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第047集 三种能变(二)
2015-04-21 22:04:26  类别:宗通与说通
由 正礼老师开示:三种能变(二)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跟各位介绍到有漏法种跟无漏法种。简单的解说,也就是我们所产生的一些有漏的习气跟现行,或者是一些无漏的习气跟现行,这都是因为如来藏有这样的功能性,所以流注出这样子的种子而产生了现行。所以我们会脾气很大,那也是因为如来藏有这个功能;可是有些事情我们也可以冷静下来,那也是因为如来藏有这个功能性。既然有有漏的部分,也有无漏的部分,我们怎么样让我们能够无漏?当然,这个无漏,我前面说用不贪、不瞋,而用世间之法来稍微解说;可是不要就误会如果有一个人常常不生气、对财物都不贪,他就是证得无漏。事实上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无漏所说的,一定是在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或是大乘的菩提里面,他确实有所实证;因为能够有所实证之后,他才能够真正断除这一些有漏的部分。譬如说不贪,有些人确实是这一世不贪,可是下一世是不是能不贪?不确定,所以那样子就不是真正的无漏。所以我们前面所解说的,那个是一则譬喻,来让大家能够了解怎样叫作漏,什么叫作无漏。
能够无漏一定是对于解脱,也就是对于声闻法里面的解脱,有所真正的实证。譬如说他断了我见,我见断除之后,他才能够真的生起一分的无漏的功德。因为他才能够实证蕴处界的无常、苦、无我的实证,他见解上能够认知;这样他才能够开始有所谓的无漏法种的真正的实证,他才能够真正迈向“薄贪瞋痴”。而且薄贪瞋痴是他往前迈进,他就一直往前迈进;当他能够实证声闻果到第三果的时候,断除欲界爱的时候,欲界爱就真的断除,而且断除之后永不再生起,这样子才能够称为真正的无漏。所以,如果只是在世间法里面,偶尔的不生气、不贪财,或是说这个人个性就是不贪财、很少生气,那个不能称为真正的无漏;因为他没有在佛法中有真正的实证,因为他不能永远的把不贪不瞋永远持续下去,所以那个不是真正的无漏。真正的无漏一定是当他能够把现行断掉之后,他的现行不再生起了,这样的话才能够说是无漏法种的真正的发起。
第一能变祂有有漏法种跟无漏法种。然后依于有漏的法种,依于我们对于世间的贪瞋痴慢疑等等的这些诸法有漏的这些法种,然后依于有父母、有这些业种,然后就变现出我们的五扶尘根、五胜义根;然后又有跟一切众生的共业的这些种子,就变现出器世间,让众生在这器世间里面受种种的果报,承受种种的喜乐、悲伤、痛苦种种诸法。这个都是因为阿赖耶识祂能够有这种变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有初能变的这种种子功能,而且祂能够让我们众生在三界流转里面能够获得“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或者是“离系果”。
离系果就是依于修学三乘菩提之后,能够有所实证,能够发起的离系的果报,也就是离开三界系缚的果报;这是属于无漏法种的逐渐的发起。那什么是异熟果?就是前面所说的,五扶尘根还有五胜义根的这些根、尘、识的这种流注,这个就是属于异熟果。那也会有等流果,等流果是说,譬如小孩子生出来之后,每个个性都不一样,虽然他刚出生出来了,可是他逐渐就会显露出他过去世的那个习性出来,那个个性出来,那就属于等流果。什么叫士用果呢?就是士夫之用,譬如说有些人他就是比较聪明,有的人就比较愚笨一点;或者是说他对某一件事情他就做得比较好,有那一方面的天分,可是对某一些事情他就比较不会;有些人就是对某些事情、对别人不会的部分,他反而有才华;所以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那种功用,那叫士夫之用,那叫士用果。那什么是增上果?也就是对于这些等流、异熟或是士用,他有所增上,譬如说每个人都会有点脾气,可是有些人脾气特别大,那就是他的增上果——增上的果报;或是说有些人,如果学学钢琴,他也可以学,可是有些人他就特别增上,他只要稍微一学,他什么都会,他钢琴就特别厉害,那就是他有增上的那种果报,所以增上果就是这个意思。
