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布施的种类与方法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布施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布施可以让我们得到不同的果报。
在上一节举出《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 第19〉的经文提到:
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佛说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法布施给众生,施者将能获得各种不同的殊胜果报利益。
又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 第1〉中说:
布施饮食得力、色、命、乐、瞻;若布施衣服,得生知惭愧,威德端正,身心安乐;若施房舍,则得种种七宝宫观,自然而有五欲自娱;若施井、池、泉水种种好浆,所生则得无饥、无渴,五欲备有;若施桥、船及诸履屣,生有种种车马具足;若施园林,则得豪尊,为一切依止,受身端政,心乐无忧。如是等种种人中因缘,布施所得。
论中说,布施饮食未来可得到强健的体魄、殊胜的妙色身、长寿、身心快乐、众生喜乐亲近;布施衣服未来世可以得到与生俱来的惭愧善法,威仪德行端正庄严,身心安隐快乐;如果布施房舍,可以得到七宝庄严的宫殿楼阁;如果布施井、池等清净好水,不但后世可以得到好的浆水,并且能够无饥、无渴,五欲充足;如果布施造桥、船及鞋子,将得到车、马等交通工具充足;如果布施园林,未来会得豪富尊贵的地位,一切人都会依止他,身相也会很端正,心中安乐而无忧无虑。像这些种种的依正庄严,都因为所作布施的因缘而得。
第一目 各种财物布施的果报
布施的种类可分为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三种。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 第19〉开示说:
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轝,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
首先,我们先来谈财布施,财施之目的除了让我们未来世的果报富裕,让我们未来世有资财可以利益众生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破除我们的贪心及悭吝心。平实导师常提到:“当我们布施财物给众生时,其实不只是布施财物,而是同时把自己的悭贪心布施出去了。”1 因此,发愿当菩萨的学佛人,若要破除对财宝的悭贪之心,就得先从财布施下手。而财布施不只限于金钱施,举凡各种财物,包括各种生活必需品,不论是食、衣、住、行、育、乐之物品,或是各种金、银、铜钱乃至各种珍宝,都是可布施之物。依于布施物品的不同,未来世所获得的果报也会有所不同。
譬如《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 第11〉中说:【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
注1 摘录自 平实导师著《起信论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2010.10 初版三刷)
我们接著引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来作说明,这部经主要是 佛陀对首迦长者说明众生所作善恶业报的差别法门相,其中对于布施也有所教导。
经中说奉施诸佛菩萨各种不同的物品,所得到的功德果报也有不同。例如:布施供奉宝盖,未来可以身心安隐、得到大威德的菩萨眷属……等十种功德。2 布施供奉缯幡,未来可以得到国王、大臣、亲友、知识的恭敬……等十种功德。3 布施供奉锺铃,未来可以得到梵音声、大名闻,说的话众人都尊敬接受……等十种功德。4 布施供奉衣服未来得到肌肤细滑、面貌端严……等十种功德。5 布施供奉器皿,未来可以离诸渴爱;若口渴,自然有流泉涌出,并且终不生于饿鬼道……等十种功德。6 布施供奉饮食,未来得到寿命和好形色和强壮有力,乃至众人敬仰爱乐……等十种功德。7 布施供奉鞋履,未来能得到足下安平、游步轻健甚至未来可以得到神足通……等十种功德。8 布施供奉香花,未来身常香洁、鼻根不坏,甚至相貌庄严、貌美如花……等十种功德。9 布施供奉灯明,未来得到不坏的肉眼,得到好的智慧,在世间流转终不在黑暗之处,甚至得到天眼通……等十种功德。10 而我们布施供奉这些物品给诸佛菩萨、解脱者或持戒人,未来世可以得到大福报,并且可以在命终之后生天,乃至可以速证涅槃。
注2《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若有众生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
一者,处世如盖,覆护众生;二者,身心安隐,离诸热恼;三者,一切敬重,无敢轻慢;四者,有大威势;五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大威德者,以为眷属;六者,恒作转轮圣王;七者,恒为上首,修习善业;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
