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第107集 华严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2015-04-21 21:57:51  类别:宗通与说通
由 正文老师开示:华严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集要继续跟各位说明的是“华严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那何谓华严宗呢?华严宗是因为《华严经》为宗,因为经名而立名;因为以《华严经》这样子的经名,所以立名为华严宗。而华严宗的沿革是如何而来的呢?华严宗的诸祖、各祖师,还有他的相关着作,是说了哪些东西呢?
华严宗的初祖是杜顺禅师,杜顺禅师是南北朝的时候陈隋年间,他因为总括了华严妙旨,所以造《法界观》一卷,也造了《五教止观》一卷;他专宗《华严经》,所以从这边慢慢的成为一宗。也就是说,华严宗在中土这边的开始,其实是从初祖杜顺法师;他因为总括了华严妙旨而造《法界观》还有《五教止观》,因为专宗《华严经》,所以因为这样子慢慢的成为研究的一个方向,就变成华严宗。
那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都各有他的着作。而二祖智俨他通华严十地相,造了《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十卷,也造了《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也造了《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四卷;而且他会集了他的师父杜顺法师所说的这个法,而写成《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这个是二祖智俨法师他所作的相关的着作。
而三祖法藏法师,他所作的是什么呢?他作了《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也造了《华严经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也造了《华严经旨归》一卷,又造了《华严策林》一卷,又造了《华严经问答》二卷,又写了《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又写了《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法藏法师所写的这些着作,其实数量是最多的。法藏法师综合了杜顺禅师还有智俨法师,所以造了这样子的着作。法藏法师因为集华严的教义于大成,所以华严宗的教义其实是在法藏法师的这个阶段集于大成的。
那法藏法师的后面有谁呢?法藏法师的后面,有清凉澄观法师。清凉澄观法师他作“大疏”及“演义钞”。据传一直到贤首殁后,有静法慧苑者,他是违背师说,作《刊定记》三十卷。也就是说,静慧法师他其实是违背了华严宗的宗旨,他违背了华严宗诸祖师的说法,作了《刊定记》三十卷。但是,后来清凉澄观知道这样子的一个过误,所以作了“大疏”及“演义钞”以驳正静法慧苑的说法,而恢复了华严宗的正统,所以成就了第四祖,他就是成为第四祖,所以第四祖所指的就是清凉澄观。
清凉澄观以后还有哪一位呢?清凉澄观以后是清凉澄观的弟子;清凉澄观的弟子他接续清凉澄观的衣钵盛弘华严,而着有《禅源诸诠集都序》,也注有《华严法界观门》,还有注有《原人论》,还有注《盂兰盆经疏》,还注《圆觉经疏》。
这个华严宗一直到明清两代都还有弘扬者,从杜顺禅师一直到明清都还陆陆续续有人弘扬。可是华严宗的各个祖师,有证悟的人,也有错悟的人。为什么清凉澄观会对于静慧这些错误的说法会作刊定?很显然就是他的说法其实就是违背了宗旨,违背了宗门,所以他作了刊定。还有华严宗的这些祖师如圭峰宗密,其实他是以意识心为真如的;也就是说清凉澄观的弟子圭峰宗密,他是以意识心为真如,他是一个错悟者。可是,我们在这里不是要评论什么人有开悟,什么人没有开悟;我们不是依着华严宗自己的教判,要来谈论它在佛法中的定位;而是要依着华严宗这个宗旨的归向,依着华严宗所归向的《华严经》的意旨,来大概说明华严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那华严宗在佛法中的定位是怎么样的一个说明呢?华严宗在佛法中的定位有哪些重要性呢?我们先来说明一下《华严经》的妙旨。《华严经》所说的,是在说什么呢?《华严经》的全名又叫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什么叫作“大方广”呢?“大方广”指的就是,“内自心地无量三昧,外至十方佛土世界,小而无内,外而无际,森罗万象,无所不包”。那“华严”所说的呢,就是“万德庄严具诸菩萨行,果德圆满如众色莲华悉皆具足”。