离系果就是依于修学大乘或是二乘法,他能够产生解脱,能够离开三界诸法的系缚;当他逐渐显发,他就是获得了离系果,因为这里面就是有无漏法种的功能的显发。所以众生就是因为有第八识有这个初能变,有这种功能性,所以能够变现出种种的果报。因为这样子,所以说初能变是一切三乘有学、无学的有漏、无漏,统统都是由第八识所成就。
同样的,三乘有学、无学的无漏有为法。譬如说声闻的阿罗汉,虽然他有一些有为法,譬如他还要照样吃饭、看东西,可是当他在进行吃饭、吃东西,或是做种种的事情的时候,他不会产生一些有漏性,因为他已经把我见、我执断除了;那个时候他虽然有些有为法,可是他这个有为法,它是无漏性的,因为不再产生漏失功德法的烦恼了,所以那个就是属于无漏的有为法。所以二乘的声闻他去行头陀行,他就能够依于他的无漏有为法去行头陀行。
而且菩萨世世所获得的可爱的异熟果,事实上一样是无漏有为法。为什么?因为菩萨获得世间的种种的资财,或者是说在世间所运为,事实上一样是有为法,可是它是无漏的。譬如说菩萨获得世间的财富,这是有为,他也是工作,他也是去获得世间的资财,这都是有为,可是它是无漏。为什么无漏呢?因为它都如法而得,而且怎么样呢?他获得世间的资财之后,他是行种种布施,布施给众生;然后说种种法,让众生能够依于他的说法,能够获得三乘菩提的实证。所以,菩萨如果说祂是个大乘初地以上菩萨,依于祂的实证,祂是可以入无余涅槃的;祂在三界里面,祂要生到色界天去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为什么祂要来人间继续获得世间的资财?所以表面上是有为,可是祂来人间获得世间的资财,不是因为祂的喜乐,不是因为祂的贪着,而是因为祂要利益众生的悲心。可是这个悲心它是无漏性的,因为不是含藏了烦恼,不是含藏了对众生的贪爱、眷属欲,也不是为贪爱世间的资财,而是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而来。所以依于这样子,它就是称为无漏的有为法。虽然它有为,可是它这个有为法在运作的时候,它是没有烦恼的,不是依于烦恼、不是依于贪爱而行的,而是为了让众生获得利益;这样子所运作出来的有为法,就称为无漏的有为法。所以这个是三乘有学、无学他所显现出来的无漏有为法的意思。
这个无漏有为法的产生,就是因为初能变识,祂能够变现出这样子的功能,所以可以让三乘的有学、无学,他可以显露出无漏的有为法,因为祂也有无漏的法种。对于其他的众生来说,他就是有漏法种的显现,可是不是只有初能变就能够产生这些结果。因为如果阿赖耶识祂只有初能变性,祂也不能产生运为的。所以事实上,祂还有所谓的次能变性。
第二能变性所说的就是祂能够变生意根,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祂不能单独说“我只有一个第八识的心体自身的运作”,祂还会变生出意根,来跟祂和合而一起运作。因为第二能变识,变生出意根之后,依于意根跟第八识如来藏的和合运作,所以能够引生出第八识如来藏变现出器世间种种一切法。所以有漏法种跟无漏法种的引发,也要有第二能变识来跟祂配合,也要有第二能变识所变生的意根来配合,所以第二能变识就是第二能变所变的意根、这个第七识,祂也叫作现识,能够现前一切诸法。如果如来藏没有第二能变,没有依于第二能变而变现出意根,来作为彼此相依之法,那如来藏也没有办法来变现出五根身跟器世间的。所以,一定有第二能变,然后变现出意根,而让意根跟如来藏和合运作,而变现出所有的一切法。
意根事实上也是我们在修学三乘菩提所应该重视的一个法。因为第八识虽然能够贯穿三世,可是祂不是单独贯穿,不是只有第八识自己能够不依于其他法就能够贯穿三世;事实上祂还有意根,就是第二能变所变现的意根,跟祂和合运作而来贯穿三世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知道,第二能变识的这个意根,在我们修学佛法里面,祂有很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要实证佛法,事实上都是要依于“现量”的实证,而对意根能够有所对治;因为能够对治到意根,才使得三乘菩提所实证的智慧,可以从今生到未来世,然后从未来世一直延续下去。