注3“若有众生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幢,国王、大臣、亲友、知识恭敬供养;二者,豪富自在,具大财宝;三者,善名流布,遍至诸方;四者,形貌端严,寿命长远;五者,常于生处,施行坚固;六者,有大名称;七者,有大威德;八者,生在上族;九者,身坏命终,生于天上;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注4“若有众生奉施锺铃、得十种功德:一者,得梵音声;二者,有大名闻;三者,自识宿命;四者,所有出言,人皆敬受;五者,常有宝盖以自庄严;六者,有妙璎珞,以为服饰;七者,面貌端严,见者欢喜;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锺铃得十种功德。”
注5“若有众生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一者,面目端严;二者,肌肤细滑;三者,尘垢不著;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五者,微妙卧具,覆盖其身;六者,具慙愧服;七者,见者爱敬;八者,具大财宝;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注6“若有众生奉施器皿、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器;二者,得善法津泽;三者,离诸渴爱;四者,若渴思水,流泉涌出;五者,终不生于饿鬼道中;六者,得天妙器;七者,远离恶友;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器皿得十种功德。”7“若有众生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一者,得命;二者,得色;三者,得力;四者,获得安无碍辩;五者,得无所畏;六者,无诸懈怠,为众敬仰;七者,众人爱乐;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注8“若有众生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一者,具足妙乘;二者,足下安平;三者,足趺柔软;四者,远涉轻健;五者,身无疲极;六者,所行之处不为荆棘瓦砾损坏其足;七者,得神通力;八者,具诸给使;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
注9“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花;二者,身无臭秽;三者,福香戒香,遍诸方所;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六者,身常香洁;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
注10“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大正藏》册1,页894,下7-页895,中7)
经中还特别提到,人间众生富乐贫苦的先后差别,不论是先乐后苦、先苦后乐、先苦后亦苦、先乐后亦乐等,皆因施主及福田的胜劣,而有种种的业报差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 开示如下: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
是名先乐后苦。
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俛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恡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
是名初苦后乐。
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
是名初苦后苦。
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
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
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
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
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
上述经文义理浅显易懂,简单的说,众生这一世的果报是先富后贫、先贫后富;或先富后富、先贫后亦贫等,这都与他过去生是否常行布施,并发愿未来世亦乐行布施?或是否值遇真善知识等良福田而能行布施?这些都会导致他今生富裕或贫穷,乃至他今生继续悭贪或继续乐善好施,以致未来世又会继续贫穷或富裕等等差别。譬如,有的众生虽然很贫穷但乐善好施,那是过去世没有遇到良福田,所以得资财匮乏的果报,但因为有布施的习性,所以虽然贫穷但苦恼少,即使能施之物微少,仍喜爱布施;此世若能值遇到良福田,并以至诚心、恭敬心、无悔心而布施,那么他未来世所获得的果报将是殊胜无比的。或有的人是非常悭贪吝啬的小气鬼,此世很有资财,珍宝具足,但他平常却都不布施,他的资财丰厚是因过去世运气好遇到了大善知识良福田,他刚好在那一次布施了;他那一世仅仅布施这么一次,因为福田胜的关系,所以他今生非常的富裕,但因为习性悭贪,所以他这一世还是舍不得布施,而且虽有钱却不会受用,显示不出豪贵的威仪;也有人布施时是发心的,但布施出去马上又后悔或犹疑,这样他的未来世果报,虽然是会有钱,但钱财似乎与他无关,因为他吃的穿的用的都感受不到有钱的样子。也有众生很乐善好施,又能值遇善知识良福田,这样的众生就会世世都富有资财而又乐于布施。最悲惨的是贫穷又悭贪的人,过去世从不布施,今生又继续不布施,导致未来生生世世都是既贫穷又悭贪,甚至会有下堕三涂的果报。