那“大方广”为什么说是“内自心地无量三昧”呢?这个指的是从佛地或是说从因地来讲我们这个自心如来藏,也就是说,不管华严宗也好,或是禅宗也好,都必须证悟这个自心如来藏,以这个自心如来藏为入门的开始;这个自心如来藏是“内自心地无量三昧”,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本身祂就具足了无量三昧,祂本身就是在定中,祂本身不需要修定而具足了无量三昧。而“外至十方佛土世界”,这个如来藏本身含摄所有三界六尘万法,三界六尘万法全部都是从祂这边出生的;每一个众生所出生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样子的三界六尘万法,全部都是自心所出生的,所以祂外至十方世界,“森罗万象,无所不包”。而这个十方佛土世界是由谁来成就的呢?这个十方佛土世界,是因为佛的愿力再加上跟佛愿力相应的这些众生,这些众生因为共业的业力所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说因为这个共业的业力,共同成就了这样子的十方世界佛土;而这个十方世界佛土是依于如来藏心所成就的,没有这个自心如来藏的话,就没有十方世界的佛土成就。而这个如来藏心,“小而无内,外而无际,森罗万象,无所不包”,所以祂叫作“大方广”;无所不至,所以是叫作“大方广”。
那“华严”的意思就是说,菩萨证悟了如来藏以后,因为进入了佛菩提道的修学,进入了佛菩提道的修学,所以进入了菩萨道的万德庄严。进入菩萨道的万德庄严,必须要经历了菩萨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于十地的果位,乃至于等觉、妙觉,成就圆满的佛果;这样子的一个成就佛果的果位,祂是万德庄严的。那这个万德庄严的这样子的菩萨行,必须要具足菩萨的六度万行,乃至于具足菩萨十度万行,地地修行、地地增上,才能够圆满果德如众色莲花,这样子才有办法具足的。因为这样子万德庄严,佛菩提道菩萨行的果德圆满成就佛果,这样子就像众色莲花具足圆满,所以它叫作“华严”。
所以,“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华严所指的不外乎就是在指从自心如来藏证悟开始,进入了佛道地地果位的修行;所以华严显示的其实是成佛之道,菩萨五十二位阶修证的次第,它从十信凡夫位开始,一直到究竟佛地的修证。而且它是为后时三乘教法方便敷演,也就是说,华严是 佛成佛的时候,以二十一天的时间,在菩提树下为有缘的天人众所说的佛法,这个其实是一时顿说的佛法。也就是说其实它是顿教,但是也是始教,但是它所说的佛法其实也含摄圆教佛法;因为 佛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一时顿说了,已经把一切佛法全部都是开演出来了,为了就是要让后面三乘的教法,就是声闻、缘觉乃至于大乘别教的教法,能够方便的开演,能够方便的宣说。所以华严所宣示的是以如来藏的因地果地,来具足宣说;所以华严宗所示的是兼摄三乘解脱果,华严宗显示藏识法界的无尽缘起。
华严宗显示藏识法界的无尽缘起,其实这个无尽的缘起,这个华严的法界缘起,华严的一真法界的缘起,其实是因为含摄“业感缘起”,也含摄“赖耶缘起”,也含摄了“真如缘起”。因为有阿赖耶识执持业种,所以才会有业感缘起;因为阿赖耶识执持着这些业种,因为修行,地地的转依、地地的转进,所以这个就叫作真如缘起。那业感缘起与赖耶缘起跟真如缘起,我们在前面的老师已经详细的说明过了;但是这一部分,其实是摄属在华严一真法界的法界缘起里面的重要的一个道理。
那华严所宣示的果地究竟成佛的佛菩提果圆满功德,华严宣示的佛果的果地是究竟成佛的佛菩提果圆满,而三身应化、四土圆成。也就是说,透过证悟了如来藏以后,证悟了如来藏以后,乃至于依着如来藏地地的修行,进入佛菩提道的修行,那这样子能够了知赖耶缘起的真正的道理。而业感缘起其实是含摄在三界九地里面的各各众生,其实都是属于业感缘起,因为业感其实有善业也有恶业;但是业感其实如果没有如来藏执持这些业种的话,就没有所谓的业感缘起。那因为有如来藏执持这些业种,再加上佛菩提道的修行能够转易这些种子,所以能够成就真如缘起,才能够成就佛果的三身应化,能够成就佛地的四种圆成,也就是说这个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还有常寂光净土。