因为五阴之法、六识之法,在舍寿的时候全部灭除,就剩下第八识跟意根,因为含藏了有漏法跟无漏法的这些修学的业果,所以就能够贯穿三世。譬如说二乘的声闻人,他证得初果之后,他就依于他证得断我见的这种实证的见道的智慧,能够对治到意根,意根就把我见的部分对治掉了。所以当他往生到欲界天去的时候,他的意根还是原来的意根,而可以把他原来对于见道所获得的现量的境界的那种智慧,也可以在欲界天的时候能够继续存在;他照样能够了知,他在欲界天所了知的所有的境界,它也是无常,也是虚妄的,也是无我的,因为这样子才能够让他的解脱果能够延续。所以第八识如来藏因为祂有第二能变,所以能够变现出意根,而意根是从无始劫以来就跟如来藏和合运作,所以从来没有间断的时候;唯除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的时候,才把意根断除掉;可是菩萨是永不断意根的。
而意根是由如来藏的第二能变所变现,而意根就把阿赖耶识执为自我。也就是说,第八识阿赖耶识祂依第二能变变现出意根之后,意根跟如来藏和合运作,跟阿赖耶识和合运作的时候,就把阿赖耶识执为自我。因为执为自我,所以两个法就在三界里面永不分离,而一直持续运转而不停止。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修学的时候,就要对于意根特别注意。而这个意根祂就能够令如来藏祂能够一直流注出四种烦恼,然后来跟意根相应。这个四种烦恼就是我见、我痴、我慢、我爱。我们刚刚说,声闻人断了我见,就是因为他对于意根所相应的烦恼的四种烦恼里面的我见的部分产生了对治;因为产生了对治之后,意根就把祂的四种烦恼里面的我见的烦恼,就给它断除了;因为断除了,所以才可以让一个声闻人初果人能够七次人天往返,而能够把他的我执也把它去除掉,然后最后迈向究竟的解脱。所以三乘菩提所修的法,都在对于意根进行对治,也就是对于意根所相应的四种烦恼能够产生对治的效果,这样子才叫作对于三乘菩提的内容有确实的实证。
而意根祂有个特性,就是祂对于现量之法,祂才能够相应而产生对治;如果只是意识所思惟的,并不能直接对治到意根。譬如我们有谚语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也就是说,如果还没有到那个境界,那个心是没办法下决心的。为什么没办法下决心?因为那不是现量之境;除非是现量,让意根说这个是已经成为事实了,它是现前所现的一个境界,那祂才接受;因为接受,祂才愿意改变祂的见解。所以意根的对治,一定要由现量才能够产生对治。如果只是语言文字的思惟,那对于意根没有产生对治的效果。
所以我们说,《宗通与说通》里面所说的内容,为什么要强调宗通?就是因为只有宗通,也就是对于禅门所实证的明心见性乃至过牢关等等,能够有所实证,而这个实证就是对于意根所产生的对治;因为有这个对治,才让意根能够把祂所相应的四种烦恼的种子,能够产生对治而改变它的功能。所以,意根原来在众生没有修行的时候,祂是染污的意根,因为祂跟四种烦恼一直相应着;可是因为经过修行之后,有所对治之后,意根就开始生起了一分的无漏法种,就能够因为有所对治,所以让意根能够逐渐的清净,令意根能够慢慢的显发出清净的部分。这个时候意根就慢慢的,也有祂烦恼的部分、染污的部分,也有祂清净的部分,而让一个修学者逐渐的修学,然后慢慢的增加意根的清净性,来迈向成佛之道。这个就是意根在三乘菩提修学里面的一个重要性的内容。
因为我们的时间又已经到了,所以我们对于这一节,就先跟各位介绍到这一边。我们下一节,再继续跟各位说明。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048集 三种能变(三)、真实唯识门(一)
上一篇:第050集 错误的三时教(二)、建立见、诽谤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