第二目 佛说三十七种布施法
我们再举《佛说布施经》来说明布施与所得果报利益的关系。
《佛说布施经》卷1 中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妬,人所崇敬;
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
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
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
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
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
十一、以广大心施,得无量广大之福;
十二、以美食施,得离饥馑,仓库盈溢;
十三、以浆饮施,得所往之处无诸饥渴;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
十五、以住处施,得田宅宽广,楼阁庄严;
十六、以卧具施,得生贵族,资具光洁;
十七、以象、马车辇施,得四神足,无拥妙用;
十八、以汤药施,得安隐快乐,无诸疾病;
十九、以经法施,得宿命等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觉支花;
二十一、以花鬘施,得脱贪、瞋、痴垢;
二十二、以香施,得离烦恼臭秽;
二十三、以伞盖施,得法自在;
二十四、以铃铎施,得言音美妙;
二十五、以音乐施,得梵音深妙;
二十六、以然灯施,得天眼清净;
二十七、以缯彩、疋帛施,得解脱衣服;
二十八、以香水洒如来塔庙;
二十九、以香水浴如来身;
三十、以香油涂饰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一、以香水施浴众僧,得富贵家生,少病安乐;
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颜貌和悦,无诸瞋恨;
三十三、以悲心施,得离杀害;
三十四、以喜心施,得无所畏,远离忧恼;
三十五、以舍心施,得离罣碍,证寂灭乐;
三十六、以种种施,得种种福;
三十七、以无住无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告诸苾刍:“如是三十七种,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
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
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妬;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或以饮食布施,而得大力;
#p#page_title#e#或以酥油之灯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乐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汤药布施,而得长寿;或以住处布施,而得楼阁、田园;或以法说布施,而得甘露。”
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复得十种报应。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婬欲、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而得命不中夭、财无散失、眷属清洁、所言诚谛、离诸嫉妬、人所喜见、亲友和睦、不堕贫贱、颜貌端正、智慧相应,获报如是。”
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如上布施,随愿所求,无不圆满。”说此法已,皆大欢喜,作礼而退。
经中开示的内容已是简明易懂,我们无须赘言解释。由经文的开示可知,有关布施与果报的因缘差别,牵涉到施主、施物与福田三者的交互关系,其实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同样的布施,但布施时的身口意行作意有各种不同,所得的果报是有很大不同的,犹如经文的最后一项——以无住无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才是布施的最高层次、最终目的,也就是说,转依实相心来布施时,正当布施的时候,在实相境界中没有施者、没有施物、也没有受施者,便是布施到彼岸的三轮体空——布施波罗蜜。像这样子布施才能双具功德与福德,也才能成就开悟明心乃至成就佛菩提果。如果想要求得世间福报乃至出世间果——解脱果或佛菩提果,都需要这一类次法的修集渐至圆满,也就是布施之论、持戒之论、生天之论,其中尤以布施为首要。布施虽然只是次法,却是世间或世出世间都不能缺少的福德;乃至到了等觉位菩萨,都还要百劫修相好而作大布施——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身处的尽舍外财、内财,一切无不能施;等觉菩萨在这百劫期间受生的目的都是为了施与众生,如此方能圆满等觉位,成就未来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大功德与大福德。因此,学佛的佛弟子们!对于布施,务必要确实的认识与实践,才能广具资粮,并且还要持守戒行,也才能修十善业道而升天,乃至进一步修证解脱及佛菩提道。