那 佛说《华严经》,佛为什么要说《华严经》呢?佛说《华严经》的因缘是?为什么 佛在前面的二十一天里面就先开显《华严经》呢?因为 佛在佛菩提道场,对诸天以二十一天时间,说华严的庄严,是为了要杜绝后面的人谤佛说“佛法是次第说,佛是次第成佛”。其实现在有一些佛学研究者就已经有这样子说了,说“大乘佛法是后面的人才慢慢圆满的”。那其实大乘佛法,佛在这个二十一天的时候,说华严的时候,就已经全部都已经把它说完了;所以这个就是为了要杜绝这些人诽谤佛法。这个其实在部派佛教的时候,就已经有这种人了。所以《华严经》它是摄属在五时三教的第一时里面,所以又叫作始教,也叫作顿教。这个是 佛在菩提道场里面,为了度这些人天众,其实最主要是为了要杜绝后面的人会去谤“佛是次第成佛,佛法是次第圆成的”。但是很可惜,佛虽然是这样子的教示,但是还是有人陷入这样子的一个状况里面。所以我们不应该单单以《华严经》的宗旨、华严经旨来立宗;应该将华严宗旨遍摄诸宗派,悬示于一切宗派内。
华严宗也不可自外于佛教诸宗派。为什么呢?因为《华严经》的宗旨其实是摄尽了一切宗派的教法,它是具足显示成佛之道。而华严是令所有的行者能够了知佛果内涵,还有修证的次第;而华严是佛教中一切宗派行者所应当知解、所应当修证的;而华严是让我们了知佛果内涵还有修证次第。证入华严一真法界,可除狂密、狂禅还有误会般若的弊病。华严宗的行者如果了知一真法界,其实就是证悟同于禅宗所说的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的话,就能够了知佛果的内涵,也能够逐渐了知修证的次第;不至于说“一悟即至佛地”,不至于像狂密一样,到处“活佛”满天飞,不会说“活佛的证量跟佛一样,甚至于超胜于佛”。所以华严宗其实如果真正的证入了一真法界,同于禅宗所悟的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的话,是可以除掉狂密与狂禅误会般若的这样子的一个弊病。
而华严宗其实也不可自外于佛教诸宗派。因为华严宗其实本身跟佛教的各个宗派都是一样,各派各宗要真正进入佛法的修学,都是必须要悟入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所以华严宗应该跟俱舍宗、禅宗、三论宗、唯识宗、律宗、净土宗合并为一佛教,不应该分宗分派。因为华严宗所摄的这些修学佛法,华严的宗旨所摄的这些修学佛菩提道的一个次第,这佛菩提道的修学次第的前提,是以一真法界的证悟为前提,所以华严宗所证的跟其他宗派所证的完全一样。所以,华严宗也不可自外于佛教诸宗诸派,也不能离于佛法二主要道。如果离开这两个主要道,就没有华严宗的宗旨可言,所以华严宗也不能离开佛法的这两个主要道。
而这两个主要道——佛法的佛菩提道与解脱道,其实都是从一真法界的海印三昧里面所悟入的。所谓的海印三昧所指的就是无量三昧的如来藏海。华严宗的无量三昧都必须依止着这样子的一个一真法界的海印三昧,才有办法悟入这样子的无量三昧。所以,如果不能够如实了知二乘菩提的十八界空,就不能证知解脱果,也不能够会通解脱道;如果不能证知领受自心藏识,那就不能入佛菩提道的修学之门。如果离开这两种佛法二主要道的修学,而说有华严宗旨,可作华严三昧观、华严普贤观、华严唯识观等等的观门,则无有是处。因为如果离开佛菩提道的修学而说“华严宗的修学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超胜于其他各宗的,一真法界是最殊胜的,一真法界是比任何各宗各派都更超绝、更殊胜的”,这个其实是误会了华严宗的宗旨。
一真法界之所以殊胜,一真法界之所以能够超胜于其他的各宗各派,其实是因为一真法界祂本身就是我们悟入的这个佛心,我们所悟入的这个真心如来藏。依着这个真心如来藏,所以能够入到这个佛菩提道的修学里面,能够次第的完成佛菩提道的修学的证果。所以一真法界之所以殊胜,是因为这个样子才是殊胜的。但是祂的殊胜一样是不离于各宗各派证悟如来藏心,乃至于依着如来藏心次第修学的殊胜,所有的殊胜全部都是汇归这个如来藏;所以祂就叫作无上法,祂就叫作微妙法。依止着这个无上微妙法,依止着这个无上法,依止着这个微妙法,所以能够入于佛菩提道的修证与次第,乃至于成就佛果。
所以,华严宗其实是不应该分宗分派的,因为华严宗还是以证悟如来藏为宗旨的,所以华严宗是不应该分宗分派的。华严宗的修学法门只是一个方便的修习的一个名相,真正的修习的理地还是以证悟如来藏为主。
那今天时间已经到了,跟各位分享到这边。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108集 法相唯识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上一篇:第106集 禅宗在佛法中之定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