(《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二)由这个经文就可以了知,涅槃中确实是有第八识的清净宝心远离了见闻觉知而独自存在,不落于断灭见当中,这才是真实涅槃,不是想象虚无的涅槃。那也可以由此了知,因地凡夫位当中的第八识心本来就已经是涅槃了,所以这个经文里面才会说“观一切行无常宝心”。这说明了第八识心本来就有两种的体性,祂的自体是常住于无生死的涅槃境界当中,却因为意根的遍计执性,导致一切种子流注不断而有生死;所以说第八识心在三界中,同时有着这“自体常住”而“种子流注生死不断”的这两种性,是不可切割的,这才是大乘佛菩提的证道。
而阿含诸经中,有没有说到自性清净心呢?事实上是有说到的。无余涅槃既然是十八界灭尽了,而在灭尽不净有染的意识与意根这两个心以后,无余涅槃中既然是宝心,这个心就不是六识、不是意根、不是六尘;并且是不知不见而永远寂静的心,当然不会有贪瞋染污的心行,当然是自性清净心。这个心是先于五阴十八界而存在的,《阿含经》中称为入胎识;当五阴十八界自我灭尽以后,祂还独自住于无余涅槃之中。独自住于无余涅槃之中的时候,祂的自性是绝然清净的;可是当祂在三界中,与五阴十八界同时同处的时候,难道祂就不清净吗?其实祂仍然是清净不变的。假使有人住在人间仍有意识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一个先于意识存在、却不随同意识在涅槃时灭尽的心,而这个心祂是常常会跟他起争执而有不同意见的,那才可以说这个心就是这个入胎识,祂是确实是不清净的。那假使说祂在人间,意识正当不净的时候,这个无余涅槃中独住的心,是从来不与他互相争执的,当然就不能够说无余涅槃的这个本际心入胎识如来藏在人间运作的时候是不清净的。所以,从阿含道的经典所说的法义来看,其实许多地方都已经说入胎识的清净性;只是阿含道的断我见、断我执不需要亲证这个自性清净心,所以就没有明说了。但是,不能够因为四阿含诸经中不曾明说“自性清净心”这个名词,就说原始佛法中没有说过自性清净心,因此就说这个心体是不存在的,这样是不对的。
而无余涅槃中的这个本识心如来藏,祂是离见闻觉知的,在这当中,没有六根六尘六识,所以不在三界中。无余涅槃中没有六根,所以不可能出生六尘;既然没有六尘,也就绝对的寂静;既然没有六根、六尘,就不可能会有六识出生以及存在,那也是无知也无觉的,当然是绝对寂静的境界。纵使有人主张说“无余涅槃中仍然有意识心”,但是因为已经没有六尘存在作为意识了别的境界,所以依旧是绝对寂静的;何况说无余涅槃中根本就没有六尘的境界,是不可能有六识或意识单独生起而存在的,因此而说涅槃寂静;也就是说,涅槃当中不可能有六识、有意识单独存在的。无余涅槃的境界中,是完全没有境界与觉观的,三界中的一切觉观全都灭除了,所以称为涅槃寂静。因为连六尘以及觉知心都不存在了,没有能知、所知,是完全无境界的,所以方便称为无余涅槃的境界。正是因为在无余涅槃中,已经灭除了五阴、六入之后的无境界相,所以称祂为涅槃寂静。
觉知心存在时一定有觉,就是“此觉”的存在一定是依于六尘的具足或多分、少分才能存在;若全无六尘,觉知心是无法存有的。所以,欲界或者禅定乃至初禅、乃至第四禅的定境当中的这个“此觉”存在的时候,一定是有六尘或者是定境法尘存在,当然不是绝对寂静,当然不符合涅槃寂静的法印。必须是“此觉”完全而且永远灭除了,灭除后确实可以永远不再生起了,才可以说是涅槃寂静的无余涅槃。所以,涅槃一定是绝对寂静的,舍弃了五阴、舍弃了受想行识的觉而独存的这个涅槃的本际、实际、如来藏,却又是离六尘见闻觉知的,也是没有思量性、没有作主性的心,这才是真实的寂静、究竟的寂静,所以 佛称祂叫作涅槃寂静。
因此,不论是大乘涅槃或者二乘涅槃,都必须符合涅槃寂静的圣印,不许违背。二乘无学圣人进入了无余涅槃以后,是灭尽十八界境界,在无余涅槃中,灭尽一切法,是绝对寂静的,所以称为涅槃寂静;而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本识如来藏,祂从来不会生起六尘中的觉观自性,从来都与六尘不相应,所以从来离见闻觉知,只有祂独住无余涅槃境界中,绝无丝毫六尘,因此说涅槃寂静。
由以上的说明可以知道,二乘圣人所证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本质,仍然是大乘法中所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仍然是以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体。那就应该知道说,二乘圣人所入的无余涅槃境界,其实仍然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境界;只是二乘圣人不能够证得第八识,所以不能够了知何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不能够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境界,所以说不知法界的实相,不能通达般若智慧,不能够思议证悟菩萨的智慧。
以上,时间的关系我们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