第三目 施主不分贵贱,贫穷亦复能施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很穷,那怎么布施?佛陀也教了我们很多种方法,
《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 第19〉:
善男子!智者常作如是思惟:“欲令此物随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复当深观贫穷之苦,豪贵快乐,是故系心常乐行施。善男子!若人有财,见有求者,言无言懅;当知是人已说来世贫穷薄德,如是之人名为放逸。善男子!无财之人自说无财,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水草,人无不有;虽是国主不必能施,虽是贫穷非不能施,何以故?贫穷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弃荡涤汁,施应食者亦得福德︰若以尘麨施于蚁子,亦得无量福德果报;天下极贫,谁当无此尘许麨也?谁有一日食三揣麨,命不全者?是故诸人应以食半、施于乞者。善男子!极贫之人,谁有赤裸无衣服者?若有衣服,岂无一綖施人系疮、一指许财作灯炷耶?善男子!天下之人,谁有贫穷当无身者?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欢喜无厌,亦名施主,亦得福德。或“时”有分,或有与等,或有“胜”者;以是因缘,我受波斯匿王食时,亦呪愿王及贫穷人,所得福德等无差别。
佛陀开示说,有智慧的人应当常思惟——希望此世富有资财并且未来世能于财富得自在,唯有行布施,一切莫过于布施;并且还要深入观察贫穷是多么痛苦,豪贵是多么快乐自在。因此就会愿意努力地布施,常系念思惟布施的功德,并付诸实行乐于布施。佛陀又开示说,如果明明有钱财,遇到他人来乞求时,却推脱说没钱而不愿布施;当他这样说时就象是发了恶愿——已经预记自己来世会是贫穷薄福的人了,这样的人就是放逸之人。而且就算是钱财拮据困窘的人,也不应该说自己没有能力布施,因为贫穷的人其实也是有能力布施的,经中说:“一切水草,人无不有。”一切无主的水与草,任何人都可以取来作布施的啊!譬如,在佛世时有一位很贫穷的老婆婆,大阿罗汉迦旃延尊者为了让她种福田来累积福德,故意去找她请求布施净水,以使她未来世不再贫穷并具大功德(布施给已证果的人天应供,果报是不可思议的大啊!)那位贫穷的老女仆死后就因此而生天享福去了。这个故事请参看本章第二节第二目中的叙述,这里就不再重复说明了。平实导师更开示说:如果没有钱也没关系!你可以对牛布施,割几把草送给牠吃也可以。牠吃了你的草,你来世就能获得福德;不但如此,牠未来世若生到人间,遇到你时还要当你的徒弟,见了你就跟定你了,所以 佛陀说“虽是贫穷,非不能施”。
佛陀另外又说,就算是当了国王也不一定乐于布施,而贫穷人也不是就不能布施。因为,最贫穷的人总是有饮食的时候,当他吃完饭后,用少许的水荡涤一下碗里的残渣汤汁等,这些汤汁就可以用来布施给需要的众生,例如昆虫、蚂蚁……等;或是有剩下少许的面粉残渣,也一样可以用来布施给蚂蚁、虫子等,这样的布施也能得到福德。而如果贫穷的人还有三餐可以饮食,也应该把自己的饮食分一半布施给来求乞的人,自己并不会因此饿死啊!
再说,最贫穷的人身上也会有衣服,也可以从衣服上抽下一条线,布施别人绑身上的脓疮,让它快些结痂掉落。也可以剪下一些破碎的布线,绑成灯炷送给别人点灯,甚至用在佛像前点起灯来供养,这也是布施,未来世都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佛陀又开示说:“天下之人有谁贫穷到没有身体的呢?”只有无色界的天人没有身体,在人间的人都有身体;如果有身体,当看见别人在造福业修福时,我们应该也可以用身体前去帮助他完成;心中欢喜而无厌倦,这样的人也叫作施主,未来世也可以得到许多福德。如果我们有时间,时间也可以拿来布施利益别人;更不用说财物……等也可以布施给别人,或者因为有超越于别人的特殊身分,或超胜于别人的智慧,也都可以用来布施;如果这个身分与智慧可以对别人有利益的话,就应该不吝于贡献出去而前往帮忙;总之,不应放弃任何一个可以种福田的机会。因此即使是 佛陀都还继续在修福,譬如 佛陀常常身往护助有缘众生;有一次,佛陀在接受波斯匿王的食物供养时,不但咒愿波斯匿王未来世福德无量,也同时咒愿贫穷人所得到的福德与波斯匿王相等而没有差别。11 另外,佛世时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那律尊者,他的眼睛瞎了,有一次他要缝补衣服时,就喊著说:有哪个人在呀!可以来帮我缝补衣服吗?这时 佛陀以天耳听到了,就藉机带领诸比丘们去巡寮房,特地走到阿那律尊者住处,就拿起衣服来缝补,阿那律尊者就问说:“您是谁啊?这么善心!”佛陀就回答说:“我是佛陀!”阿那律尊者听了吓一跳说:“佛陀怎么还会来做这种事呢?”佛陀说:“修福那还嫌多吗?”由此可知,尊贵如 佛陀都如此了,我们一般的众生怎能不学习效法呢?
注11 读者若欲了知此段经文的详细解释以及殊胜妙义,请看 平实导师著作,正智出版社出版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
(待续)